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氨浸出浆料固液分离及氨回收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724440B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211421473.X

    申请日:2022-11-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氨浸出浆料固液分离及氨回收的方法,包括:a、将含氨浸出浆料连续加入密闭式翻盘真空过滤机中进行固液分离,并逆流洗涤残渣3~5次,洗水的加入量与残渣的液固比计为(0.3~0.5):1(mL:g),洗水为间歇式瞬时加入,加入时残渣滤盘处于非真空抽气状态;b、通过真空泵抽滤密闭式翻盘真空过滤机中的含氨气体并送入喷淋系统中,喷淋系统对含氨气体进行降温、吸收;c、通过真空泵抽滤喷淋系统中未被吸收的含氨气体进一步返回密闭式翻盘真空过滤机的密闭罩内循环使用。本发明的方法通过残渣节水洗涤实现工艺水的平衡控制,省去溶液蒸发浓缩工艺过程和采用有效手段减轻氨对岗位操作环境及大气环境的影响、实现氨的循环利用。

    一种用烟气硫酸生产硫酸铵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482653B

    公开(公告)日:2015-10-14

    申请号:CN201310446765.3

    申请日:2013-09-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烟气硫酸生产硫酸铵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pH值为11~13的氨水溶液;(2)向所述氨水溶液中加入烟气硫酸直至所得混合液的pH值为3~5;(3)通入氨气直至所得混合液的pH值为11~13;(4)反复进行步骤(2)和(3),直到反应生成的硫酸铵溶液过饱和析出硫酸铵晶体,过滤得到硫酸铵。本发明的方法合理利用工业烟气硫酸,并且得到的硫酸铵可以作为湿法冶金的原料,具有操作简单、硫酸与氨气利用率高、节约成本以及促进环保和废弃资源综合利用的优点。

    一种含钒物料两段式钠化焙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993159A

    公开(公告)日:2014-08-20

    申请号:CN201410215961.4

    申请日:2014-05-2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10/2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钒物料两段式钠化焙烧方法,该方法包括:将生料依次进行第一次焙烧和第二次焙烧,其中,所述生料为含钒物料与钠盐添加剂的混合物,第二次焙烧的温度为740-820℃,第二次焙烧的温度高于第一次焙烧的温度,第一次焙烧的时间与第二次焙烧的时间均为60-300min。在本发明提供的所述含钒物料两段式钠化焙烧方法中,通过采用两段焙烧的方式,并且严格控制两段焙烧的温度差以及焙烧时间,有效地解决了温度失控,物料烧结,设备粘结的技术问题,与此同时不仅大幅度提高了钒的转化率,而且还可以提高焙烧炉中物料的加入量,也即可以提高焙烧炉的工作效率。

    一种用烟气硫酸生产硫酸铵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482653A

    公开(公告)日:2014-01-01

    申请号:CN201310446765.3

    申请日:2013-09-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烟气硫酸生产硫酸铵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pH值为11~13的氨水溶液;(2)向所述氨水溶液中加入烟气硫酸直至所得混合液的pH值为3~5;(3)通入氨气直至所得混合液的pH值为11~13;(4)反复进行步骤(2)和(3),直到反应生成的硫酸铵溶液过饱和析出硫酸铵晶体,过滤得到硫酸铵。本发明的方法合理利用工业烟气硫酸,并且得到的硫酸铵可以作为湿法冶金的原料,具有操作简单、硫酸与氨气利用率高、节约成本以及促进环保和废弃资源综合利用的优点。

    一种低杂质钒铝合金的生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820658A

    公开(公告)日:2014-05-28

    申请号:CN201410062416.6

    申请日:2014-02-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杂质钒铝合金的生产方法。所述生产方法包括将作为炉料的五氧化二钒、金属铝和冷却剂混匀后装入敞开式反应炉中,点火冶炼得到钒铝合金和炉渣,其中,五氧化二钒和金属铝的重量配比为1.15~1.8:1,冷却剂为粒度小于0.25mm的钒铝合金颗粒,并且冷却剂的加入量能够保证将单位炉料发热量控制为3300~3500kJ/kg,单位炉料发热量等于五氧化二钒和金属铝反应产生的热量与五氧化二钒、金属铝和冷却剂的加入总量之比。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生产得到的钒铝合金中V含量为62.9~87.13wt%,Al含量为12.6~36.8wt%,Fe含量不大于0.16wt%,Si含量不大于0.19wt%。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