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712216A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310258419.6

    申请日:2023-03-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半导体结构及其制备方法。半导体结构包括:基底,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且基底具有沟槽,第一电极环绕沟槽侧壁顶端设置,第二电极环绕沟槽侧壁底端设置;有源层,至少位于沟槽侧壁,且有源层接触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且有源层的材料与第一电极和/或第二电极的材料相同;栅极结构,位于有源层表面,栅极结构包括栅极介质层和栅电极,栅极介质层位于有源层表面,栅电极至少覆盖栅极介质层的表面。对具有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基底退火处理后形成有源层,有源层的材料与第一电极和/或第二电极的材料相同,避免了传统的电极层与有源层材料不同导致的接触电阻过大的问题。

    一种超短沟道二维场效应晶体管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676187A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410952100.8

    申请日:2024-07-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超短沟道二维场效应晶体管,包括衬底、栅极、栅介质、二维沟道,二维沟道的表面分别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相接触;第一电极采用金铝双层合金,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间采用第一电极自氧化层间隔。所述金铝双层合金采用不同原子比的上层合金和下层合金。第一电极的靠近二维沟道所在层合金自氧化的自氧化层厚度为亚5纳米。本发明通过采用金铝双层合金分层自氧化的方式实现了亚5纳米厚度的均匀自氧化层,并将亚5纳米厚度的自氧化层用作隔离材料,实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自对准隔离,进而实现由第一电极自氧化层厚度定义的亚5纳米沟道长度,实现了亚5纳米沟道长度二维场效应晶体管低成本、大规模的制备。

    晶体管、其制作方法及电子装置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299405A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310002445.2

    申请日:2023-01-03

    Inventor: 孟虎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的晶体管、其制作方法及电子装置,包括衬底基板;第一栅极,位于衬底基板之上;有源层,与第一栅极异层绝缘设置,有源层包括源极区,源极区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第一栅极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相互交叠;源极,与第一栅极异层绝缘设置,源极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源极区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源极包括异质半导体材料层,异质半导体材料层与源极区的有源层接触设置。

    氮化物基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235253A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280075683.X

    申请日:2022-11-14

    Inventor: 李思超 周春华

    Abstract: 氮化物基半导体器件包括第一氮化物基半导体层、第二氮化物基半导体层、掺杂III‑V半导体层和栅电极。第二氮化物基半导体层设置在第一氮化物基半导体层上。掺杂III‑V半导体层设置在第二氮化物基半导体层上方并沿第一方向延伸在第二氮化物基半导体层上方。掺杂III‑V半导体层包括从掺杂III‑V半导体层的第一侧壁延伸到第二侧壁的至少一个改性部分,并且第一和第二侧壁相对。栅电极设置在掺杂III‑V半导体层上方并沿第一方向横跨改性部分。

    薄膜晶体管器件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

    公开(公告)号:CN117995909B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410405595.2

    申请日:2024-04-07

    Inventor: 刘念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薄膜晶体管器件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在薄膜晶体管器件中,无机绝缘层覆盖过孔的孔壁;有源层设置在第一电极、无机绝缘层和第二电极上;栅极绝缘层覆盖有源层;栅极设置在栅极绝缘层远离过孔的孔壁的一侧;其中,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无机绝缘层均具有同一种导电性元素。本申请实施例采用无机绝缘层覆盖过孔的孔壁,以弥补过孔孔壁因刻蚀造成的损伤,为有源层的形成提高良好背沟道膜面,从而提高薄膜晶体管器件的性能;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无机绝缘层均具有同一种导电性元素,可使得无机绝缘层、第一电极的至少部分、第二电极的至少部分采用同种材料经过高温氧化或氮化一次形成,节省光罩制程。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