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074574B
公开(公告)日:2023-06-02
申请号:CN202210406177.6
申请日:2022-04-18
Applicant: 杭州前进齿轮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IPC: C22C9/02 , C22C9/04 , C22C32/00 , B22F3/02 , C25D7/00 , C25D3/38 , B22F3/10 , B22F3/24 , B22F7/04 , F16D6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耐热湿式铜基摩擦片及其制作方法,该摩擦片包括如下组分及质量百分比:电解铜粉60‑70%,锡粉3‑7%,锌粉5‑9%,天然鳞片石墨6‑12%,人造石墨10‑15%,二氧化硅2‑5%,钼1‑3%,焙烧钼精矿1‑3%,并通过配料、混料、压型、芯板镀铜、加压烧结和油槽加工的步骤制备,在加压烧结步骤中,烧结温度是:820℃‑900℃,保温2.5‑3.5小时,气氛为:氨分解气体,烧结压力1.7‑2.5MPa。本技术方案中的摩擦片大幅提升了铜基摩擦片耐热能力,与传统方法生产的摩擦片相比,本发明中的摩擦片耐热系数提高近40%,摩擦系数提高近20%,而且摩擦系数在试验过程中不发生衰减,稳定性大幅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15962240A
公开(公告)日:2023-04-14
申请号:CN202211331723.0
申请日:2022-10-28
Applicant: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 杭州前进齿轮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F16D69/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齿部抗冲击结构的浮动支撑摩擦片,包括:芯板、摩擦层及连接齿;所述芯板为圆环形板体;所述芯板的上、下两端面固连有摩擦层,芯板的内圆周面沿周向均布一圈连接齿,一圈连接齿上设有抗冲击结构;所述抗冲击结构为水滴形开口槽;所述水滴形开口槽可设置在每个连接齿上,也可每隔N个连接齿间隔设置,所有水滴形开口槽沿芯板周向均匀分布;每个水滴形开口槽的横截面均为等腰梯形,等腰梯形的两个对称的腰和下底边交界处均采用大圆角圆滑过渡;水滴形开口槽的等腰梯形的上底端位于所在连接齿的齿顶,并贯穿连接齿的齿顶;本发明能够满足高速、重载车辆传动系统高强度寿命摩擦片的使用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6008338A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申请号:CN202211340312.8
申请日:2022-10-28
Applicant: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 杭州前进齿轮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湿式摩擦片油槽散热能力评价方法,该方法为:步骤1,确定m种摩擦片的油槽仿真方案;步骤2,在流场分析软件中分别构建m种油槽仿真方案对应的摩擦片油槽流场分析模型;步骤3,通过改变散热转速、冷却流量,获得m种油槽仿真方案中的n种典型散热转速、p种典型冷却流量时的摩擦片表面含油槽内表面的散热功率和油膜剪切力矩,并计算得出第i种油槽仿真方案中摩擦片油槽散热系数;步骤4,比较m种油槽仿真方案计算得到的油槽散热系数,油槽散热系数数值最大的即为综合散热性能最优的油槽仿真方案;本发明能够满足摩擦片散热设计精细化的设计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5074574A
公开(公告)日:2022-09-20
申请号:CN202210406177.6
申请日:2022-04-18
Applicant: 杭州前进齿轮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IPC: C22C9/02 , C22C9/04 , C22C32/00 , B22F3/02 , C25D7/00 , C25D3/38 , B22F3/10 , B22F3/24 , B22F7/04 , F16D6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耐热湿式铜基摩擦片及其制作方法,该摩擦片包括如下组分及质量百分比:电解铜粉60‑70%,锡粉3‑7%,锌粉5‑9%,天然鳞片石墨6‑12%,人造石墨10‑15%,二氧化硅2‑5%,钼1‑3%,焙烧钼精矿1‑3%,并通过配料、混料、压型、芯板镀铜、加压烧结和油槽加工的步骤制备,在加压烧结步骤中,烧结温度是:820℃‑900℃,保温2.5‑3.5小时,气氛为:氨分解气体,烧结压力1.7‑2.5MPa。本技术方案中的摩擦片大幅提升了铜基摩擦片耐热能力,与传统方法生产的摩擦片相比,本发明中的摩擦片耐热系数提高近40%,摩擦系数提高近20%,而且摩擦系数在试验过程中不发生衰减,稳定性大幅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217492723U
公开(公告)日:2022-09-27
申请号:CN202220709397.1
申请日:2022-03-29
Applicant: 杭州前进齿轮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IPC: B23B27/0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公开了一种摩擦片油槽车刀,包括刀杆和四个刀头,四个刀头均安装在刀杆的一端,相邻的两个刀头的中心线的间距相同,四个刀头分别为第一刀头、第二刀头、第三刀头和第四刀头,第一刀头、第二刀头、第三刀头和第四刀头依次并排设置,第一刀头的高度、第二刀头的高度、第三刀头的高度和第四刀头的高度依次增大;同一平面上,第一刀头的宽度、第二刀头的宽度、第三刀头的宽度和第四刀头的宽度依次增大。这样,在保证加工效率的同时,提高油槽表面光洁度,减少了加工油槽时材料崩块现象,改善油槽表面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8792541B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410707454.6
申请日:2024-06-03
Applicant: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温环境耐磨损自润滑铜基摩擦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铜基复合摩擦材料技术领域。所述摩擦材料由78‑92%高锰铝青铜基体相、3‑10%Ni3Al强化相以及5‑12%(CeF3+Ag)复合润滑相制备而成,主要是通过同时添加强化相Ni3Al与复合润滑相(CeF3+Ag)产生耦合作用,并通过调控其配比使Ni3Al减弱粘着磨损作用与(CeF3+Ag)减弱磨粒磨损作用相结合,以降低摩擦系数与磨损率,从而使摩擦材料的耐磨性能与润滑性能得到显著提升,满足高温环境下使用的要求;而且该摩擦材料的制备方法简单,原料对环境友好,成本低,经济效益高,适用于高温环境中的滑动轴承、轴套、滑块等摩擦部件,应用前景较为广阔。
-
公开(公告)号:CN118792540B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410707452.7
申请日:2024-06-03
Applicant: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改性的耐高温摩擦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摩擦材料技术领域。所述耐高温摩擦材料通过精确控制Cr与La2O3加入量以强化铜铁合金基体,并加入复合强化相(Ti3SiC2+TiAl),使铜铁合金兼具较好的力学性能与抗磨性能;还提供了复合润滑相(Ag2MoO4+Ag),并调控其配比使Ag2MoO4高温润滑性能与Ag中低温润滑性能相互叠加;通过同时添加复合强化相与复合润滑相,调控其配比使复合强化相减弱粘着磨损作用与复合润滑相减弱磨粒磨损作用相互耦合,实现了降低摩擦系数与磨损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957438B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410707451.2
申请日:2024-06-03
Applicant: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耐高温磨损干式制动器摩擦片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合金摩擦材料技术领域。所述材料通过精确控制Mo与Y2O3加入量以强化铁铜合金基体;将高熵合金强化相(Al‑Cr‑Fe‑Ni‑Ti)加入铁铜合金中提升耐磨性能;采用复合润滑相(CaF2+BaF2+Ag),并调控其配比使CaF2‑BaF2减弱二体磨损作用与Ag减弱三体磨损作用相互叠加,实现了高温与室温工况下润滑性能的提升;同时添加高熵合金强化相(Al‑Cr‑Fe‑Ni‑Ti)与复合润滑相(CaF2+BaF2+Ag),并通过调控其配比使(CaF2+BaF2+Ag)减弱粘着磨损作用与(CaF2+BaF2+Ag)减弱磨粒磨损作用相互耦合,以降低摩擦系数与磨损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835123A
公开(公告)日:2024-10-25
申请号:CN202410707455.0
申请日:2024-06-03
Applicant: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耐磨损自润滑铜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铜基复合摩擦材料技术领域。所述复合材料是由78‑92%的铝青铜基体相、3‑10%的Ti3AlC2强化相以及5‑12%的CaF2润滑相制备而成的,其中同时添加Ti3AlC2与CaF2产生耦合作用,并通过调控其配比使Ti3AlC2减弱粘着磨损作用与CaF2减弱磨粒磨损作用相结合,以降低摩擦系数与磨损率,使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能与润滑性能得到显著提升,满足在无油工况下使用的要求;而且该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简单,原料对环境友好,成本低,经济效益高,在滑动轴承、轴套、滑块等摩擦部件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8792540A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410707452.7
申请日:2024-06-03
Applicant: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改性的耐高温摩擦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摩擦材料技术领域。所述耐高温摩擦材料通过精确控制Cr与La2O3加入量以强化铜铁合金基体,并加入复合强化相(Ti3SiC2+TiAl),使铜铁合金兼具较好的力学性能与抗磨性能;还提供了复合润滑相(Ag2MoO4+Ag),并调控其配比使Ag2MoO4高温润滑性能与Ag中低温润滑性能相互叠加;通过同时添加复合强化相与复合润滑相,调控其配比使复合强化相减弱粘着磨损作用与复合润滑相减弱磨粒磨损作用相互耦合,实现了降低摩擦系数与磨损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