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497925B
公开(公告)日:2012-05-02
申请号:CN200810204771.7
申请日:2008-12-17
Applicant: 安徽医科大学 ,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C12Q1/6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因芯片,公开了一种Leber氏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相关mtDNA突变位点集成检测基因芯片及其制备与应用,该基因芯片的载体表面点阵固定有与Leber氏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相关的mtDNA突变位点的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和mtDNA 11719G>A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的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本发明的基因芯片具有省时、费用低廉和操作简便等优点,仅需1次PCR扩增和1次杂交反应,即可特异性检测临床样本中32种与Leber氏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相关的突变位点。适用于Leber氏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的基因诊断。
-
公开(公告)号:CN101497925A
公开(公告)日:2009-08-05
申请号:CN200810204771.7
申请日:2008-12-17
Applicant: 安徽医科大学 ,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C12Q1/6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因芯片,公开了一种Leber氏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相关mtDNA突变位点集成检测基因芯片及其制备与应用,该基因芯片的载体表面点阵固定有与Leber氏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相关的mtDNA突变位点的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和mtDNA 11719G>A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的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本发明的基因芯片具有省时、费用低廉和操作简便等优点,仅需1次PCR扩增和1次杂交反应,即可特异性检测临床样本中32种与Leber氏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相关的突变位点。适用于Leber氏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的基因诊断。
-
公开(公告)号:CN101177702B
公开(公告)日:2011-10-05
申请号:CN200710047349.0
申请日:2007-10-23
Applicant: 安徽医科大学 ,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C12Q1/6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线粒体病MELAS和MERRF综合征相关mtDNA突变位点的检测,公开了一种人类线粒体病MELAS和MERRF综合征相关的mtDNA突变位点检测基因芯片,其中,在基因芯片载体表面点阵固定有可检测人类线粒体病MELAS和MERRF综合征相关的mtDNA突变位点的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本发明还进一步公开了上述基因芯片的制备及使用方法。本发明的基因芯片可用于检测所有与人类线粒体病MELAS和MERRF综合征相关的mtDNA突变位点,且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和可重复性好;与传统分子生物学方法相比,检测时间大大缩短,达到MELAS和MERRF综合征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1177702A
公开(公告)日:2008-05-14
申请号:CN200710047349.0
申请日:2007-10-23
Applicant: 安徽医科大学 ,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C12Q1/6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线粒体病MELAS和MERRF综合征相关mtDNA突变位点的检测,公开了一种人类线粒体病MELAS和MERRF综合征相关的mtDNA突变位点检测基因芯片,其中,在基因芯片载体表面点阵固定有可检测人类线粒体病MELAS和MERRF综合征相关的mtDNA突变位点的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本发明还进一步公开了上述基因芯片的制备及使用方法。本发明的基因芯片可用于检测所有与人类线粒体病MELAS和MERRF综合征相关的mtDNA突变位点,且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和可重复性好;与传统分子生物学方法相比,检测时间大大缩短,达到MELAS和MERRF综合征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5947770B
公开(公告)日:2024-09-13
申请号:CN202211712462.7
申请日:2022-12-26
Applicant: 安徽省森湶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安徽医科大学
IPC: C07H15/04 , C07H15/203 , C07H1/08 , A61P31/04 , A61K31/7028 , A61K31/703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新的百蕊草苷化合物及其应用。该百蕊草苷化合物,具有如下结构式:#imgabs0#其中,R为:#imgabs1#百蕊草苷A;或者#imgabs2#百蕊草苷B。这两个新化合物均可以改变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细胞膜通透性,引起生物大分子泄露以及菌液电导率的增加,从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抑菌效果,有望单独或者组合开发成抗金黄色葡萄球菌药物用于临床。
-
公开(公告)号:CN103864738A
公开(公告)日:2014-06-18
申请号:CN201410023204.7
申请日:2014-01-17
Applicant: 六安市丹皇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安徽医科大学
IPC: C07D309/36 , C07D493/20 , A61P35/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D309/36 , C07D493/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桑黄单体成分鲍氏桑黄菌素E和纤孔菌素A及其制备方法与在抗肿瘤药物上的应用。鲍氏桑黄菌素E为黄色粉末,溶于氯仿、丙酮和乙醇;分子式为C24H20O9;分子结构:纤孔菌素A为黄色粉末,溶于氯仿、丙酮和乙醇;分子式为C25H18O9;分子结构:本发明从桑黄中提取的单体成分鲍氏桑黄菌素E和纤孔菌素A具有显著的抗癌效果,且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易行,操作方便,提取效率高,产品质量稳定,从而能够有效地用于制备抗肿瘤的药物。
-
公开(公告)号:CN119661552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840190.8
申请日:2024-12-13
Applicant: 安徽省森湶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安徽医科大学
IPC: C07D493/04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菌类活性成分提取及医药用途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桑黄酚甲素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其中,制备方法包括:将桑黄依次采用乙醇水溶液、乙酸乙酯提取得到提取物浸膏;将提取物浸膏依次利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MeOH)柱层析和ODS半制备柱分离,得到一种桑黄酚甲素。体内动物实验验证了桑黄酚甲素对NCI‑H460、MKN‑45、22Rv1、MCF7、SiHa和Hep 3B2.1‑7这6种肿瘤细胞均有一定的体外抑制活性,尤其对肝癌Hep3B2.1‑7细胞的体外抑制效果最为显著。
-
公开(公告)号:CN115974945A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211712495.1
申请日:2022-12-26
Applicant: 安徽省森湶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安徽医科大学
IPC: C07H15/207 , C07H1/08 , A61P37/02 , A61P17/00 , A61P19/02 , A61P19/08 , A61P9/00 , A61P3/10 , A61P9/10 , A61P11/06 , A61P29/00 , A61K31/703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百蕊草苷化合物及其应用。该百蕊草苷化合物具有如下结构式:该化合物能抑制肿瘤坏死因子及白介素信号通路,减少相关炎症介质的过度表达,可能作为TNF‑α抑制剂、IL‑6抑制剂、NO阻断剂、抗炎症性疾病药物、抗心血管疾病药物、抗自身免疫病药物用于临床。
-
公开(公告)号:CN113244276A
公开(公告)日:2021-08-13
申请号:CN202110710071.0
申请日:2021-06-25
Applicant: 安徽省森湶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安徽医科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桑黄或桑黄提取物作为新型冠状病毒治疗药物或抗病毒制剂的用途。本发明提供了桑黄或桑黄提取物的应用;所述应用为:桑黄或桑黄提取物在制备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所致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桑黄或桑黄提取物在制备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药物中的应用;桑黄或桑黄提取物在制备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所致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桑黄或桑黄提取物在制备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药物中的应用;桑黄或桑黄提取物在制备新型冠状病毒抑制剂中的应用。本发明提供了桑黄或桑黄提取物作为新型冠状病毒抗病毒药物的新用途,实现了老药新用的新思路。
-
公开(公告)号:CN113230289A
公开(公告)日:2021-08-10
申请号:CN202110746596.X
申请日:2021-07-01
Applicant: 安徽省森湶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安徽医科大学
IPC: A61K36/185 , A61P31/14 , A61P31/12 , A61K36/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桑黄和百蕊草复方作为新型冠状病毒治疗药物或抗病毒制剂的用途。本发明提供了桑黄和百蕊草的应用:在制备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所致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在制备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药物中的应用;在制备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所致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在制备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药物中的应用;在制备新型冠状病毒抑制剂中的应用。发明人在前期研究发现桑黄和百蕊草具有抗新冠病毒的作用效果。进一步的,将百蕊草提取物与桑黄提取物组合使用,组合药物的毒性并没有增加,同时百蕊草有很强的抗炎作用,桑黄具有调节人体免疫力作用,这种组合药物对于治疗新冠肺炎病人是理想的选择药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