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650717A
公开(公告)日:2024-03-05
申请号:CN202311548045.8
申请日:2023-11-20
Applicant: 昆明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摩擦纳米发电的树状风能收集系统,包括摩擦纳米发电单元、树状仿生支架以及电源管理电路;摩擦纳米发电单元采用仿生设计呈树叶状,用于在风力驱动下通过摩擦发电产生交流电;树状仿生支架包括树干部和多根树枝部,每根所述树枝部上都均匀布设有多个树叶状的所述摩擦纳米发电单元;电源管理电路用于将摩擦发电产生的交流电进行整流滤波及调压,输出直流电流。基于本发明的方案,能够将风能转换为电能,通过风驱动树叶状的摩擦纳米发电单元能够对风能进行收集。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制造和安装成本低等优点,特别是对于低频风能的收集与分布式能源的供应中,本发明具有显著优势,可在日常生活中广泛运用。
-
公开(公告)号:CN117346868A
公开(公告)日:2024-01-05
申请号:CN202311285631.8
申请日:2023-10-07
Applicant: 昆明理工大学
IPC: G01G5/00 , G06F16/22 , G06F16/245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精密测量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气浮轴承气膜厚度变化称重的装置及方法,包括供气装置和测量装置,供气装置的首端为空气压缩机,供气装置的末端连通至止推气浮轴承;止推气浮轴承顶部可放置不同质量的砝码;气浮轴承顶部安装有激光位移传感器,激光位移传感器信号输出端连接至计算机。通过激光位移传感器将气膜厚度变化与对应的轴承质量大小进行标定,多次更换不同质量的砝码,并记录不同砝码所对应的气膜厚度;将测量的数据一一对应并建立数据库保存至电脑端。气体是清洁能源,成本低且容易获得,采用气缸供气可以减小污染;测量过程简便,对测量环境要求不高,适用范围广。
-
公开(公告)号:CN119017601B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411351523.0
申请日:2024-09-26
Applicant: 昆明理工大学
IPC: B29B17/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微流控热泳耦合确定性侧向位移的微塑料分选装置与方法,涉及水中微塑料颗粒分选技术领域,包括初分选模和精分选模块,所述初分选模包括微纳气泡浮选区和热泳微流体侧向偏移区;通过对铜电极板进行加热从而在热泳微流体侧向偏移区内形成侧向温度梯度,不同尺寸颗粒的微塑料从出样口Ⅰ或出样口Ⅱ排出,本发明不仅能够对不同粒径的微塑料颗粒进行分选,还能够对不同形态的微塑料颗粒进行分选,分选后的颗粒态微塑料进入微柱阵列时能够大大降低堵塞风险,还能排除异形微塑料在微柱阵列内对颗粒状微塑料的阻挡,保证了微塑料颗粒分选效率的同时提高了微塑料颗粒的分选精准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318524A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311322580.1
申请日:2023-10-13
Applicant: 昆明理工大学
Inventor: 桂浦腾 , 龙威 , 蔡晓明 , 高文 , 王维瑶 , 印玉廷 , 王鹏洋 , 乔妍 , 王小华 , 林婷婷 , 王杰 , 钱海峰 , 张雨森 , 朱绍东 , 张志武 , 金加飞 , 汪绍秋 , 赵子名 , 自健龙 , 张治红 , 卢思臣 , 贺满江
IPC: H02N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基于固‑液‑固界面的单电极式摩擦纳米发电机及其制备方法,具有载荷装置的转动装置、测量装置,所述测量装置下端连接有所述载荷装置,所述载荷装置连接有载荷气缸向所述测量装置加压;所述转动装置固定在所述测量装置另一端,所述旋转装置外接有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驱动所述测量装置上的摩擦副进行旋转运动;所述测量装置包括上摩擦副与连接有导线的下摩擦副,所述导线导出摩擦产生的电信号;所述上摩擦副与下摩擦副之间具有润滑液。本发明以具有良好导电性能的SiC陶瓷材料作为摩擦起电材料,有利于对摩擦纳米发电机产生的摩擦伏特电信号进行收集。
-
公开(公告)号:CN117091747A
公开(公告)日:2023-11-21
申请号:CN202311275139.2
申请日:2023-09-28
Applicant: 昆明理工大学
Inventor: 印玉廷 , 龙威 , 蔡晓明 , 高文 , 王维瑶 , 桂浦腾 , 乔妍 , 王鹏洋 , 王萍 , 王小华 , 林婷婷 , 王杰 , 刘云龙 , 刘文楷 , 向琴 , 朱绍东 , 张志武 , 金加飞 , 汪绍秋 , 赵子名 , 贺满江 , 钱海峰 , 卢思臣 , 张治红 , 自健龙 , 张雨森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监测轮胎内部压力的方法,包括步骤:S1、通过覆盖厚度为0.13mm,宽度为100mm的PTFE薄膜在轮胎上;S2、受压带,所述受压带上等距并联五个宽度为10mm,厚度为0.08mm的铜电极,通过在铜电极表面贴敷一层等宽的0.08mm PTFE薄膜;S3、通过终端操作车辆在监测带上行驶;S4、通过静电计、采集卡和显示器监测车辆的胎压状况。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摩擦纳米发电机的定点监测车辆胎压的方法;并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些用于验证理论的相关内容。结合实验结果可以确定,本发明公开的装置与方法根据车辆胎压、车速及载荷的不同,胎压监测系统能够获得不同幅值的开路电压信号,从而根据其开路电压的幅值大小,判断车辆的胎压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19595973A
公开(公告)日:2025-03-11
申请号:CN202411852605.3
申请日:2024-12-16
Applicant: 昆明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TENG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TENG的流体润滑条件下摩擦副润滑状态监测装置及方法,包括:轴承,其包括内圈、外圈、滚动体和密封圈,其中外圈固定于底座的中心孔内,内圈设置有止动螺钉孔以便于锁紧;注油口,用于向所述轴承注入润滑油;导线,其一端固定在内圈上,另一端连接到静电计构成摩擦纳米发电机(TENG);静电计,用于检测并输出由于摩擦状态变化导致的电流信号;计算机,与静电计相连,用于接收和分析电流信号;底座,用于承载和固定轴承,其上设有用于安装的安装孔,两侧对称设有安装孔,通过螺栓将底座固定;本发明基于TENG通过摩擦状态的改变产生电信号的变化来监测润滑的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19300315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386674.X
申请日:2024-09-30
Applicant: 昆明理工大学
IPC: H05K7/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微电子元器件散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管发热元器件采用螺旋盘管结构的相变散热装置,包括基管、内层散热组件以及外层散热组件,内层散热组件包括设置在管壳内的相变散热层、埋设在相变散热层内的热源微管道,包括插入相变散热层中的外层散热构件、设置在管壳上的排热构件、设置在排热构件上的进风构件以及设置在管壳上的驱动构件,通过外层散热组件的设置,使散热板对相变散热层进行散热,增大散热面积,并通过散热罩的设置,使被动散热和主动散热相组合,提高了被动散热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664308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311573838.5
申请日:2023-11-23
Applicant: 昆明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激光测振仪测量主轴加工精密性的装置及方法,属于精密设备技术领域;本发明主轴上的气浮轴承上端采用铁丝连接,铁丝分为左右两边并悬挂重物,通过支架和定滑轮连接使气浮轴承能够水平悬空,此时主轴与气浮轴承间存在偏心,在气浮轴承上方安装激光测振仪,对气浮轴承的振幅进行测量,再依次电连接至计算机。主轴端通过联轴器连接电机。本发明的优势基于动静压径向气浮轴承气膜阻尼原理通过激光测振仪将气膜厚度与轴承振幅进行标定,利用输出振幅动态特性测量气浮轴承内部上下气膜厚度,进而得到了气浮主轴制造精密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619731A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311381939.2
申请日:2023-10-24
Applicant: 昆明理工大学
IPC: B07B1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多级微塑料颗粒分选装置,初级横向位移分选模块、缓冲模块和精分级横向位移分选模块,二者通过缓冲模块与所述精分级横向位移分选模块连通,外部液体通过样品入口与鞘液入口汇入所述初级横向位移分选模块;所述微流体通道内初分选阶段由圆形微柱阵列构成,精分选阶段由三角形微柱阵列构成;所述精分级横向位移分选模块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精分级横向位移分选模块分隔为大粒径分选通道、小粒径分选通道,所述缓冲模块分隔为大粒径缓冲通道、小粒径缓冲通道,所述大粒径分选通道、小粒径分选通道分别连通至不同的出样口。本发明在单个芯片中能对四种微塑料颗粒进行分选,微塑料颗粒分选效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17268151A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311327267.7
申请日:2023-10-13
Applicant: 昆明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储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立式变螺距及螺径螺旋管相变储热单元及方法,包括双层外壳、相变材料、螺旋换热管和换热流体,所述双层外壳包裹相变材料,相变材料填充于管壳和螺旋换热管之间,所述螺旋换热管的螺距及螺径都为线性变化,螺旋管底部到顶部的螺距线性增大,螺旋管底部到顶部的螺径线性减小。有助于立式储能单元底部加强换热,改善底部相分离的产生;同时有助于立式储热单元在顶部的自然对流,扩大自然对流区域。本发明对换热管的结构进行了优化,采用变螺距及螺径螺旋换热管,可有效改善单管的上述缺点,加快了石蜡的熔化,扩大自然对流区域使熔化区域的温度更均匀,提高储热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