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817040A
公开(公告)日:2010-09-01
申请号:CN201010143453.1
申请日:2006-12-05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1D39/021 , B21D19/043 , B21D39/023 , B25J11/00 , Y10T29/49893 , Y10T29/49915 , Y10T29/49922 , Y10T29/53709 , Y10T29/5379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折边加工方法和折边加工设备。其中,通过模具和辊夹住工件并且对位于所述工件端部处的凸缘进行折边加工,将所述模具弹性地压向所述工件,使所述模具能够在由所述辊推压所述工件的部分处与所述工件接触,所述模具能够在所述工件的加工部分以外处与所述工件分离。所述折边加工设备包括:模具和辊,用于夹住工件并且对位于所述工件端部处的凸缘进行折边加工;以及弹性构件,设在所述模具和所述工件之间并且能够沿所述辊的加压方向伸长和缩短。
-
公开(公告)号:CN101811164A
公开(公告)日:2010-08-25
申请号:CN201010143461.6
申请日:2006-12-05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1D39/021 , B21D19/043 , B21D39/023 , B25J11/00 , Y10T29/49893 , Y10T29/49915 , Y10T29/49922 , Y10T29/53709 , Y10T29/5379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折边加工方法和折边加工设备。其中,使用折边辊对工件的凸缘进行折边加工,所述折边辊由移动机构可移位地支承,当通过所述移动机构使所述折边辊接近所述工件时,所述折边辊进入限制其相对于所述移动机构移位的状态;并且在所述折边加工中,使所述折边辊进入能够相对于所述移动机构移位的状态。所述折边加工设备包括:折边辊,其用于对工件的凸缘进行折边加工;接收辊,其用于与所述折边辊一起夹住所述工件;折边单元,其包括用于使所述折边辊和所述接收辊彼此接近和彼此远离的可动机构;移动机构,其用于支承所述折边单元并将所述折边单元移动到预定位置;以及浮动式机构,其用于将所述折边单元可移位地连接到所述移动机构上。
-
公开(公告)号:CN101811162A
公开(公告)日:2010-08-25
申请号:CN201010143452.7
申请日:2006-12-05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1D39/021 , B21D19/043 , B21D39/023 , B25J11/00 , Y10T29/49893 , Y10T29/49915 , Y10T29/49922 , Y10T29/53709 , Y10T29/5379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折边加工设备,具有用于对工件的凸缘进行折边加工的折边辊,所述折边加工设备包括:移动机构,其用于支承所述折边辊并且将所述折边辊移动到预定位置;以及导向构件,其用于沿所述凸缘引导所述折边辊,同时限制所述折边辊沿着所述折边辊的旋转轴的方向相对于所述凸缘的移位;其中,所述折边辊被设置成能够相对于所述移动机构沿着所述折边辊的所述旋转轴的方向移位。
-
公开(公告)号:CN101360573B
公开(公告)日:2010-05-19
申请号:CN200680051137.3
申请日:2006-12-05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折边加工方法和折边加工设备。通过机械手(22)保持的可动金属模具(18)可以接近车辆(12),定位销(62)插入到车辆(12)中的定位孔(65)内。通过减小机械手(22)的姿势保持力,使可动金属模具(18)处于相对于车辆(12)可移位的浮动式状态中。在通过机械手(22)保持可动金属模具(18)时,通过具有设置在可动金属模具(18)上的弹性吸附部(67a)的吸附机构使可动金属模具(18)的表面(49a)与车辆(12)接触。可动金属模具(18)可与机械手(22)分离。
-
公开(公告)号:CN100558482C
公开(公告)日:2009-11-11
申请号:CN200710182359.5
申请日:2007-10-1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1D19/14 , B21D19/043 , B21D39/021 , B21D39/023 , Y10T29/53791 , Y10T428/24215
Abstract: 公开了辊子卷边方法和已卷边的构件,辊子卷边方法用于通过将工作辊子按压在折边上并相对于折边移动工作辊子来卷折从工件上竖起的折边,在该方法中,通过以下步骤来卷折折边:第一暂时弯曲步骤,其中将折边的末端侧部分弯曲成倾斜的状态;第二暂时弯曲步骤,其中将仍旧保持竖立的折边的底部侧部分弯曲成倾斜的状态;以及完全弯曲步骤,其中将经由上述两个步骤弯曲得到的折边弯曲成最终形状,使得所述折边与折边接近部分相接触。
-
公开(公告)号:CN101269393A
公开(公告)日:2008-09-24
申请号:CN200810085856.8
申请日:2008-03-21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3K11/11 , B21D39/021 , B23K2101/18 , Y10T29/49826 , Y10T29/499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凸焊焊接部的连结强度的折边加工方法以及合成板制造方法。在对外板(w2)的凸缘部位(30)进行预备折弯处理和正式折弯处理之后,进行精折弯处理。在精折弯处理中,在相对于内板(w1)的凸部(32)靠近外侧的位置上对外板(w2)的凸缘部位(30)加压,并使凸缘部位(30)的一部分接近内板(w1)。由此,相对于凸部(32)靠近外侧的凸缘部位(30)的一部分接近内板(w1)。在这种状态下,通过焊接电极(40)对凸部(32)加压,相对于凸部(32)靠近外侧的凸缘部位(30)就会在与凸部(32)接触的方向上发生变形,凸缘部位(30)与凸部(32)的接触区域(C)扩大。因此,能够使凸焊焊接部的连结强度提高,并能够抑制凸焊时的飞溅的发生。
-
公开(公告)号:CN1328900A
公开(公告)日:2002-01-02
申请号:CN01121486.4
申请日:2001-06-12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23Q7/14 , B23K37/047
Abstract: 一种混合生产多个机种的产品的方法,使用具有多个部件组装线、接合台、及加强线的生产设备,该多个部件组装线组装由前零件、前底板、后底板构成的各部件,该接合台对这些部件进行定位焊,组装由机动车用底板构成的产品,该加强线对产品进行加强焊;该方法可提高配置于各部件组装线的焊接机器人的作业率,并可降低对应新机种时的设备投资和缩短时间,提高生产率。针对所有机种使各部件组装线的部件焊接打点数均等化。在加强线进行相对各部件必要的打点数所不足的各部件打点数的焊接。
-
公开(公告)号:CN101811163B
公开(公告)日:2013-12-25
申请号:CN201010143454.6
申请日:2006-12-05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1D39/021 , B21D19/043 , B21D39/023 , B25J11/00 , Y10T29/49893 , Y10T29/49915 , Y10T29/49922 , Y10T29/53709 , Y10T29/5379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折边加工方法和折边加工设备。其中,通过辊沿着工件的内侧方向折弯所述工件的凸缘,所述辊在与所述凸缘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移位的同时沿着所述延伸方向滚动。所述折边加工设备包括:距离限制部,其沿着所述凸缘竖时立的方向突出并且与所述辊在所述工件的端部外侧接触;其中,所述距离限制部包括倾斜面,所述倾斜面的高度沿着所述延伸方向改变。
-
公开(公告)号:CN101164712A
公开(公告)日:2008-04-23
申请号:CN200710182359.5
申请日:2007-10-1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1D19/14 , B21D19/043 , B21D39/021 , B21D39/023 , Y10T29/53791 , Y10T428/24215
Abstract: 公开了辊子卷边方法和已卷边的构件,辊子卷边方法用于通过将工作辊子按压在折边上并相对于折边移动工作辊子来卷折从工件上竖起的折边,在该方法中,通过以下步骤来卷折折边:第一暂时弯曲步骤,其中将折边的末端侧部分弯曲成倾斜的状态;第二暂时弯曲步骤,其中将仍旧保持竖立的折边的底部侧部分弯曲成倾斜的状态;以及完全弯曲步骤,其中将经由上述两个步骤弯曲得到的折边弯曲成最终形状,使得所述折边与折边接近部分相接触。
-
公开(公告)号:CN1227131C
公开(公告)日:2005-11-16
申请号:CN01121486.4
申请日:2001-06-12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D65/00 , B23K37/047
Abstract: 一种混合生产多个机种的产品的方法,使用具有多个部件组装线、接合台、及加强线的生产设备,该多个部件组装线组装由前零件、前底板、后底板构成的各部件,该接合台对这些部件进行定位焊,组装由机动车用底板构成的产品,该加强线对产品进行加强焊;该方法可提高配置于各部件组装线的焊接机器人的作业率,并可降低对应新机种时的设备投资和缩短时间,提高生产率。针对所有机种使各部件组装线的部件焊接打点数均等化。在加强线进行相对各部件必要的打点数所不足的各部件打点数的焊接。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