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614851A
公开(公告)日:2018-01-19
申请号:CN201680032499.1
申请日:2016-04-22
Applicant: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 哈默纳科商贸有限公司 ,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B75/045 , F02B75/04 , F02B75/32 , F02D15/02 , F16H1/28 , F16H1/32 , F16H2001/323
Abstract: 经由波动齿轮减速器(22)并利用电动机(21)而对可变压缩比机构(5)的控制轴(10)进行旋转驱动。波动齿轮减速器(22)具有:第1内齿轮部件(31);外齿轮部件(32),其以同心状而配置于第1内齿轮部件(31)的内侧;外形为椭圆形轮廓的波动发生器(33),其配置于外齿轮部件(32)的内侧;以及第2内齿轮部件(34)。而且,第1内齿轮部件(31)的固定齿轮部(35)的齿数相对于外齿轮部件(32)的第1齿轮部(37)的齿数的比,设定为大于第2内齿轮部件(34)的输出侧齿轮部(42)的齿数相对于外齿轮部件(32)的第2齿轮部(38)的齿数的比。
-
公开(公告)号:CN107614851B
公开(公告)日:2019-03-08
申请号:CN201680032499.1
申请日:2016-04-22
Applicant: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 哈默纳科商贸有限公司 ,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Abstract: 经由波动齿轮减速器(22)并利用电动机(21)而对可变压缩比机构(5)的控制轴(10)进行旋转驱动。波动齿轮减速器(22)具有:第1内齿轮部件(31);外齿轮部件(32),其以同心状而配置于第1内齿轮部件(31)的内侧;外形为椭圆形轮廓的波动发生器(33),其配置于外齿轮部件(32)的内侧;以及第2内齿轮部件(34)。而且,第1内齿轮部件(31)的固定齿轮部(35)的齿数相对于外齿轮部件(32)的第1齿轮部(37)的齿数的比,设定为大于第2内齿轮部件(34)的输出侧齿轮部(42)的齿数相对于外齿轮部件(32)的第2齿轮部(38)的齿数的比。
-
公开(公告)号:CN108350802A
公开(公告)日:2018-07-31
申请号:CN201680063355.2
申请日:2016-09-27
Applicant: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Abstract: 可变压缩比机构的控制轴(20)经由中间连杆(31)而与致动器装置(1)的辅助轴(25)联动。致动器装置(1)的壳体(5)在下表面具有滤油器安装座部(36),与该滤油器安装座部(36)一体地形成有止动部(37)。辅助轴(25)的第2臂(28)与止动部(37)抵接,由此对低压缩比侧的压缩比边界进行规定。通过使止动部(37)与刚性较高的滤油器安装座部(36)实现一体化从而获得较高的止动部(37)的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8350802B
公开(公告)日:2020-08-28
申请号:CN201680063355.2
申请日:2016-09-27
Applicant: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Abstract: 可变压缩比机构的控制轴(20)经由中间连杆(31)而与致动器装置(1)的辅助轴(25)联动。致动器装置(1)的壳体(5)在下表面具有滤油器安装座部(36),与该滤油器安装座部(36)一体地形成有止动部(37)。辅助轴(25)的第2臂(28)与止动部(37)抵接,由此对低压缩比侧的压缩比边界进行规定。通过使止动部(37)与刚性较高的滤油器安装座部(36)实现一体化从而获得较高的止动部(37)的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7709733B
公开(公告)日:2019-06-04
申请号:CN201680031409.7
申请日:2016-04-22
Applicant: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 哈默纳科商贸有限公司 ,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Abstract: 可变压缩比机构(5)的控制轴(10)经由波动齿轮减速器(22)而由电动机(21)旋转驱动。波动齿轮减速器(22)具有:第1内齿轮部件(31);外齿轮部件(32),其在第1内齿轮部件(31)的内侧以同心状配置;波动发生器(33),其配置于外齿轮部件(32)的内侧;以及第2内齿轮部件(34)。而且,第1内齿轮部件(31)的固定齿轮部(35)相对于外齿轮部件(32)的第1齿轮部(37)的齿数的比设定为,小于第2内齿轮部件(34)的输出侧齿轮部(42)相对于外齿轮部件(32)的第2齿轮部(38)的齿数的比,将第2内齿轮部件(34)的输出侧齿轮部(42)的齿高相对增高而增大棘轮效应扭矩,抑制棘轮效应。
-
公开(公告)号:CN107709733A
公开(公告)日:2018-02-16
申请号:CN201680031409.7
申请日:2016-04-22
Applicant: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 哈默纳科商贸有限公司 ,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Abstract: 可变压缩比机构(5)的控制轴(10)经由波动齿轮减速器(22)而由电动机(21)旋转驱动。波动齿轮减速器(22)具有:第1内齿轮部件(31);外齿轮部件(32),其在第1内齿轮部件(31)的内侧以同心状配置;波动发生器(33),其配置于外齿轮部件(32)的内侧;以及第2内齿轮部件(34)。而且,第1内齿轮部件(31)的固定齿轮部(35)相对于外齿轮部件(32)的第1齿轮部(37)的齿数的比设定为,小于第2内齿轮部件(34)的输出侧齿轮部(42)相对于外齿轮部件(32)的第2齿轮部(38)的齿数的比,将第2内齿轮部件(34)的输出侧齿轮部(42)的齿高相对增高而增大棘轮效应扭矩,抑制棘轮效应。
-
公开(公告)号:CN107849975B
公开(公告)日:2020-12-01
申请号:CN201580081690.0
申请日:2015-07-21
Applicant: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止动件(32)具有:一端侧侧壁(33),无论控制轴(10)的旋转位置如何,其均与控制轴侧连接销(30)一端面相对;另一端侧侧壁(34),无论控制轴(10)的旋转位置如何,其均与控制轴侧连接销(30)另一端面相对;一端侧凸缘,其固定在上油盘;以及另一端侧凸缘(37),其固定在上油盘。由此,无论控制轴(10)的旋转位置如何,在控制轴侧连接销轴向观察时,控制轴侧连接销(30)的端面均与止动件(32)的一端侧侧壁(33)及另一端侧侧壁(34)局部地互相重叠。因此,无论控制轴(10)的旋转位置如何,均能够可靠地防止控制轴侧连接销(30)沿着控制轴侧连接销轴向脱出。
-
公开(公告)号:CN104937243B
公开(公告)日:2018-04-13
申请号:CN201380070833.9
申请日:2013-11-20
Applicant: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D41/22 , F02B75/045 , F02D13/0207 , F02D15/02 , F02D41/0005 , F02D41/123 , F02D41/221 , F02D41/3076 , F02D2041/001 , F02D2041/002 , F02D2041/227 , Y02T10/42
Abstract: 具有可变压缩比机构(2)的内燃机(1),在进气阀(4)以及排气阀(5)中分别具有可变阀机构(7、8)。如果根据实际压缩比的振动振幅检测出经由电动机(31)对机械压缩比进行可变控制的可变压缩比机构(2)的故障,则在燃料切断时,使节流阀(14)的开度与可变压缩比机构(2)的正常时相比增加,使进气行程中的缸内负压减少。并且,进行进气阀关闭定时的提前和排气阀打开定时的延迟,提高压缩行程以及膨胀行程中的缸内正压。由此,不可控制时的可变压缩比机构(2)的高压缩比化得到抑制。
-
公开(公告)号:CN1834411A
公开(公告)日:2006-09-20
申请号:CN200610067873.X
申请日:2006-03-13
Applicant: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F01L13/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L13/0026 , F01L1/022 , F01L1/14 , F01L1/34403 , F01L2001/3443 , F01L2013/0073 , F01L2800/00 , F01L2800/12 , F01L2820/032 , F01L2820/041 , F02D13/0246 , F02D41/0055 , F02D41/006 , F02D41/221 , F02D2041/001 , Y02T10/18 , Y02T10/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燃机,其中可变升程和/或作动角机构根据内燃机的驱动条件可变地控制排气门的升程和/或作动角,可变相位机构根据发动机的驱动条件可变地控制所述排气门的升程中心角的相位,当前位置检测部分检测所述可变升程和/或作动角机构和所述可变相位机构中的每一个机构的当前操作位置,以及控制部分在所述可变升程和/或作动角机构和所述可变相位机构之一出现故障时沿气缸内残留气体量变得最小的方向控制所述可变升程和/或作动角机构和所述可变相位机构中正常操作的另一个机构。
-
公开(公告)号:CN107709732A
公开(公告)日:2018-02-16
申请号:CN201580081211.5
申请日:2015-06-25
Applicant: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具有:可变压缩比机构(10),其能够根据控制轴(14)的旋转位置而对内燃机压缩比进行变更;以及壳体(22),其对驱动电机(20)进行收容,该驱动电机(20)对控制轴(14)的旋转位置进行变更·保持。在通过使和控制轴(14)联动地进行动作的第1可动部(51)与第1止动件(52)触接而机械地限制控制轴(14)在第1旋转方向(R1)上的最大旋转位置的状态下,学习控制轴(14)的基准位置。将该第1止动件(52)设置于内燃机主体的外侧。然后,在利用第2止动件机械地限制控制轴在第2旋转方向上的最大旋转位置的状态下,学习控制轴的最大变换角度范围。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