-
公开(公告)号:CN101584076B
公开(公告)日:2012-05-02
申请号:CN200880001688.8
申请日:2008-01-10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2 , H01M4/134 , H01M4/1395 , H01M4/485 , H01M10/0525 , H01M10/44 , H01M2004/027 , Y02E60/1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锂二次电池,其具备正极、负极以及具有锂离子传导性且介于正极和负极之间的非水电解质,正极具有嵌入/脱嵌锂离子的正极活性物质,负极具有包含选自硅和锡之中的至少一种元素的负极活性物质,在用规定的充电方法充电后的锂二次电池的完全充电状态下,正极活性物质和负极活性物质分别为第1部分充电状态,在用规定的放电方法放电后的锂二次电池的完全放电状态下,负极活性物质为第2部分充电状态。通过这样组合正极活性物质的充电状态和负极活性物质的充电状态进行电池设计,可提供充放电循环特性优良的锂二次电池。
-
公开(公告)号:CN101569051B
公开(公告)日:2012-02-01
申请号:CN200880001225.1
申请日:2008-08-05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H01M10/4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8 , H01M2/14 , H01M4/13 , H01M4/622 , H01M4/623 , H01M4/66 , H01M4/661 , H01M10/0431 , H01M10/052 , H01M2004/021 , Y02P70/54 , Y10T29/491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其具备正极(4)、负极(5)、多孔质绝缘层(6)和非水电解液,所述正极(4)在正极集电体上设有包含正极活性物质和粘结剂的正极合剂层,所述多孔质绝缘层(6)被配置在正极(4)和负极(5)之间。正极(4)的拉伸延伸率为3.0%以上,正极集电体由含铁的铝形成。这样,通过在不导致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容量下降的情况下提高正极的延伸率,即使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因压破而破裂,也能抑制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内的短路的发生。
-
公开(公告)号:CN101542821A
公开(公告)日:2009-09-23
申请号:CN200880000069.7
申请日:2008-01-09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R31/3679 , G01R31/3665 , H01M4/134 , H01M10/052 , H01M10/0585 , H01M10/44 , H01M10/48
Abstract: 锂二次电池的劣化检测方法在充电终止或放电终止前后测量锂二次电池的电池电压。然后用测量到的电池电压计算出判断值。将该判断值与预先存储的锂二次电池的基准值进行比较,根据该结果推定锂二次电池的劣化程度。再根据获得的劣化程度控制锂二次电池的充电和放电,通过这样能够抑制劣化的进行。
-
公开(公告)号:CN100472852C
公开(公告)日:2009-03-25
申请号:CN200710008331.X
申请日:2007-01-19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25 , H01M2/14 , H01M2/1673 , H01M2/1686 , H01M2/26 , H01M4/13 , H01M4/70 , H01M10/044 , Y02T10/7011
Abstract: 一种锂二次电池,包含:正极,包含带状的正极集电器和位于正极集电器每个表面的正极活性材料层;负极,包含带状的负极集电器和位于负极集电器每个表面的负极活性材料层;位于正极和负极之间的隔膜;以及非水电解液,其中正极集电器和负极集电器中的至少一个在纵向的实际中心部分上形成不载有活性材料层的裸露部分,集电导线与裸露部分相连,并且形成第一耐热层以使第一耐热层面对至少一部分集电导线,形成有第二耐热层以使所述第二耐热层面对位于所述集电导线对面的活性材料层的整个表面,并且所述第二耐热层为多孔结构,所述第一耐热层比所述第二耐热层更厚。
-
公开(公告)号:CN100438100C
公开(公告)日:2008-11-26
申请号:CN200510109947.7
申请日:2001-03-21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半导体装置具有有源区域和绝缘氧化膜,有源区域由生长在衬底11上的III族氮化物半导体组成,绝缘氧化膜由在有源区域周围的III族氮化物半导体氧化而成。在有源区域上形成栅电极、源电极和漏电极,栅电极与有源区域呈肖特基接触、延伸到绝缘氧化膜上,并在氧化绝缘膜上具有栅电极的引出部,源电极和漏电极是欧姆电极,设置在栅电极栅长方向的两侧并与栅电极有一定间隔。
-
公开(公告)号:CN100426562C
公开(公告)日:2008-10-15
申请号:CN200610151792.8
申请日:2006-09-08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166 , H01M4/13 , H01M10/0525 , H01M10/0587 , H01M2004/021
Abstract: 在不损害生产设施情况下,制备出一种负极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好、和放电特性高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该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含有正极、负极、插入在正极与负极之间的多孔耐热层和非水电解质。该负极含有负极集电器和负极集电器表面上的负极混合物层,并且负极混合物层的活性材料密度为1.5g/ml~1.8g/ml。多孔耐热层载于负极上,并且多孔耐热层含有平均粒度为0.5μm~2μm的氧化镁颗粒。
-
公开(公告)号:CN100394632C
公开(公告)日:2008-06-11
申请号:CN200580000627.6
申请日:2005-03-22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一种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其包括:正极;负极;在正极和负极之间插入的分隔层;非水电解液;以及附着在选自正极和负极中的至少一个的表面上的多孔绝缘膜,该多孔绝缘膜包括无机氧化物填料和膜粘结剂,其中分隔层的实际体积与表观体积之比R不小于0.4不大于0.7,且比值R和多孔绝缘膜的孔隙率P满足关系式:-0.10≤R-P≤0.30。
-
公开(公告)号:CN1287465C
公开(公告)日:2006-11-29
申请号:CN01109857.0
申请日:2001-03-21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半导体装置具有有源区域和绝缘氧化膜,有源区域由生长在衬底11上的Ⅲ族氮化物半导体组成,绝缘氧化膜由在有源区域周围的Ⅲ族氮化物半导体氧化而成。在有源区域上形成栅电极、源电极和漏电极,栅电极与有源区域呈肖特基接触、延伸到绝缘氧化膜上,并在氧化绝缘膜上具有栅电极的引出部,源电极和漏电极是欧姆电极,设置在栅电极栅长方向的两侧并与栅电极有一定间隔。
-
公开(公告)号:CN1503396A
公开(公告)日:2004-06-09
申请号:CN03137881.1
申请日:1997-03-27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 , H01M2/34 , H01M4/64 , H01M6/10 , H01M10/0431 , H01M2200/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非水二次电池,包括由薄型正电极和负电极遍布一隔离体而相对置,从而组成的一个电极组,其目的是显著地增强安全性,而不牺牲电池容量,且不增大部件的数目。通过交替地层叠正电极和负电极形成一个电极组,正、负电极在集电体的金属箔上薄薄地形成有活性材料层或活性材料和导电剂的混合层;遍布隔离体的负电极比正电极多一层;使遍布隔离体的负电极的两个外侧的整个表面与正电极集电体的金属箔做成的两个隔板相对置;用隔离体环绕最外侧;将正电极、隔板和负电极相互进行电学连接起来;将构成的电极组与非水电解液一起放入一个负极性棱柱形的电池容器。
-
公开(公告)号:CN1472832A
公开(公告)日:2004-02-04
申请号:CN03145812.2
申请日:2003-07-07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3 , H01B1/04 , H01M4/02 , H01M4/1393 , H01M4/364 , H01M4/485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4/587 , H01M10/0525 , H01M2004/021 , H01M2004/0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由含有碳材料的合剂层构成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该碳材料由球状天然石墨和石墨化碳纤维组成,合剂层中碳材料的密度在1.6g/cm3以上,球状天然石墨为(1)X衍射图形中(002)面的面间距d002在0.3354-0.3357nm,(2)平均粒子圆形度在0.86以上,(3)平均粒径在5-20μm,且石墨化碳纤维为(1)平均纤维长在20-200μm,(2)平均纵横比在2-10,石墨化碳纤维的含量占上述碳材料总量的50-90重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