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859613B
公开(公告)日:2019-05-28
申请号:CN201710862848.9
申请日:2017-09-22
Applicant: 宁波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控微泵装置,特点是包括泵壳、设置在泵壳的一端的第一PLZT陶瓷封盖和设置在泵壳的另一端的第二PLZT陶瓷封盖,第一PLZT陶瓷封盖的外侧设置有第一紫外光源,第二PLZT陶瓷封盖的外侧设置有第二紫外光源,泵壳上设置有入水口和出水口,泵壳内部设置有环绕泵壳的中心轴线均匀分布的第一泵体、第二泵体、第三泵体和第四泵体;优点是不仅避免了PLZT陶瓷光生电压与泵膜形变之间的滞后性,而且使整体结构简单紧凑;第一泵体、第二泵体、第三泵体和第四泵体四个泵体保持相互并联的连接结构,第一紫外光源和第二紫外光源交替周期性照射,从而保证液体流量的持续稳定,液体流量脉动小,便于精确控制液体输出。
-
公开(公告)号:CN118776936A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310361674.3
申请日:2023-04-06
Applicant: 中铁十九局集团轨道交通工程有限公司 , 宁波大学
IPC: G01M99/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一体化多功能掘进试验装置,用于模拟隧道和桩基开挖掘进,包括分体设置相互对接的旋转式掘进组件和液压顶推组件,旋转式掘进组件包括螺旋杆机构和刀盘架机构;螺旋杆机构与液压支撑座通过环状套箍机构上的转轴连接,控制掘进机沿竖向剖面转动,液压顶推组件包括顶推机和顶推支撑平台;顶推支撑平台包括第一顶推平台及第二顶推平台,第一顶推平台设置开口结构,顶推机通过推杆机构与第二顶推支撑平台上固定设置的动力箱内部液压活塞马达输出端相连;第一顶推平台及第二顶推平台通过可旋转转轴连接,通过调整第二顶推平台姿态,实现对顶推机方向的灵活调整。
-
公开(公告)号:CN116877114A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310744401.7
申请日:2023-06-21
Applicant: 中铁十九局集团轨道交通工程有限公司 , 宁波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掘进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全断面浮动式管片切削刀盘,掘进机开挖掘进时,破洞刀组的刀头在破除始发环隧道的衬砌管片时,各支撑刀组对始发环隧道的衬砌管片起临时支撑作用,使得整体切削面形成与始发环隧道的衬砌管片内壁形状相匹配的外凸圆弧形,能够最大程度地增加整个刀盘与需要切除管片的接触面积,避免刀盘先切削始发环隧道的衬砌管片的两侧,做到全断面切削;反之行至接收环隧道的衬砌管片时,联动机构调整姿态,使整体切削面形成内凹圆弧形,实现连通时的全断面切削,这不仅减少了刀盘的占用空间,而且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9511358A
公开(公告)日:2019-03-26
申请号:CN201811313117.X
申请日:2018-11-06
Applicant: 宁波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割刀前置圆捆成形式家用割草集草装置及方法。现有割草机不适用于家庭庭院草坪。本发明装置包括底盘、割刀组件、驱动组件、梳草架、捡拾器、收集室、安装架和连接板;割刀电机经圆盘和连杆驱动上刀片相对下刀片移动;底盘前进或转向时,梳草架在割刀工作之前将草扶起,然后上刀片相对下刀片移动过程中将草剪断;当地面起伏变化时,辅轮始终贴合地面,并通过安装架使得梳草架和割刀相对地面的高度保持不变;前部的两轮子转动时带动位于割刀后部的捡拾器转动,将割断的断草卷入收集室;卷入收集室的断草在圆捆成形装置作用下捆扎成形。本发明自适应调整割草高度,先梳草,再修剪,保证修剪整齐,且能自主处理断草。
-
公开(公告)号:CN109511358B
公开(公告)日:2023-06-20
申请号:CN201811313117.X
申请日:2018-11-06
Applicant: 宁波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割刀前置圆捆成形式家用割草集草装置及方法。现有割草机不适用于家庭庭院草坪。本发明装置包括底盘、割刀组件、驱动组件、梳草架、捡拾器、收集室、安装架和连接板;割刀电机经圆盘和连杆驱动上刀片相对下刀片移动;底盘前进或转向时,梳草架在割刀工作之前将草扶起,然后上刀片相对下刀片移动过程中将草剪断;当地面起伏变化时,辅轮始终贴合地面,并通过安装架使得梳草架和割刀相对地面的高度保持不变;前部的两轮子转动时带动位于割刀后部的捡拾器转动,将割断的断草卷入收集室;卷入收集室的断草在圆捆成形装置作用下捆扎成形。本发明自适应调整割草高度,先梳草,再修剪,保证修剪整齐,且能自主处理断草。
-
公开(公告)号:CN110067736A
公开(公告)日:2019-07-30
申请号:CN201910433741.1
申请日:2019-05-23
Applicant: 宁波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液态金属的用于精确控制液体流量的泵系统,包括泵体及其内设有相邻的泵腔与液体金属腔,泵腔与液体金属腔之间设有泵膜,泵体的顶部设有与泵腔相连通的进液口与出液口,进液口与出液口上均设有止回阀;液态金属腔内设有镓基液态金属、正电极触头及至少4个负电极触头,液体金属腔内填充碱性电解质溶液,镓基液态金属与正电极触头相接触,至少4个负电极触头均匀分布在正电极触头的四周,正电极触头与负电极触头之间施加激励电压,镓基液态金属与泵膜接触,且泵膜随镓基液态金属的变化而挤压泵腔。本发明采用精确可控的电场激励装置,实现泵系统对液体的可控转移,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0034702A
公开(公告)日:2019-07-19
申请号:CN201910433726.7
申请日:2019-05-23
Applicant: 宁波大学
IPC: H02N2/00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电激励的精确可控液态金属心跳系统,包括位于中心的镓基液态金属,所述镓基液态金属连接正电极触头,所述镓基液态金属的四周均布设有不少于4个的负电极触头,所述正电极触头及负电极触头均浸于同一强碱溶液内,所述正电极触头与负电极触头之间施加0.5-1.5V的激励电压。本发明采用精确可控的电场激励装置,当施加激励电压时,可重新分布镓基液态金属表面上的电荷,基于李普曼方程,这些重新分布的电荷使得镓基液态金属的表面张力发生显著变化,并改变附加压力场,从而使得液滴发生形变。一旦去除激励电压,基于其自调节现象,镓基液态金属上的附加压力场变得均匀,复其初始球形状态,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8981963A
公开(公告)日:2024-11-19
申请号:CN202411134844.5
申请日:2024-08-19
Applicant: 宁波大学
IPC: G06F30/27 , G06F30/23 , G06F30/12 , G06N3/02 , G06F111/06 , G06F111/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三辊变径斜轧全流程工艺开发辅助平台,包括:轧辊运动计算模块,用于持续采集轧辊在运动过程中的轧辊运动数据并得到时间‑速度控制表,生成导入simufact forming仿真软件中的.csv文件;材料模型计算模块,用于对实验数据进行热加工图建模得到J‑C本构模型;FEM后处理辅助模块,用于对轴类零件图片进行尺寸测量得到尺寸数据;工艺数据库管理模块,用于将.csv文件、J‑C本构模型和尺寸数据存储至工艺数据库中;工艺优化模块,用于调用工艺数据库中的工艺数据并建立高精度代理模型,以及通过NSGA‑Ⅱ多目标优化算法对高精度代理模型进行工艺指标优化求解得到Pareto前沿解集。有益效果是本发明能够提高处理效率以及模型准确度,改善三辊斜轧数值仿真的效率和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7859613A
公开(公告)日:2018-03-30
申请号:CN201710862848.9
申请日:2017-09-22
Applicant: 宁波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4B43/046 , F04B43/026 , F04B43/0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控微泵装置,特点是包括泵壳、设置在泵壳的一端的第一PLZT陶瓷封盖和设置在泵壳的另一端的第二PLZT陶瓷封盖,第一PLZT陶瓷封盖的外侧设置有第一紫外光源,第二PLZT陶瓷封盖的外侧设置有第二紫外光源,泵壳上设置有入水口和出水口,泵壳内部设置有环绕泵壳的中心轴线均匀分布的第一泵体、第二泵体、第三泵体和第四泵体;优点是不仅避免了PLZT陶瓷光生电压与泵膜形变之间的滞后性,而且使整体结构简单紧凑;第一泵体、第二泵体、第三泵体和第四泵体四个泵体保持相互并联的连接结构,第一紫外光源和第二紫外光源交替周期性照射,从而保证液体流量的持续稳定,液体流量脉动小,便于精确控制液体输出。
-
公开(公告)号:CN220059573U
公开(公告)日:2023-11-21
申请号:CN202321674777.7
申请日:2023-06-28
Applicant: 宁波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联络通道的加固施工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适用于联络通道的加固施工结构,设置于两条平行分布的隧道,包括水平设置在两条隧道之间的两个锚索以及分别设置在各隧道内的支撑结构,支撑结构包括两个第一支撑杆和若干第二支撑杆;通过设置在两个隧道之间的锚索对各隧道内的第一支撑杆进行固定,对各第一支撑杆产生一个趋向对向隧道的作用力,同时将各锚索、各第一支撑杆以及各第二支撑杆连为一体,以形成整体应力均布体系,使得第一支撑杆不会产生竖向支撑端面应力偏心,最大程度避免在两隧道开挖过程中施工机械对已建隧道的挠曲变形影响,提升整个隧道的稳定性和支撑效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