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656623B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310428626.1
申请日:2023-04-20
Applicant: 暨南大学 , 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
IPC: C12N7/00 , A23C3/08 , A61K35/76 , A61P31/04 , A01N63/40 , A01P1/00 , C12N15/34 , C12Q1/70 , C12N15/11 , C12R1/9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两株具有特征分子靶标的蜡样芽孢杆菌广谱肌尾噬菌体DC1、DC2及其应用。噬菌体DC1保藏编号为:GDMCC No:62930‑B1,噬菌体DC2保藏编号为:GDMCC No:62931‑B1。本发明提供的烈性噬菌体DC1、DC2宿主谱广,以裂解致呕型蜡样芽孢杆菌为主,且具有特征分子靶标。同时,噬菌体DC1、DC2对高温和酸碱具有耐受性,不易在应用过程中失活,在生菜和牛奶中对目标菌有较好抑制效果。综上所述,噬菌体DC1、DC2具有防控食品中蜡样芽孢杆菌污染的潜质。
-
公开(公告)号:CN116656623A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2310428626.1
申请日:2023-04-20
Applicant: 暨南大学 , 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
IPC: C12N7/00 , A23C3/08 , A61K35/76 , A61P31/04 , A01N63/40 , A01P1/00 , C12N15/34 , C12Q1/70 , C12N15/11 , C12R1/9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两株具有特征分子靶标的蜡样芽胞杆菌广谱肌尾噬菌体DC1、DC2及其应用。噬菌体DC1保藏编号为:GDMCCNo:62930‑B1,噬菌体DC2保藏编号为:GDMCCNo:62931‑B1。本发明提供的烈性噬菌体DC1、DC2宿主谱广,以裂解致呕型蜡样芽胞杆菌为主,且具有特征分子靶标。同时,噬菌体DC1、DC2对高温和酸碱具有耐受性,不易在应用过程中失活,在生菜和牛奶中对目标菌有较好抑制效果。综上所述,噬菌体DC1、DC2具有防控食品中蜡样芽胞杆菌污染的潜质。
-
公开(公告)号:CN114315982B
公开(公告)日:2022-09-27
申请号:CN202111422093.3
申请日:2021-11-26
Applicant: 暨南大学 , 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噬菌体内溶素LysDLn1及其应用。内溶素LysDLn1,其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的全部或部分序列。本发明提供的内溶素LysDLn1通过市场上已有的适合表达载体表达、纯化后,能裂解蜡样芽胞杆菌,且具有很宽的裂解范围。除此之外,本发明提供的内溶素LysDLn1在牛奶中可持续抑制蜡样芽胞杆菌。综上所述,噬菌体DLn1编码的内溶素LysDLn1有望成为一种防控食品中蜡样芽胞杆菌污染的制剂或制剂成分。
-
公开(公告)号:CN114315982A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2111422093.3
申请日:2021-11-26
Applicant: 暨南大学 , 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噬菌体内溶素LysDLn1及其应用。内溶素LysDLn1,其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的全部或部分序列。本发明提供的内溶素LysDLn1通过市场上已有的适合表达载体表达、纯化后,能裂解蜡样芽胞杆菌,且具有很宽的裂解范围。除此之外,本发明提供的内溶素LysDLn1在牛奶中可持续抑制蜡样芽胞杆菌。综上所述,噬菌体DLn1编码的内溶素LysDLn1有望成为一种防控食品中蜡样芽胞杆菌污染的制剂或制剂成分。
-
公开(公告)号:CN116064717B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310262184.8
申请日:2023-03-17
Applicant: 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 , 广东环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用于检测多种致病性弧菌的显色培养基。所述培养基含有蛋白胨、牛肉浸粉、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镁、丙酮酸钠、蔗糖、长链烷基硫酸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亚碲酸盐、β‑葡萄糖苷酶或β‑半乳糖苷酶显色底物、酸碱指示剂、琼脂。本发明显色培养基对非目标细菌、真菌具有较高的生长选择性抑制作用,同时对能利用显色底物的目标菌显色灵敏,可用于相对更高特异、灵敏地检测副溶血性弧菌、创伤弧菌等多种致病性弧菌。
-
公开(公告)号:CN117327817A
公开(公告)日:2024-01-02
申请号:CN202311329300.X
申请日:2021-12-20
Applicant: 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 , 广东环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铜绿假单胞菌鉴定的分子靶标及其检测方法,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用于铜绿假单胞菌鉴定的分子靶标,所述分子靶标的序列如SEQ ID NO.1~SEQ ID NO.4任一项所示。本发明的分子靶标可检测到更多的铜绿假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覆盖率更大,增强了实用性;本发明的检测方法针对铜绿假单胞菌检测具有操作简单、结果判定易、检测时间短、特异性强、成本低、稳定性好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5960742B
公开(公告)日:2023-09-08
申请号:CN202210822151.X
申请日:2022-07-12
Applicant: 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 , 广东环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广东科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IPC: C12N1/20 , C12Q1/689 , C12Q1/6851 , C12N15/11 , A61K35/747 , A61P17/18 , A23L11/50 , A23L19/00 , A23L29/00 , A23L2/38 , A23L2/39 , A23C9/123 , A23L33/135 , C12R1/2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具有延长真皮成纤维细胞寿命、抗皮肤老化功能的发酵乳杆菌XJC48及其应用。发酵乳杆菌(Limosilactobacillus fermentum)XJC48,是经筛选得到的具有抗皮肤老化作用的发酵乳杆菌,具体表现为:1、提高UVA损伤后人真皮成纤维细胞存活率49.62%;2、分别降低1.40倍、11.64倍UVA损伤后人真皮成纤维细胞中的MMP‑1和MMP‑2的表达水平;3、能调节IGF‑1/Akt/FOXO细胞寿命调节通路,延长真皮成纤维细胞寿命;4、抑制皮肤致病菌。本发明提供一种更安全有效地改善皮肤光老化问题的方法,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和较高的市场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3637644B
公开(公告)日:2023-01-24
申请号:CN202110275673.8
申请日:2021-03-15
Applicant: 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
IPC: C12N7/00 , A23L3/357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沙门氏菌噬菌体,所述噬菌体为沙门氏菌噬菌体vB_SalP_TR2,其保藏编号为:GDMCC No:61403‑B1,所述噬菌体属于短尾噬菌体,呈多面体的头部和短尾结构,头部长61.5~62.5nm,宽59~61nm,尾部长34~36nm。本发明中的噬菌体在pH2~11范围和温度4~80℃条件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不携带任何毒力或抗生素耐药基因,可以安全地运用于食品沙门氏菌的防控。
-
公开(公告)号:CN110923349B
公开(公告)日:2022-12-06
申请号:CN201911393772.5
申请日:2019-12-30
Applicant: 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 , 广东环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两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的检测靶标3283/3316及其检测引物,检测靶标的序列如SEQ ID NO:1和SEQ ID NO:2所示。本发明公开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检测靶标可以用于食品等样品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的快速检测。本发明公开专用检测引物具体包括:3283标签正向引物3283‑F、3283标签反向引物3283‑R;3316标签正向引物3316‑F、3316标签反向引物3316‑R。经PCR扩增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通过电泳产物结果即可获得检测结果。本发明能有效检测出食品等样品中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具有快速、高效操作简单等优点,可应用于食品、检验检疫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4774335B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210709617.5
申请日:2022-06-22
Applicant: 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 , 广东环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广东科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具有靶向葡萄糖激酶显著降血糖和降血脂功效的长双歧杆菌070103及其应用。长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longum)070103,保藏编号为GDMCC NO:62526。本发明所述的长双歧杆菌070103分离于健康人的肠道菌群,用于发酵乳的时候,在体外能对人源肝脏葡萄糖激酶具有激活作用,此外,所述菌株来源于健康人类粪便,对人体无毒副作用,同时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发现,该菌株无毒力基因,相对于用于治疗糖脂代谢紊乱类的如肥胖、2型糖尿病代谢疾病的传统药物具有一定的优势。该菌株可用于制作益生菌发酵乳,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