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二次电池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584076B

    公开(公告)日:2012-05-02

    申请号:CN200880001688.8

    申请日:2008-01-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锂二次电池,其具备正极、负极以及具有锂离子传导性且介于正极和负极之间的非水电解质,正极具有嵌入/脱嵌锂离子的正极活性物质,负极具有包含选自硅和锡之中的至少一种元素的负极活性物质,在用规定的充电方法充电后的锂二次电池的完全充电状态下,正极活性物质和负极活性物质分别为第1部分充电状态,在用规定的放电方法放电后的锂二次电池的完全放电状态下,负极活性物质为第2部分充电状态。通过这样组合正极活性物质的充电状态和负极活性物质的充电状态进行电池设计,可提供充放电循环特性优良的锂二次电池。

    锂二次电池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472852C

    公开(公告)日:2009-03-25

    申请号:CN200710008331.X

    申请日:2007-01-19

    Abstract: 一种锂二次电池,包含:正极,包含带状的正极集电器和位于正极集电器每个表面的正极活性材料层;负极,包含带状的负极集电器和位于负极集电器每个表面的负极活性材料层;位于正极和负极之间的隔膜;以及非水电解液,其中正极集电器和负极集电器中的至少一个在纵向的实际中心部分上形成不载有活性材料层的裸露部分,集电导线与裸露部分相连,并且形成第一耐热层以使第一耐热层面对至少一部分集电导线,形成有第二耐热层以使所述第二耐热层面对位于所述集电导线对面的活性材料层的整个表面,并且所述第二耐热层为多孔结构,所述第一耐热层比所述第二耐热层更厚。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426562C

    公开(公告)日:2008-10-15

    申请号:CN200610151792.8

    申请日:2006-09-08

    Abstract: 在不损害生产设施情况下,制备出一种负极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好、和放电特性高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该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含有正极、负极、插入在正极与负极之间的多孔耐热层和非水电解质。该负极含有负极集电器和负极集电器表面上的负极混合物层,并且负极混合物层的活性材料密度为1.5g/ml~1.8g/ml。多孔耐热层载于负极上,并且多孔耐热层含有平均粒度为0.5μm~2μm的氧化镁颗粒。

    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503396A

    公开(公告)日:2004-06-09

    申请号:CN03137881.1

    申请日:1997-03-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非水二次电池,包括由薄型正电极和负电极遍布一隔离体而相对置,从而组成的一个电极组,其目的是显著地增强安全性,而不牺牲电池容量,且不增大部件的数目。通过交替地层叠正电极和负电极形成一个电极组,正、负电极在集电体的金属箔上薄薄地形成有活性材料层或活性材料和导电剂的混合层;遍布隔离体的负电极比正电极多一层;使遍布隔离体的负电极的两个外侧的整个表面与正电极集电体的金属箔做成的两个隔板相对置;用隔离体环绕最外侧;将正电极、隔板和负电极相互进行电学连接起来;将构成的电极组与非水电解液一起放入一个负极性棱柱形的电池容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