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引物对及其试剂盒和在检测水体中福寿螺生物量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6751871A

    公开(公告)日:2023-09-15

    申请号:CN202310696148.2

    申请日:2023-06-13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引物对及其试剂盒和在检测水体中福寿螺(Pomacea spp.)生物量中的应用,其qPCR引物对的DNA序列如SEQ ID NO.5和SEQ ID NO.6所示。本发明将环境DNA技术应用于入侵调查研究,在获取水体中的环境DNA时,只需在目标水体一定范围内进行水样的采集,与传统方法相比,不需要进行大量物种的外表鉴定,对于繁杂的环境,减小了工作难度,节省大量的人力财力。同时本发明成功的构建了不同密度福寿螺的eDNA与qPCR反应的Cq值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为开展福寿螺生物量、种群密度的评估及其分布现状的调查提供了技术支撑和理论依据,对福寿螺的入侵危害程度评价及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一种三叶斑潜蝇热休克转录因子蛋白原核表达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234133A

    公开(公告)日:2021-08-10

    申请号:CN202110421728.1

    申请日:2021-04-19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叶斑潜蝇热休克转录因子蛋白原核表达的方法,包括蛋白表达载体构建和原核表达载体的诱导表达两个部分,具体为:设计带有特定酶切位点(BamHI和XhoI)的特异性引物并进行目的片段的扩增。将PCR产物回收、克隆并在测序正确之后进行提取质粒。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酶切。表达菌的制备。诱导表达最佳条件摸索。目的蛋白表达形式及Western blot鉴定。本实验不仅摸索出了提高三叶斑潜蝇热休克转录因子蛋白原核表达水平的最佳IPTG浓度,提高了实验效率和效果,而且对我们系统全面研究整个Hsp家族基因转录调控机制,及其在斑潜蝇温度耐受性和入侵传播中的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种基于环境DNA检测植物叶片中三叶斑潜蝇为害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676395A

    公开(公告)日:2023-09-01

    申请号:CN202310380409.X

    申请日:2023-04-11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叶斑潜蝇(Liriomyza trifolii)的特异性引物对,其序列如SEQ ID NO.1和SEQ ID NO.2所示。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基于环境DNA检测植物叶片中三叶斑潜蝇(Liriomyza trifolii)为害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含有昆虫潜道的植物叶片进行DNA提取、PCR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当检测结果为有电泳条带且条带位置为750bp时,表明有三叶斑潜蝇为害;否则为没有三叶斑潜蝇为害。本发明涉及的三叶斑潜蝇环境DNA检测方法能够在潜道中检测到三叶斑潜蝇为害的发生,确定了检测到时间阈值和检测方法,这将在斑潜蝇鉴定及田间预警监测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种三叶斑潜蝇成虫CTmax的动态测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399294A

    公开(公告)日:2022-11-29

    申请号:CN202210873699.7

    申请日:2022-07-21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叶斑潜蝇成虫CTmax的动态测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使用CO2处理三叶斑潜蝇成虫,将其分装到多孔板内;(2)保持程序升降恒温箱温度稳定;(3)待三叶斑潜蝇成虫恢复正常活动后,将24孔板放置到程序升降恒温箱,设置温度上升斜率和最高温度;(4)启动电脑录像,待三叶斑潜蝇成虫全部无法运动,停止程序升降恒温箱工作和电脑录像,拿出多孔板;(5)确认三叶斑潜蝇成虫CTmax值。本方法采用设备均为实验室常用仪器,操作简单;能够更加准确的测定出在动态温度下三叶斑潜蝇成虫的高温耐受能力,对于三叶斑潜蝇成虫的近缘物种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用于扩增鳞翅目昆虫线粒体COI基因的特异性引物

    公开(公告)号:CN104164433A

    公开(公告)日:2014-11-26

    申请号:CN201410446927.8

    申请日:2014-09-03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扩增鳞翅目昆虫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I(cytochrome c oxidase I,COI)基因序列的引物对,其序列如SEQ ID NO.1和SEQ ID NO.2所示。采用本发明的扩增引物,可以有效地扩增出多种鳞翅目物种的COI基因,对鳞翅目中重大农林业害虫进行大规模的遗传背景分析,准确鉴定某些难于鉴别的近缘物种,为我国鳞翅目昆虫的种类鉴定、系统发育、种群遗传结构、群口演化历史和地理种群鉴别提供了重要工具。

    一种水稻鳞翅目害虫幼虫内寄生蜂的一体化与规模化繁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223683A

    公开(公告)日:2023-12-15

    申请号:CN202311428539.2

    申请日:2023-10-31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稻鳞翅目害虫幼虫内寄生蜂的一体化与规模化繁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在寄生蜂一体化饲养繁殖装置中,将即将羽化的寄生蜂茧放入寄生蜂一体化饲养繁殖装置的下层装置中,下层装置上设置上纱网并连接上层装置;卡扣扣住下层装置上的卡槽,上层装置、下层装置紧紧贴合;饲养即将羽化的寄生蜂茧,观察寄生蜂的羽化情况;步骤2)、寄主幼虫龄期的筛选与应用;步骤3)、寄主幼虫的自由更换;步骤4)、寄生后寄主的饲养;步骤5)、未寄生寄主的再应用;步骤6)、蜂种的保存与应用。2、本发明省去了传统寄生时需要接蜂的繁琐步骤,使得寄生蜂的室内繁殖效率变得更高,能有效提高劳动生产力,可保证寄生蜂长期大量的供应。

    一种螟黄足盘绒茧蜂的室内繁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535152A

    公开(公告)日:2021-03-23

    申请号:CN202011496975.X

    申请日:2020-12-17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螟黄足盘绒茧蜂的室内繁殖方法,先将单头4‑5龄大螟幼虫放置于指形玻璃管中,接入雌雄比1:1‑2:1的螟黄足盘绒茧蜂,再用100‑200目细目网纱封住玻璃管口,再在100‑200目细目网纱上放上蘸取营养液的脱脂棉球后,用黑布包裹指形玻璃管让螟黄足盘绒茧蜂寄生大螟幼虫;然后将寄生6‑8小时后的大螟幼虫从指形玻璃管中取出,再接入未寄生的大螟幼虫到有螟黄足盘绒茧蜂的指形玻璃管中;在螟黄足盘绒茧蜂寄生过程中,如果单个指形玻璃管中部分螟黄足盘绒茧蜂死亡,合并不同指形玻璃管中的螟黄足盘绒茧蜂;最后将被寄生的大螟幼虫取出置于饲养瓶中饲养直至螟黄足盘绒茧蜂从被寄生的大螟幼虫体内啮出;通过本发明,可有效寄生繁殖大螟,有助于螟黄足盘绒茧蜂种群数量的扩繁。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