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纳红外偏振片及红外探测器

    公开(公告)号:CN117664350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311433382.2

    申请日:2023-11-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纳红外偏振片及红外探测器,该微纳红外偏振片采用各取向偏振单元差异性设计,所述微纳红外偏振片由周期性排布的复合偏振像元构成,每一复合偏振像元包含两种以上不同偏振取向的偏振单元。视应用需求,对各偏振单元起偏振选择作用的区域大小和/或偏振选择区域内微纳偏振结构的材质、几何形状、特征尺寸,采取差异性设计,以弥补偏振取向相关的结构性差异以及工艺误差所导致的消光比离散。本发明实现了微纳红外偏振片内各取向偏振单元的性能均衡,有效减少了偏振成像的非均匀性来源,缓解了后期图像处理中的非均匀性校正难度,提高了偏振成像质量。

    一种红外双色探测器芯片环形地线

    公开(公告)号:CN114823739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10304055.6

    申请日:2022-03-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红外双色探测器芯片环形地线,该环形地线用于抑制双色碲镉汞焦平面探测器裂片,该环形地线由一系列相互隔离且呈锯齿状排列的微台面地线孔环绕双色器件阵列的外边缘,并通过地线金属电极连接形成双色探测器芯片的环形地线;双色器件阵列内规则排列着短波器件微台面孔;所述微台面地线孔和短波器件微台面孔的直径和孔的深度相等;微台面孔型地线电极接触孔、短波器件n型区电极接触孔和中波器件n型区电极接触孔同时采用干法刻蚀钝化层进行制备。本发明解决了地线设计为常规整体开槽方式的双色碲镉汞红外焦平面器件在背减去除衬底后,经过温度冲击容易出现沿地线槽发生裂片的问题,有效提高了器件的可靠性。

    一种非制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的光电敏感单元

    公开(公告)号:CN105004430B

    公开(公告)日:2019-12-06

    申请号:CN201510449198.6

    申请日:2015-07-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制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的光电敏感单元,旨在提供一种测量分辨率高、灵敏度高的非制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的光电敏感单元。它包括由半透明金属层、有机介质层及反射金属层叠置构成的谐振腔,以及固定设置于谐振腔下方用于实现光电信号转换的探测器单元;所述谐振腔的半透明金属层、有机介质层及反射金属层中至少一层设置有镂空的线条和/或图形。本发明通过对谐振腔的相应层进行镂空,有效减小谐振腔的热串扰,提高探测器单元的空间分辨率。

    电子掺杂双层石墨烯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083267A

    公开(公告)日:2018-05-29

    申请号:CN201810025805.X

    申请日:2018-01-11

    Abstract: 电子掺杂双层石墨烯的制备方法,涉及石墨烯,尤其是一种通过热蒸发在双层石墨烯表面蒸镀三聚氰胺分子,以调制石墨烯电学性质的电子掺杂双层石墨烯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电子掺杂双层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本制备方法以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大面积双层石墨烯,再用热蒸发技术在双层石墨烯表面蒸发一层三聚氰胺分子来调制石墨烯电学性质。本技术与制备单层石墨烯最大的区别是调大了氢气氩气混合气体的量和延长了制备时间,可以通过调整三聚氰胺的量,控制步骤3)中覆盖在双层石墨烯表面薄膜的厚度;三聚氰胺的掺杂使石墨烯的导电类型能够实现从强p型到弱p型的调制作用,为大面积石墨烯n型掺杂提供了可行方案。

    实时检测真空度的红外探测器微型杜瓦

    公开(公告)号:CN106768378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611030800.3

    申请日:2016-11-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J5/045 G01L2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实时检测真空度的红外探测器微型杜瓦,包括其内带真空腔、真空腔内设内管及吸气剂的管壳,设于管壳上方的其顶部带红外窗片的窗框座,设于管壳与窗框座之间的引线环,引线环上的管脚延伸至管壳外部,窗框座内并位于内管的顶部设有装载基板,装载基板上设有红外探测器,该红外探测器的信号线与引线环及管脚相连,其特征在于真空腔内设有静电驱动‑电容检测的谐振子芯片或微机械陀螺芯片,该芯片的信号线引出后与管壳外部的检测器相连。定量检测微型杜瓦实际真空度,适时激活吸气剂,并检测各方向的角速度值,控制载具的惯性姿态,确保红外探测器的正常使用。

    一种红外双色探测器芯片环形地线

    公开(公告)号:CN114823739B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2210304055.6

    申请日:2022-03-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红外双色探测器芯片环形地线,该环形地线用于抑制双色碲镉汞焦平面探测器裂片,该环形地线由一系列相互隔离且呈锯齿状排列的微台面地线孔环绕双色器件阵列的外边缘,并通过地线金属电极连接形成双色探测器芯片的环形地线;双色器件阵列内规则排列着短波器件微台面孔;所述微台面地线孔和短波器件微台面孔的直径和孔的深度相等;微台面孔型地线电极接触孔、短波器件n型区电极接触孔和中波器件n型区电极接触孔同时采用干法刻蚀钝化层进行制备。本发明解决了地线设计为常规整体开槽方式的双色碲镉汞红外焦平面器件在背减去除衬底后,经过温度冲击容易出现沿地线槽发生裂片的问题,有效提高了器件的可靠性。

    一种双过渡层碲镉汞多层异质结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230801A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310246977.0

    申请日:2023-03-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过渡层碲镉汞多层异质结器件及其制备方法,包括碲锌镉CdZnTe衬底和沉积于碲锌镉衬底上的碲镉汞Hg1‑xCdxTe外延结构,从碲锌镉衬底开始依次为:重掺杂的宽带隙n型Hg1‑x1Cdx1Te接触层N+,轻掺杂的n型Hg1‑x2Cdx2Te组分梯度过渡层G‑,轻掺杂的n型Hg1‑x3Cdx3Te组分梯度过渡层G+,较窄带隙轻掺杂的n型Hg1‑x4Cdx4Te吸收层ν,轻掺杂的n型Hg1‑x5Cdx5Te组分梯度过渡层G‑,轻掺杂的n型Hg1‑x6Cdx6Te组分梯度过渡层G+,重掺杂宽带隙的p型Hg1‑7Cdx7Te接触层P+。本发明能够提高量子效率,在高工作温度下实现了吸收层内热激发本征载流子的抑制,降低了俄歇复合过程从而有效降低器件的暗电流,提高了器件的工作温度。

    电子掺杂双层石墨烯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083267B

    公开(公告)日:2021-04-23

    申请号:CN201810025805.X

    申请日:2018-01-11

    Abstract: 电子掺杂双层石墨烯的制备方法,涉及石墨烯,尤其是一种通过热蒸发在双层石墨烯表面蒸镀三聚氰胺分子,以调制石墨烯电学性质的电子掺杂双层石墨烯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电子掺杂双层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本制备方法以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大面积双层石墨烯,再用热蒸发技术在双层石墨烯表面蒸发一层三聚氰胺分子来调制石墨烯电学性质。本技术与制备单层石墨烯最大的区别是调大了氢气氩气混合气体的量和延长了制备时间,可以通过调整三聚氰胺的量,控制步骤3)中覆盖在双层石墨烯表面薄膜的厚度;三聚氰胺的掺杂使石墨烯的导电类型能够实现从强p型到弱p型的调制作用,为大面积石墨烯n型掺杂提供了可行方案。

    一种非制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的光电敏感单元

    公开(公告)号:CN105004430A

    公开(公告)日:2015-10-28

    申请号:CN201510449198.6

    申请日:2015-07-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制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的光电敏感单元,旨在提供一种测量分辨率高、灵敏度高的非制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的光电敏感单元。它包括由半透明金属层、有机介质层及反射金属层叠置构成的谐振腔,以及固定设置于谐振腔下方用于实现光电信号转换的探测器单元;所述谐振腔的半透明金属层、有机介质层及反射金属层中至少一层设置有镂空的线条和/或图形。本发明通过对谐振腔的相应层进行镂空,有效减小谐振腔的热串扰,提高探测器单元的空间分辨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