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497925B
公开(公告)日:2012-05-02
申请号:CN200810204771.7
申请日:2008-12-17
Applicant: 安徽医科大学 ,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C12Q1/6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因芯片,公开了一种Leber氏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相关mtDNA突变位点集成检测基因芯片及其制备与应用,该基因芯片的载体表面点阵固定有与Leber氏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相关的mtDNA突变位点的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和mtDNA 11719G>A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的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本发明的基因芯片具有省时、费用低廉和操作简便等优点,仅需1次PCR扩增和1次杂交反应,即可特异性检测临床样本中32种与Leber氏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相关的突变位点。适用于Leber氏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的基因诊断。
-
公开(公告)号:CN101497925A
公开(公告)日:2009-08-05
申请号:CN200810204771.7
申请日:2008-12-17
Applicant: 安徽医科大学 ,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C12Q1/6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因芯片,公开了一种Leber氏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相关mtDNA突变位点集成检测基因芯片及其制备与应用,该基因芯片的载体表面点阵固定有与Leber氏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相关的mtDNA突变位点的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和mtDNA 11719G>A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的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本发明的基因芯片具有省时、费用低廉和操作简便等优点,仅需1次PCR扩增和1次杂交反应,即可特异性检测临床样本中32种与Leber氏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相关的突变位点。适用于Leber氏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的基因诊断。
-
公开(公告)号:CN101177702B
公开(公告)日:2011-10-05
申请号:CN200710047349.0
申请日:2007-10-23
Applicant: 安徽医科大学 ,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C12Q1/6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线粒体病MELAS和MERRF综合征相关mtDNA突变位点的检测,公开了一种人类线粒体病MELAS和MERRF综合征相关的mtDNA突变位点检测基因芯片,其中,在基因芯片载体表面点阵固定有可检测人类线粒体病MELAS和MERRF综合征相关的mtDNA突变位点的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本发明还进一步公开了上述基因芯片的制备及使用方法。本发明的基因芯片可用于检测所有与人类线粒体病MELAS和MERRF综合征相关的mtDNA突变位点,且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和可重复性好;与传统分子生物学方法相比,检测时间大大缩短,达到MELAS和MERRF综合征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1177702A
公开(公告)日:2008-05-14
申请号:CN200710047349.0
申请日:2007-10-23
Applicant: 安徽医科大学 ,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C12Q1/6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线粒体病MELAS和MERRF综合征相关mtDNA突变位点的检测,公开了一种人类线粒体病MELAS和MERRF综合征相关的mtDNA突变位点检测基因芯片,其中,在基因芯片载体表面点阵固定有可检测人类线粒体病MELAS和MERRF综合征相关的mtDNA突变位点的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本发明还进一步公开了上述基因芯片的制备及使用方法。本发明的基因芯片可用于检测所有与人类线粒体病MELAS和MERRF综合征相关的mtDNA突变位点,且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和可重复性好;与传统分子生物学方法相比,检测时间大大缩短,达到MELAS和MERRF综合征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6087490A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2211593560.3
申请日:2022-12-13
Applicant: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IPC: G01N33/53 , G01N33/53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医学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多糖类物质的检测试剂在制备检测颅内感染试剂中的应用。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糖类物质的检测试剂,所述多糖类物质为Galβ3GalNAc、Galβ3GalNAc‑Ser/Thr、α‑fucose中的一种或几种,检测试剂在制备检测细菌性引起的颅内脑脊液感染中的应用,所述检测试剂包括凝集素芯片。本发明利用凝集素芯片方法,对其脑脊液中的多糖类物质进行检测,具有特异性诊断术后细菌性颅内感染的标志物可以增加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以对神经外科术后细菌性颅内感染进行诊断。
-
公开(公告)号:CN113945713A
公开(公告)日:2022-01-18
申请号:CN202111048428.X
申请日:2021-09-08
Applicant: 安徽医科大学
IPC: G01N33/553 , G01N33/543 , G01N33/57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多重肿瘤标志物检测的新型生物芯片及其制备与应用。所述肿瘤标志物包括但不限于:AFP、AFP‑L3、GPC3、GP73和OPN等。所述生物芯片以混合巯基化合物和N,N‑碳酰二咪唑修饰的金箔芯片为固相载体,表面点阵固定有抗多重标志物的多克隆捕获抗体探针,通过加入抗标志物的特异性单克隆检测抗体,以实现待测样本中标志物的联合检测。本发明的生物芯片可以准确地检测出待测样本标志物如肝癌标志物,具有高通量、高灵敏度、高选择性、高稳定性和高特异性等优点,适用于大规模的人群筛查和临床患者辅助诊断,尤其适用于肝癌高发地区。
-
公开(公告)号:CN108333354B
公开(公告)日:2021-06-29
申请号:CN201810031322.0
申请日:2018-01-12
Applicant: 安徽医科大学
IPC: G01N33/57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人类血清十种糖链联合检测的凝集素芯片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其是在固相载体表面点阵固定有十种特异性凝集素探针,通过包被十种特异性凝集素以实现人血清中十种糖链的联合检测;其中,固相载体为16‑氨基‑1‑十六烷硫醇和DOTA‑NHS‑ester化学修饰的金箔芯片,且DOTA‑NHS‑ester末端的三个羧基用EDC和NHS活化,以固定特异性凝集素为探针。本发明的芯片具有高通量、高选择性、特异性高等优点,更适应于人类肿瘤糖基谱特点的研究。
-
公开(公告)号:CN109030815A
公开(公告)日:2018-12-18
申请号:CN201810671916.8
申请日:2018-06-26
Applicant: 安徽医科大学
IPC: G01N33/535 , G01N33/543 , G01N33/6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3/535 , G01N33/5436 , G01N33/6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检测液相蛋白质交互作用的蛋白质芯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中所述蛋白质芯片是在固相载体的表面点阵固定有探针;所述固相载体为氨基十六烷硫醇和活化槐糖脂化学修饰的金箔芯片;所述探针包括受体sCD25蛋白、配体IL‑2蛋白、sCD25抗体或IL‑2抗体。本发明蛋白质芯片具有高特异性和敏感性,其可视检测限与ELISA法测得抗原的最低检测限近乎相同,且其可以实现高通量联合检测,本发明旨在研发一种新方法用于液相中两种蛋白质交互作用的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04374921B
公开(公告)日:2016-09-07
申请号:CN201410676478.6
申请日:2014-11-21
Applicant: 安徽医科大学
IPC: G01N33/6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50/5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莱姆病鞭毛抗原(Flagellin)免疫血清学诊断的蛋白质芯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特征在于:在固相载体表面点阵固定有伯氏疏螺旋体重组鞭毛抗原探针;固相载体为16‑氨基‑1‑十六烷硫醇修饰的金箔芯片,在16‑氨基‑1‑十六烷硫醇上结合有4‑(N‑马来酰亚胺基甲基)环己烷‑1‑羧酸琥珀酰亚胺酯和4‑(二甲氨基)吡啶。本发明的蛋白质芯片可以准确的探测出莱姆病患者血清中的抗鞭毛抗原IgG抗体和抗鞭毛抗原IgM抗体,操作简单、检测结果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104374921A
公开(公告)日:2015-02-25
申请号:CN201410676478.6
申请日:2014-11-21
Applicant: 安徽医科大学
IPC: G01N33/6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50/57 , G01N33/54393 , G01N33/553 , G01N33/689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莱姆病鞭毛抗原(Flagellin)免疫血清学诊断的蛋白质芯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特征在于:在固相载体表面点阵固定有伯氏疏螺旋体重组鞭毛抗原探针;固相载体为16-氨基-1-十六烷硫醇修饰的金箔芯片,在16-氨基-1-十六烷硫醇上结合有4-(N-马来酰亚胺基甲基)环己烷-1-羧酸琥珀酰亚胺酯和4-(二甲氨基)吡啶。本发明的蛋白质芯片可以准确的探测出莱姆病患者血清中的抗鞭毛抗原IgG抗体和抗鞭毛抗原IgM抗体,操作简单、检测结果稳定。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