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718176B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211510514.2
申请日:2022-11-29
Applicant: 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IPC: G01N3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龙井茶树的耐贫瘠培育种植检测装置,属于龙井茶树种植培育技术,它的育苗盘内的育苗基质的表面齐平,育苗盘底部具有若干个朝下凸出的圆柱形凹仓,每个凹仓的正上方的育苗盘顶盖上开设有一个插孔;还包括隔离筒、播种部件和封口部件,隔离筒能竖直地穿过插孔而插入到基质内,并动密封地插入到凹仓内;播种部件将种子放入到基质的同一深度处,封口部件将凹仓的顶部仓口封闭,封口部件从仓口取出后,隔离筒竖直插入到基质内,并经仓口进入到凹仓内,且在隔离筒的内部设有营养喷洒部件,以朝隔离筒内的基质喷洒所需的营养物质。本装置从龙井茶树萌芽到就地单独移栽整个过程连续进行,可以获得更准确的耐贫瘠生长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397464A
公开(公告)日:2024-01-16
申请号:CN202311669374.8
申请日:2023-12-07
Applicant: 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采茶机及其工作方法,包括采茶机主体,在采茶机主体的前部设置有茶树往复式修剪机,茶树往复式修剪机的后部通过茶树枝条传送带与茶树枝条收集平台连接,茶树枝条收集平台上设置有传送带,茶树枝条收集平台的上部设置有智能采摘系统。本发明的一种智能采茶机及其工作方法能够实现对立体栽培的茶树进行采摘,并将立体树冠茶芽的三维空间定位变更为平面二维定位,即解决了田间茶树芽叶背景复杂,图像识别困难,又解决了芽叶三维精准定位困难,实现了立体栽培茶园的精准智能采茶。
-
公开(公告)号:CN113632858B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2110929999.8
申请日:2021-08-13
Applicant: 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降低龙井茶涩味的加工方法。包括:避光通风摊放:天气晴好时段,采摘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的龙井茶鲜叶放置于室内竹匾上静置避光通风摊放至含水量50‑60%;高温杀青快速脱水:在扁形茶炒制机锅体上方设置网状遮挡物2.0~3min快速提升龙井茶鲜叶的温度,并启动风扇装置0.5~1min快速降低龙井茶鲜叶的温度和多余水分;青锅做形处理;辉锅炒干处理,得到龙井茶成品。本发明方法得到了酚氨比降低,涩味降低的龙井茶产品,该产品较常规工艺的生化成分中茶多酚含量降低,氨基酸含量升高,酚氨比降低,感官品质中的涩味降低,品质总分提升,与常规工艺龙井茶涩味降低明显,提升了龙井茶茶叶品质。
-
公开(公告)号:CN115413655A
公开(公告)日:2022-12-02
申请号:CN202211166320.5
申请日:2022-09-23
Applicant: 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IPC: A01N35/02 , A01N47/24 , A01N43/653 , A01P3/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农药研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紫苏醛作为农业杀菌剂的用途。紫苏醛作为抑菌活性成分在制备农业杀菌剂中的用途。本发明的紫苏醛在200mg/L时对茶树炭疽病病原菌山茶刺盘孢菌的抑菌率达到68.37%,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以用于防治茶树炭疽病。另外,紫苏醛为植物提取物,为茶树炭疽病天然绿色农药的研制奠定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06665529A
公开(公告)日:2017-05-17
申请号:CN201611269436.6
申请日:2016-12-31
Applicant: 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IPC: A01M1/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M1/145
Abstract: 一种基于色彩多样化的茶园叶蝉防治方法,为茶园植保领域,该方法主要包括如下步骤:(1)利用色光三原色(红、绿、蓝)和色彩印刷三原色(染料黄、品红、青),调色制PP塑料板(2)制成的板,双面涂布无色无味昆虫胶,后双面涂布黄色荧光粉,增强对叶蝉的引诱效果;(3)在假眼小绿叶蝉发生初期,应用于茶园。本方法在茶园叶蝉发生初期,应用于茶园,可有效地诱捕叶蝉虫口,一周后防效达70%以上,两周后防效仍可达60%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03411939A
公开(公告)日:2013-11-27
申请号:CN201310355511.0
申请日:2013-08-15
Applicant: 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 中国计量学院
IPC: G01N21/64 , C12N15/12 , C12N15/63 , C07K14/435
Abstract: 一种基于茶尺蠖气味结合蛋白的植物源引诱剂的筛选方法,属于生物工程技术领域。其包括以下工艺步骤:收集茶尺蠖触角总RNA;通过RT-PCR获得茶尺蠖气味结合蛋白的全长;构建茶尺蠖气味结合蛋白的原核表达载体;通过IPTG诱导茶尺蠖重组气味结合蛋白表达,并通过镍琼脂糖凝胶亲和层析柱对其进行纯化;通过竞争性荧光结合方法获得茶尺蠖重组气味结合蛋白与茶树叶片气味挥发物的结合反应谱,能使1-NPN的相对荧光强度降低至50%以下,且结合常数为13~45μmol/L的茶树叶片的挥发物确定为茶尺蠖的植物源引诱剂。本发明为茶尺蠖植物源气味信息引诱剂配方的筛选和设计提供了新的策略。
-
公开(公告)号:CN118516277A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410770561.3
申请日:2024-06-14
Applicant: 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株贝莱斯芽孢杆菌qg‑07及其用途。一株贝莱斯芽孢杆菌qg‑07,其保藏编号为GDMCC.No:64585。本发明通过平板对峙法筛选出1株对茶树炭疽菌具有稳定拮抗作用的菌株qg‑07,其对茶树炭疽菌菌丝生长抑制率为80.11%。结合菌株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及分子生物学鉴定,将菌株qg‑07鉴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另外,通过对菌株qg‑07胞外水解酶活性分析,发现菌株qg‑07可以产生β‑1,3‑葡聚糖酶、蛋白酶和纤维素酶和IAA。其次,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菌株qg‑07的发酵产物对茶树炭疽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说明本发明菌株qg‑07在防控茶树炭疽病方面具有很好的研究价值,具有开发成生防菌剂的潜力。
-
公开(公告)号:CN115413655B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2211166320.5
申请日:2022-09-23
Applicant: 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IPC: A01N35/02 , A01N47/24 , A01N43/653 , A01P3/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农药研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紫苏醛作为农业杀菌剂的用途。紫苏醛作为抑菌活性成分在制备农业杀菌剂中的用途。本发明的紫苏醛在200mg/L时对茶树炭疽病病原菌山茶刺盘孢菌的抑菌率达到68.37%,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以用于防治茶树炭疽病。另外,紫苏醛为植物提取物,为茶树炭疽病天然绿色农药的研制奠定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2243692B
公开(公告)日:2023-06-13
申请号:CN202011209912.1
申请日:2020-11-03
Applicant: 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坐标式精准定位茶芽梢的智能采茶机,包括一个茶芽梢坐标式定位装置,所述茶芽梢坐标式定位装置由一个固定坐标板和一个活动坐标板组成。本发明能够实现对茶树芽梢进行坐标式精准定位,使固定在坐标点上方的机械手准确找到茶芽梢,实现智能采茶,通过本发明不需要复杂的计算机图像识别技术就可以实现对茶芽梢的精准定位和智能采摘,降低了成本,同时提高了采茶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711306B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2210436467.5
申请日:2022-04-25
Applicant: 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善白化绿茶风味的加工方法,步骤为:1)采摘中白1号、白叶1号、新安4号品种的白化期一芽二叶至一芽二叶初展鲜叶为原料并进行拼配;2)将拼配原料放入摊青室内,He‑Ne激光辐照处理;3)之后摊青叶进行杀青处理;4)杀青叶继续进行轻揉捻及理条;5)理条后茶叶进行整形,摊凉后提香,再进行风选,制成新型白化绿茶产品。本发明通过采用鲜叶拼配,从源头上调控白化绿茶风味,解决现有成品茶鲜爽度不高、风味物质比例不协调的问题;采用He‑Ne激光辐照摊青处理及新式凹槽式圆柱棒加压揉捻,解决了原白化品种鲜叶加工的成品茶滋味淡薄、蛋清味浓的问题,制成滋味醇爽回甘、香气高鲜带兰香的白化绿茶新产品。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