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小漏电的SiCSBD二极管及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789443A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411955197.4

    申请日:2024-12-27

    Abstract: 一种减小漏电的SiC SBD二极管及制备方法,涉及半导体技术领域。SiC SBD二极管中利用氧化层将Poly电极与N‑漂移层绝缘,形成平面电容器,在反向阻断时Poly电极两侧排斥周围的电子,使上层N‑漂移层耗尽区扩展,肖特基界面处的电场强度下降,减弱肖特基效应,减小漏电。同时利用刻蚀沟槽将P型掩蔽层延伸至N‑漂移层内部,且与正极连接等电位,在器件反向阻断时,电场峰值由表面向下移动,远离肖特基界面,从而减小漏电。

    一种深埋结SiC场效应晶体管及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562549A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411544386.2

    申请日:2024-10-31

    Abstract: 一种深埋结SiC场效应晶体管及制备方法。涉及半导体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S100,在SiC Sub层的顶面形成SiC Drift层,并在SiC Drift层的顶面离子注入形成间隔排布的P‑shield区;S200,在SiC Drift层的顶面依次形成SiC Epi层、P‑body区和NP区;S300,在NP区的顶面通过依次刻蚀形成若干第一沟槽区和若干第二沟槽区;第二沟槽区刻蚀至P‑shield区的顶面;第二沟槽区刻蚀至SiC Epi层内;S400,在第二沟槽区内依次形成栅氧化层和Poly层;S500,在第二沟槽区顶面和以第一沟槽区侧壁沉积形成隔离介质层;S600,在NP区和P‑shield区顶面通过Ni金属沉积后热退火形成欧姆接触合金层;S700,在器件最上方通过Ti和AlCu金属溅射形成正面电极金属层。本发明实现对沟槽底部拐角栅氧化层的保护,提高器件的长期稳定使用可靠性。

    一种N型埋层结构的SiC UMOSFET器件及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069356A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411298565.2

    申请日:2024-09-18

    Abstract: 一种N型埋层结构的SiC UMOSFET器件及制备方法。涉及半导体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S100,在重掺杂的N+衬底层的上依次生长N型缓冲层和一次N‑漂移层;S200,在一次N‑漂移层上通过离子注入依次形成重掺杂的N+区和轻掺杂的N‑区;S300,在一次N‑漂移层、N+区和N‑区的上外延生长一层二次N‑漂移层;S400,在二次N‑漂移层上通过离子注入形成的P‑well区,并在P‑well区上通过离子注入形成重掺杂的NP区和重掺杂的PP区,注入完成后高温离子激活;S500,在NP区上通过干法刻蚀形成沟槽;并在沟槽的内依次形成栅氧化层和Poly层;本发明减少激发衬底上的BPD缺陷蔓延机会,改善了器件的双极退化效应。

    一种碳化硅高压二极管及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969611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1042917.8

    申请日:2024-07-31

    Abstract: 一种碳化硅高压二极管及制备方法,涉及半导体技术领域。通过在碳化硅外延层上刻蚀形成P型深沟槽,通过倾斜离子注入在沟槽两侧形成PN结,在器件进行反向高压测试时,由于深沟槽PN结的存在,使得高电场由碳化硅器件的表面转移到碳化硅外延材料内部。此外由于二氧化硅和氮化硅的的击穿场强远大于空气,所以在碳化硅沟槽中填充二氧化硅和氮化硅,也可以增加二极管的防打火能力。本发明结构优化设计可以更好地避免碳化硅高压二极管CP测试过程中打火现象的发生,降低了产品的损失成本。

    一种基于UIS的SiC芯片测试方法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389897A

    公开(公告)日:2022-11-25

    申请号:CN202211067058.9

    申请日:2022-09-01

    Abstract: 一种基于UIS的SiC芯片测试方法。涉及一种半导体器件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0,将待测的碳化硅功率器件进行电性检测,然后从电性检测合格的产品中选取若干只碳化硅功率器件在常温下分别进行UIS极限能力测试,测试出相应的UIS极限能力值,并计算平均UIS极限能力测试值,记作Emax;S200,第一次测试:将UIS极限能力测试的能量设置为Emax的25%‑30%;S300,第二次测试:将UIS测试的能量设置为Emax的20%‑25%,S400,第N‑1次测试:将UIS测试的能量设置为Emax的5%,这一步可以将缺陷密度小于0.1 cm‑2,甚至更低的管芯筛选出来;S500,第N次测试:将UIS测试的能量设置为Emax的5%,最后一次复测,确保所有潜在风险的管芯被提前激发出来;更加有效解决了SiC功率器件在可靠性端PPM级失效问题。

    一种高出流能力的SiC MOS器件及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208147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410368.5

    申请日:2024-10-10

    Abstract: 一种高出流能力的SiC MOS器件及制备方法。涉及半导体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S100,在SiC Sub层的顶面形成SiC Drift层,并在SiC Drift层内依次形成P‑body区、掺杂浓度为1E18‑3E19cm‑2的N+区、NP区和PP区;N+区位于SiC Drift层中部,与P‑body区间隔设置;NP区与PP区连接,分别位于P‑body区内;S200,在SiC Drift层的顶面依次形成栅氧化层、Poly层和隔离介质层;S300,在NP区和PP区的顶面形成欧姆接触合金层;S400,在器件最上方通过Ti和AlCu金属溅射形成正面电极金属层。本发明使得JFET区域中的电流路径空间更大,因此器件在饱和区的出流能力也会更强。

    一种更好保护栅氧的SiC MOSFET器件及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050150A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1176629.1

    申请日:2024-08-26

    Abstract: 一种更好保护栅氧的SiC MOSFET器件及制备方法,涉及半导体技术领域。本发明向器件栅极中间底部的SiC Drift层离子注入形成重掺杂的PP区,并在PP区的顶面通过制备实现欧姆接触,使栅极Poly层与PP区相连接。在栅极Poly层受驱动电压时,PP区可以释放一部分栅极驱动电压应力,从而减轻对栅氧化层的电压应力,保护了栅氧化层,而在器件阻断过程中,PP区由于处于栅极底部,又可以屏蔽漏极电压产生的电场集中,再次保护了栅氧化层。

    一种改善电场集中的SiC VDMOS器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800803A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411176651.6

    申请日:2024-08-26

    Abstract: 一种改善电场集中的SiC VDMOS器件制备方法。涉及半导体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S100,在N+衬底层上依次形成N型缓冲层和N‑漂移层;S200,在N‑漂移层上利用光刻胶形成缓斜角区域,通过离子注入形成浅掺杂的P‑Well区;S300,在P‑Well区内离子注入依次形成侧部相互连接的N+区和P+区,并通过离子激活S400,在P‑Well区上通过干氧热氧化工艺形成栅氧化层,并在栅氧化层上淀积Poly层;S500,在Poly层的上面淀积介质层,隔离栅电极和源电极金属;S600,在P+区和N+区的顶面形成源极欧姆接触合金层;S700,金属溅射形成源极金属层;背面通过背面减薄工艺,溅射形成漏极金属层。本发明电场集中效应减小,器件的阻断性能得到优化,导致JFET电阻减小,增强了芯片过流能力。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