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0490306C
公开(公告)日:2009-05-20
申请号:CN01821352.9
申请日:2001-12-27
IPC: H03F1/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3F3/195 , H03F1/223 , H03F1/26 , H03F3/193 , H03F3/1935 , H03F2200/324 , H03F2200/372 , H03F2200/541
Abstract: 一种AM广播用放大电路,是用场效应晶体管对所输入的AM广播信号进行放大并输出的AM广播用放大电路,以闪变噪声较小的P沟道MOS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4、5)构成该信号放大用场效应晶体管,以实现不仅可以尽可能抑制闪变噪声的发生,还可以将AM广播用射频放大器与其他电路一起集成于一个芯片上,从而实现整体电路的小型化与低噪声化。
-
公开(公告)号:CN101223749A
公开(公告)日:2008-07-16
申请号:CN200680025394.X
申请日:2006-02-08
IPC: H04L27/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L27/364 , H04L27/2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调制电路,其中备有:第1正交调制部5,其将输入信号分割成I信号及与其成直角相位之Q信号,且将I信号及Q信号,藉由基频频率进行频率变换,从而进行正交调制;第2正交调制部8,其利用调频频率,并利用相位互相偏移90°的同相及正交的载波,对藉由第1正交调制部5所产生的I信号及Q信号,进行频率变换,从而进行正交调制;再藉由第2正交调制部8,对藉由第1正交调制部5使相位偏移90°而产生的I信号和Q信号之相位进一步偏移90°,藉此具有相位反转的频率成分,可使目标频率的失真侧中多余的高次谐波成分衰减。
-
公开(公告)号:CN101142744A
公开(公告)日:2008-03-12
申请号:CN200680007746.9
申请日:2006-02-24
IPC: H03M1/12 , H01L21/822 , H01L27/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3M1/0827 , H04B1/40 , H04B15/00
Abstract: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可防止混入噪声使信号质量下降并同时缩小电路规模的半导体装置。在半导体基片上形成进行接收和发送这两方动作的收发机的结构,上述接收动作和上述发送动作各自一部分通过模拟处理进行,另一部分通过数字处理进行。与上述接收动作和上述发送动作各自对应的上述数字处理通过共用数字处理部20进行。另外,与上述接收动作对应的接收处理部10配置在矩形形状的上述半导体基片100的一个角部附近,上述数字处理部20配置在与上述一个角部不相邻的另一个角部附近。
-
公开(公告)号:CN101416387A
公开(公告)日:2009-04-22
申请号:CN200680054084.0
申请日:2006-11-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3G3/3068 , H04B1/001
Abstract: 对频率混合电路(4)的输出信号进行A/D转换并输入至DSP(8),生成与该信号的电平相应的AGC控制数据(DL),控制LNA(3)的增益以使输入至A/D转换电路(7)的输入电压小于该A/D转换电路(7)的满量程电压,由此,超过A/D转换电路(7)的动态范围的过大电平的信号不会输入到A/D转换电路(7)。而且,与通过BPF(11)之前的宽带宽信号的电平相应地来控制LNA(3)的增益,并且与通过BPF(11)之后的窄带宽信号的电平相应地来控制IF放大器(12)的增益,由此,考虑希望波及干扰波二者的信号电平,能够整体上适当地控制AGC的增益。
-
公开(公告)号:CN100382208C
公开(公告)日:2008-04-16
申请号:CN200510003806.7
申请日:2000-08-10
IPC: H01F17/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F17/0013 , H01F17/0006 , H01L23/522 , H01L23/5227 , H01L2924/0002 , H01L2924/12044 , H01L2924/3011 , H01L2924/00
Abstract: 本发明所提供一种即使在基板上形成的情况下,也能获得良好的特性的电感元件。电感元件(100)有在半导体衬底(110)的表面上形成的螺旋状的两条导体(120、122)。上层导体(120)和下层导体(122)有大致相同的形状,一个导体(120)作为电感导体使用,另一个导体(122)作为浮置导体使用。另外,引线(130、132)连接在导体(120)的外周端和内周端的每一端上,连接在内周端上的引线(132)通过下层导体(122)和半导体衬底(110)之间被引出到外周边一侧。
-
公开(公告)号:CN100474758C
公开(公告)日:2009-04-01
申请号:CN200510070070.5
申请日:2000-07-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3B5/1841 , H01F17/0006 , H01F17/0013 , H01F27/34 , H01F27/38 , H01F2017/0046 , H01L23/522 , H01L23/5227 , H01L2924/0002 , H01L2924/3011 , H03B5/1203 , H03B5/1231 , H03B5/1243 , H03B2201/0208 , H01L2924/00
Abstract: 一种采用形成于基片上的电感元件的LC振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感元件,包括相互绝缘地重叠而形成于基片上的两个导体,一个导体的端部与另一个导体的相反侧的端部,通过连接线连接,与所述基片相离的所述一个导体作为电感器导体,将所述连接线设置在穿过靠近所述基片的所述另一个导体与所述基片之间的位置上。
-
公开(公告)号:CN101395806A
公开(公告)日:2009-03-25
申请号:CN200680053675.6
申请日:2006-03-02
Abstract: 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连接到已有的计算机等且不需要复杂的操作的FM传送器。FM传送器(100)具有能够连接到作为USB主装置的PC(400)的USB器件功能,具有:电源电路(130),在PC(400)的USB插口(410)连接有USB插头(110)时,被连接到USB插口(410)的电源销,生成预定的动作电压;USB控制器(120),要求在由PC400进行的配置中自身装置是器件音源并利用同步传送进行数据的输入输出;发送处理部(140),能够利用由电源电路(130)供给的动作电压进行动作,对从PC(400)经由所述USB插口(410)所输出的音频数据进行FM调制并进行发送。
-
公开(公告)号:CN101379694A
公开(公告)日:2009-03-04
申请号:CN200680053040.6
申请日:2006-09-28
IPC: H03B5/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3B5/3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振荡电路,将第一开关(SW1)串联连接在第一电容器(1)与接地之间,在连接RTC用振荡器而使IC芯片(10)构成为外部输入缓冲电路时,通过使第一开关(SW1)成为非导通,而使第一电容器(1)及第二电容器(2)不会并联连接于RTC用振荡器的共振用电容器,且第一电容器(1)及第二电容器(2)不会构成振荡器的共振电路的一部分。此外,在连接专用的晶体振荡振子而使IC芯片(10)构成为振荡器一部分时,通过使第一开关(SW1)成为导通,以第一电容器(1)及第二电容器(2)构成共振电路的一部分。
-
公开(公告)号:CN101253690A
公开(公告)日:2008-08-27
申请号:CN200580049848.2
申请日:2005-12-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3L7/0895 , H03L7/0891 , H03L7/18
Abstract: 一种频率合成器,具备:信号产生电路(8),根据相位比较器(3)输出的比较信号与具有比该信号短的脉冲宽度的来自晶体振荡电路(1)的时钟信号,产生以两信号的逻辑积获得的控制信号;以及电荷泵电路,依据信号产生电路(8)所输出的控制信号进行电容器的充电动作或放电动作。从而依据比以往的比较信号短的脉冲宽度的控制信号渐渐地进行电容器的充电动作或放电动作,即使降低电容器的电容值,也可以实质地增大时间常数,能使频率合成器稳定动作。
-
公开(公告)号:CN101431343A
公开(公告)日:2009-05-13
申请号:CN200810170496.1
申请日:2008-11-04
Applicant: 新泻精密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B1/28 , H04B1/0039 , H04L27/0014 , H04L2027/0028 , H04L2027/003 , H04L2027/0055
Abstract: 一种接收器,能够准确地校正I信号和Q信号的相位误差及振幅误差,有效地抑制镜像噪声。包括:IF信号生成部(10),生成中间频率信号;振幅误差校正处理部(15),当切换器(7I)和(7Q)选择IF信号生成部(10)所生成的中间频率信号时,设定振幅校正部(12)的增益,使得消除用于I信号的第一信号处理系统所处理的信号及用于Q信号的第二信号处理系统所处理的信号的振幅误差。取代处理实际的接收信号而生成的中间频率信号,使用IF信号生成部(10)所生成的中间频率信号执行振幅误差的校正,使用不包含由于混频器(4I)和(4Q)及90°移相器(6)自身的元件偏差而造成的相位误差的信号,能够不受相位误差的影响而准确地检测振幅误差。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