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663123A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2310700064.1
申请日:2023-06-14
Applicant: 山西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30/20 , G06F119/2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道路工程空间活力与低碳路线设计相关性的评价方法,解决传统评价方法对整体路线设计方案及路网空间活力性评价精准度不足的问题。实施步骤如下:步骤S1:形成基本单元整体连接的路网方案;步骤S2:获取路网方案中每条基本单元路段的整合度;步骤S3:对每条基本单元路段道路空间活力通达性指标及低碳空间智能值进行修正;步骤S4:获取与当前路线设计方案对应的道路空间通达性活力色彩特征图和低碳道路空间通达性色彩特征图;步骤S5:根据两种道路通达性色彩特征图,对不同路线设计方案进行比选,得到最优、低碳、空间活力高的路线设计方案。本发明适用于道路工程设计与生态环保选线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0590221A
公开(公告)日:2019-12-20
申请号:CN201910943805.2
申请日:2019-09-30
Applicant: 山西省交通科技研发有限公司 , 山西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再生沥青混凝土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环保型再生沥青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该混凝土由1-5份再生剂、10-30份骨料、25-50份新集料、4-6份新沥青、1-10份填料、45-70份RAP料、1-5份改性剂、1-5份抗老剂、1-5份增塑剂A和1-5份温拌剂组成。本发明开发出一种性能优异且充分利用废旧资源的再生剂,不仅可使RAP料的利用率在50%以上,并且实现了钢渣、煤矸石等工业固废的有效利用,节约了石灰岩、玄武岩等新集料的使用,对提高我国沥青路面再生技术的环保性、高效性发展是一种很好的实践。
-
公开(公告)号:CN110765662B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1911161254.0
申请日:2019-11-24
Applicant: 山西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公路工程路线设计和评价方法,具体是一种基于空间句法的公路工程路线设计和评价方法。本发明解决了传统的公路工程路线设计和评价方法无法对路线设计方案进行精确完善的描述和分析的问题。一种基于空间句法的公路工程路线设计和评价方法,该方法是采用如下步骤实现的:步骤S1:形成具有整体持续连接性的路网方案;步骤S2:获取路网方案中每条路段的整合度;步骤S3:对每条路段的道路通达性指标进行修正;步骤S4:得到当前路线设计方案对应的两种道路通达性色彩特征图;步骤S5:根据两种道路通达性色彩特征图对不同路线设计方案进行比选,由此得到最优的路线设计方案。本发明适用于公路工程。
-
公开(公告)号:CN110541341A
公开(公告)日:2019-12-06
申请号:CN201910831204.2
申请日:2019-09-04
Applicant: 山西省交通科技研发有限公司 , 山西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E01C23/0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公路检测技术领域,涉及基于稳定视觉的公路结构病害检测装置及方法,基于稳定视觉的公路结构病害检测装置包括车辆承载系统、测量及控制系统、稳定平台系统以及视觉采集系统;测量及控制系统以及稳定平台系统分别置于车辆承载系统上;视觉采集系统置于稳定平台系统底部并对公路结构病害进行视觉采集;测量及控制系统对公路结构病害进行测量。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定位准确、控制精度高以及可实现公路路面结构病害的信息化与智能化管理的基于稳定视觉的公路结构病害检测装置及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4065525B
公开(公告)日:2022-05-17
申请号:CN202111370929.X
申请日:2021-11-18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山西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秦严 , 徐能雄 , 韩文斌 , 王海 , 李金洋 , 甄俊杰 , 李海喜 , 武军 , 满冠峰 , 李志斌 , 李文强 , 高磊 , 张国银 , 李鹏 , 马秋红 , 李波 , 吴佳
IPC: G06F30/2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多煤层采空区覆岩长期变形预测方法及装置,通过改进多煤层变采厚概率积分法模型,可以消除空洞区等价采厚所带来的误差,以提高计算精度,使概率积分模型符合多煤层采空区覆岩长期变形计算;通过计算参数修正使计算模型更符合实际采空区工程情况以区分多煤层的重叠情况来减少重叠形态非理想化带来的误差;通过引入时间函数和对多煤层重叠形态进行分区讨论再计算,可满足符合多煤层开采时间和空间上先后顺序的地表下沉量与时间的关系;可以为多煤层采空区场地稳定性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4065525A
公开(公告)日:2022-02-18
申请号:CN202111370929.X
申请日:2021-11-18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山西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秦严 , 徐能雄 , 韩文斌 , 王海 , 李金洋 , 甄俊杰 , 李海喜 , 武军 , 满冠峰 , 李志斌 , 李文强 , 高磊 , 张国银 , 李鹏 , 马秋红 , 李波 , 吴佳
IPC: G06F30/2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多煤层采空区覆岩长期变形预测方法及装置,通过改进多煤层变采厚概率积分法模型,可以消除空洞区等价采厚所带来的误差,以提高计算精度,使概率积分模型符合多煤层采空区覆岩长期变形计算;通过计算参数修正使计算模型更符合实际采空区工程情况以区分多煤层的重叠情况来减少重叠形态非理想化带来的误差;通过引入时间函数和对多煤层重叠形态进行分区讨论再计算,可满足符合多煤层开采时间和空间上先后顺序的地表下沉量与时间的关系;可以为多煤层采空区场地稳定性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0541341B
公开(公告)日:2021-10-22
申请号:CN201910831204.2
申请日:2019-09-04
Applicant: 山西省交通科技研发有限公司 , 山西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公路检测技术领域,涉及基于稳定视觉的公路结构病害检测装置及方法,基于稳定视觉的公路结构病害检测装置包括车辆承载系统、测量及控制系统、稳定平台系统以及视觉采集系统;测量及控制系统以及稳定平台系统分别置于车辆承载系统上;视觉采集系统置于稳定平台系统底部并对公路结构病害进行视觉采集;测量及控制系统对公路结构病害进行测量。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定位准确、控制精度高以及可实现公路路面结构病害的信息化与智能化管理的基于稳定视觉的公路结构病害检测装置及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0765662A
公开(公告)日:2020-02-07
申请号:CN201911161254.0
申请日:2019-11-24
Applicant: 山西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公路工程路线设计和评价方法,具体是一种基于空间句法的公路工程路线设计和评价方法。本发明解决了传统的公路工程路线设计和评价方法无法对路线设计方案进行精确完善的描述和分析的问题。一种基于空间句法的公路工程路线设计和评价方法,该方法是采用如下步骤实现的:步骤S1:形成具有整体持续连接性的路网方案;步骤S2:获取路网方案中每条路段的整合度;步骤S3:对每条路段的道路通达性指标进行修正;步骤S4:得到当前路线设计方案对应的两种道路通达性色彩特征图;步骤S5:根据两种道路通达性色彩特征图对不同路线设计方案进行比选,由此得到最优的路线设计方案。本发明适用于公路工程。
-
公开(公告)号:CN110590221B
公开(公告)日:2021-10-29
申请号:CN201910943805.2
申请日:2019-09-30
Applicant: 山西省交通科技研发有限公司 , 山西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再生沥青混凝土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环保型再生沥青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该混凝土由1‑5份再生剂、10‑30份骨料、25‑50份新集料、4‑6份新沥青、1‑10份填料、45‑70份RAP料、1‑5份改性剂、1‑5份抗老剂、1‑5份增塑剂A和1‑5份温拌剂组成。本发明开发出一种性能优异且充分利用废旧资源的再生剂,不仅可使RAP料的利用率在50%以上,并且实现了钢渣、煤矸石等工业固废的有效利用,节约了石灰岩、玄武岩等新集料的使用,对提高我国沥青路面再生技术的环保性、高效性发展是一种很好的实践。
-
公开(公告)号:CN217841736U
公开(公告)日:2022-11-18
申请号:CN202222448963.0
申请日:2022-09-16
Applicant: 山西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 山西省交通科技研发有限公司
IPC: E21F16/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具体是一种隧道中央排水沟用堵塞点排查结构,解决了现有隧道中央排水沟发生堵塞时排查堵塞点的方式存在费时费工、难以保证作业人员的安全的问题。一种隧道中央排水沟用堵塞点排查结构,包括隧道底部结构、电缆沟槽体和中央排水沟;中央排水沟与电缆沟槽体之间设置有若干个溢流机构;所述溢流机构包括连接管,电缆沟槽体的内腔还设置有中间管,中间管的底端部与连接管的顶端部可拆卸地连接、顶端部一体设置有溢流管。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隧道施工阶段布设本排查结构,实现了在隧道运营过程中便于对中央排水沟堵塞点进行观察和检测,无需封闭道路,无需作业人员逐一打开检查井排查,省时省力,保证了作业人员的安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