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573540B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011390371.7
申请日:2020-12-02
Applicant: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研究院)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
IPC: C07D311/76 , C07D493/06 , C07D493/16 , A01N43/16 , A01N43/90 , A01P3/00 , C12P17/16 , C12P17/06 , C12P17/18 , C12R1/8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天然高分子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类桔霉素二聚体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从海洋来源真菌Penicillium sp.GGF16‑1‑2分离得到9个桔霉素二聚体化合物,均由微生物分离得到,为天然产物。其中,化合物Ⅰ和化合II为本领域公开的首个碳桥接型1位氧化的7‑脱羧型桔霉素二聚体;化合物III为本领域公开的首个碳桥接型1位为亚甲基的7‑脱羧型桔霉素二聚体。本发明的桔霉素二聚体化合物具有优异的抑菌活性,可应用于抗菌领域中,特别是在防治木瓜炭疽病中。
-
公开(公告)号:CN114394959A
公开(公告)日:2022-04-26
申请号:CN202210091758.5
申请日:2022-01-26
Applicant: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研究院)
IPC: C07D403/06 , A61P35/00 , A61K31/49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二酮哌嗪衍生物及其合成方法和用途,所述的二酮哌嗪衍生物具有如式I所示的结构,其中R1为氢、C1‑C4烷基或C2‑C3酰基;R2为氢、C1‑C4烷基或C2‑C3酰基;R3为甲醛基、甲醇基、甲腈基或本发明以海洋微生物来源二酮哌嗪代谢物CryD为原料,通过结构优化,获得了通过抑制Ang2/Tie2信号传导途径抗血管新生药物。
-
公开(公告)号:CN114394959B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210091758.5
申请日:2022-01-26
Applicant: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研究院)
IPC: C07D403/06 , A61P35/00 , A61K31/49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二酮哌嗪衍生物及其合成方法和用途,所述的二酮哌嗪衍生物具有如式I所示的结构,其中R1为氢、C1‑C4烷基或C2‑C3酰基;R2为氢、C1‑C4烷基或C2‑C3酰基;R3为甲醛基、甲醇基、甲腈基或#imgabs0#本发明以海洋微生物来源二酮哌嗪代谢物CryD为原料,通过结构优化,获得了通过抑制Ang2/Tie2信号传导途径抗血管新生药物。#imgabs1#
-
公开(公告)号:CN109439705A
公开(公告)日:2019-03-08
申请号:CN201811479937.6
申请日:2018-12-05
Applicant: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柳珊瑚酸的微生物制备方法,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所用生物菌(Aspergillus sp.)的保藏号为GDMCC No.60476,通过本发明生物菌制备柳珊瑚酸的方法首次提供了柳珊瑚酸的微生物制备方法,首次证实柳珊瑚酸的真正来源是由共附生微生物所产生,真正解决其来源问题;首次从培养基入手,对其生长环境进行调控,观察富营养、生物转化对目标产物柳珊瑚酸产生的影响;首次从软珊瑚共附生真菌中分离得到柳珊瑚酸,证明了宿主所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往往是其共附生、内生或其环境微生物产生的假说。
-
公开(公告)号:CN119241629A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411257571.3
申请日:2024-09-09
Applicant: 广西医科大学 ,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甾体‑吲哚生物碱杂合二聚体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其在制备抗肿瘤化疗药物增敏剂中的应用,首次从真菌Aspergillus sp.EGF15‑0‑3大米培养基中制备得到甾体类吲哚二酮哌嗪生物碱杂合类化合物,该化合物为自然界中首次发现的新骨架化合物。首次发现该类杂合物具有Tdp1抑制活性,可作为酪氨酸‑DNA磷酸二酯酶1(Tdp1)抑制剂应用。首次发现了该类杂合物对肿瘤化疗药物拓扑替康TPT的化疗增敏活性,为开发新型天然抗肿瘤联用抑制剂提供药源分子和数据支撑,对海洋曲霉属真菌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9439705B
公开(公告)日:2021-10-01
申请号:CN201811479937.6
申请日:2018-12-05
Applicant: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柳珊瑚酸的微生物制备方法,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所用生物菌(Aspergillus sp.)的保藏号为GDMCC No.60476,通过本发明生物菌制备柳珊瑚酸的方法首次提供了柳珊瑚酸的微生物制备方法,首次证实柳珊瑚酸的真正来源是由共附生微生物所产生,真正解决其来源问题;首次从培养基入手,对其生长环境进行调控,观察富营养、生物转化对目标产物柳珊瑚酸产生的影响;首次从软珊瑚共附生真菌中分离得到柳珊瑚酸,证明了宿主所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往往是其共附生、内生或其环境微生物产生的假说。
-
公开(公告)号:CN116947831A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310726346.9
申请日:2023-06-16
Applicant: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研究院)
IPC: C07D405/06 , C07D207/444 , C07D307/68 , C07D307/60 , C07D311/58 , C07D407/06 , C07C235/80 , A61P9/14 , C12P17/16 , C12P17/10 , C12P17/04 , C12P17/06 , C12P13/02 , C12R1/6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γ‑芳基丁烯内酯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在制备心血管保护药物中的应用,首次从海洋本草软珊瑚共附生真菌Aspergillussp.EGF7‑0‑1的发酵培养物中分离获得上述结构新颖的γ‑芳环丁烯内酯类化合物,并首次发现上述化合物对心血管具有保护作用,为后续心血管疾病的研究提供药效物质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4573568B
公开(公告)日:2023-06-02
申请号:CN202011393870.1
申请日:2020-12-02
Applicant: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研究院)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
IPC: C07D405/06 , A61K31/4709 , A61P31/00 , A61P31/04 , A01N43/42 , A01P3/00 , C12P17/16 , C12R1/8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天然高分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类2‑喹啉酮‑桔霉素杂合二聚体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的2‑喹啉酮‑桔霉素杂合二聚体化合物中的一个单体4‑羟基‑1‑甲基喹啉‑2‑酮类生物碱目前主要从植物芸香科、大戟科和土壤来源的放线菌Dactylosporangium sp.中得到。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如抗血小板聚集、糜蛋白酶抑制作用、抗肿瘤、抗菌以及抗结核等活性。可应用于制备抗菌药物领域中。
-
公开(公告)号:CN114573568A
公开(公告)日:2022-06-03
申请号:CN202011393870.1
申请日:2020-12-02
Applicant: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研究院)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
IPC: C07D405/06 , A61K31/4709 , A61P31/00 , A61P31/04 , A01N43/42 , A01P3/00 , C12P17/16 , C12R1/8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天然高分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类2‑喹啉酮‑桔霉素杂合二聚体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的2‑喹啉酮‑桔霉素杂合二聚体化合物中的一个单体4‑羟基‑1‑甲基喹啉‑2‑酮类生物碱目前主要从植物芸香科、大戟科和土壤来源的放线菌Dactylosporangium sp.中得到。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如抗血小板聚集、糜蛋白酶抑制作用、抗肿瘤、抗菌以及抗结核等活性。可应用于制备抗菌药物领域中。
-
公开(公告)号:CN118754882A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410243032.8
申请日:2024-03-04
Applicant: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 ,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研究院)
IPC: C07D407/06 , C07D307/58 , A01N43/16 , A01N43/08 , A01P3/00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溴代γ‑芳基丁烯内酯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首次从海洋来源微生物中分离得到系列溴代γ‑芳环丁烯内酯类化合物,对五种农用经济作物致病菌:木瓜炭疽杆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橄榄果腐病菌Pestalotiopsis microspora、香蕉枯萎病菌Panama disease、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和油甘黑腐病菌Diaporthephoenicicola具有较好的抗菌效果,且对临床一线肿瘤药物喜树碱、依托泊苷耐药酶TDP1和TDP2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为后续果蔬农业真菌的抑菌研究提供药效物质基础,以及为拓宽海洋药源分子的应用提供坚实实验数据。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