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666357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779722.1
申请日:2024-12-05
Applicant: 天津内燃机研究所(天津摩托车技术中心) , 天津大学
IPC: G01M13/003 , G01M15/00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气阀‑阀座多磨损试验装置,包括机架、三个阀座、三个气阀组件、驱动组件及加载组件。机架设置有燃烧室,燃烧室的内壁上间隔地设置有三个气阀导向孔;三个阀座分别同心地设置于气阀导向孔的一端,且位于燃烧室内;三个气阀组件设置于机架上,气阀组件包括:气阀,可滑动的设置于气阀导向孔;以及闭合单元,设置于气阀上,适用于对气阀施加推力,使气阀的阀头与阀座闭合;驱动组件设置于机架上,适用于驱动两个气阀的阀头远离阀座,使阀头在推力的作用下冲击阀座;加载组件可移动地设置于燃烧室与气阀组件相对的壁面上,加载组件响应于驱动组件的驱动,挤压两个气阀并进行复位,其中,两个气阀中的一个气阀未被驱动组件驱动过。
-
公开(公告)号:CN113404615A
公开(公告)日:2021-09-17
申请号:CN202110755142.9
申请日:2021-07-02
Applicant: 天津内燃机研究所(天津摩托车技术中心)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弧顶活塞顶部、弧顶活塞和燃烧室,弧顶活塞顶部包括:弧形凹坑区,为碗状凹坑,所述弧形凹坑区位于所述弧顶活塞顶部中心处;两个锥面凸起区,所述锥面凸起区的第一端的高度高于所述锥面凸起区的第二端的高度,所述锥面凸起区的第一端与所述弧形凹坑区的外缘相接触,所述锥面凸起区的第二端延伸至所述弧顶活塞顶部的边缘;所述两个锥面凸起区分别位于所述弧形凹坑区的前侧和后侧,且所述两个锥面凸起区相对于所述弧形凹坑区对称布置。该弧顶活塞顶部可应用于大缸径高压缩比发动机上,能在较大程度上增加发动机进气行程中的气流运动速度,提升压缩行程及其末端的湍动能,有效解决相关技术中大缸径高压缩比发动机的爆震现象。
-
公开(公告)号:CN119808457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411737984.1
申请日:2024-11-29
Applicant: 天津内燃机研究所(天津摩托车技术中心) , 天津大学
IPC: G06F30/23 , G06F30/17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发动机中气阀和阀座之间磨损量的获取方法,可以应用于机械技术领域和测量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发动机的配气机构的结构参数、气阀和阀座的环境参数;根据结构参数和环境参数对配气机构进行动力学计算,得到第一落座力和落座速度;根据环境参数、结构参数和落座速度,对气阀和阀座进行有限元计算,得到冲击应力和滑动应力;基于冲击应力和滑动应力满足预设条件,对缩比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到的仿真参数;基于压强等效机制,根据第一落座力、第一受力面积以及缩比模型的第二受力面积计算得到第二落座力;根据仿真参数和第二落座力对配气机构重新设计,得到目标配气机构;根据气阀和阀座之间的磨损参数,计算得到磨损量。
-
公开(公告)号:CN111852612B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2010896291.2
申请日:2020-08-31
Applicant: 天津内燃机研究所(天津摩托车技术中心)
IPC: F01M1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滤棉油气分离装置和滤棉油气分离器,滤棉油气分离装置包括外壳、孔板、滤棉和撞击板,外壳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通入待分离的混合油气的进气口和排出分离后的气体的出气口,外壳底部设置有用于导出分离出油滴的漏孔,孔板设置在外壳内部将外壳内部空间隔成两部分,孔板上设置多个朝向进气口的通孔,用于汇聚混合油气内的油微粒,滤棉设置在孔板与出气口之间,将孔板与出气口之间的空间隔成两部分,用于拦截和吸附混合油气内的油微粒,撞击板设置在滤棉与出气口之间,撞击板的撞击面朝向滤棉,撞击板的上端与外壳之间有缝隙,缝隙与出气口连通,撞击板用于拦截和汇聚混合油气的油微粒;滤棉油气分离器包括至少一个滤棉油气分离装置。
-
公开(公告)号:CN117090699A
公开(公告)日:2023-11-21
申请号:CN202311076565.3
申请日:2023-08-23
Applicant: 天津内燃机研究所(天津摩托车技术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循环动力控制方法及系统,包括,控制模块获取发动机当前的运转状态;控制模块接收环境信号;控制模块根据环境信号确定发动机应当的运转状态;以及在发动机当前的运转状态与发动机应当的运转状态不一致的情况下,控制模块控制发动机执行切换操作,将发动机当前的运转状态切换至发动机应当的运转状态,若发动机当前的运转状态为闭式循环状态而发动机应当的运转状态为开式循环状态,则控制模块控制发动机切换至开式循环状态;以及若发动机当前的运转状态为开式循环状态而发动机应当的运转状态为闭式循环状态,则控制模块控制发动机切换至闭式循环状态,实时切换发动机至开式循环状态或闭式循环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17028080A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311071749.0
申请日:2023-08-23
Applicant: 天津内燃机研究所(天津摩托车技术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燃料复合循环的内燃机系统,包括:发动机;燃料供给部,被构造成能够单独向发动机中输送氢气或甲醇;氩氧循环部;进气部,包括分别与大气以及氩氧循环部连通的两个第一进气口、与发动机的进气端连通的第一出气口;排气部,包括与发动机的排气端连通的第二进气口以及分别与大气、氩氧循环部连通的两个第二出气口;以及控制部,适用于在燃料供给部向发动机输送甲醇时,控制与大气连通的第一进气口以及第二出气口开启,使得发动机的进气端以及排气端分别与大气连通;并且在燃料供给部向发动机输送氢气时,控制与氩氧循环部连通的第一进气口以及第二出气口开启,使得发动机的进气端以及排气端分别与氩氧循环部连通。
-
公开(公告)号:CN111852612A
公开(公告)日:2020-10-30
申请号:CN202010896291.2
申请日:2020-08-31
Applicant: 天津内燃机研究所(天津摩托车技术中心)
IPC: F01M1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滤棉油气分离装置和滤棉油气分离器,滤棉油气分离装置包括外壳、孔板、滤棉和撞击板,外壳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通入待分离的混合油气的进气口和排出分离后的气体的出气口,外壳底部设置有用于导出分离出油滴的漏孔,孔板设置在外壳内部将外壳内部空间隔成两部分,孔板上设置多个朝向进气口的通孔,用于汇聚混合油气内的油微粒,滤棉设置在孔板与出气口之间,将孔板与出气口之间的空间隔成两部分,用于拦截和吸附混合油气内的油微粒,撞击板设置在滤棉与出气口之间,撞击板的撞击面朝向滤棉,撞击板的上端与外壳之间有缝隙,缝隙与出气口连通,撞击板用于拦截和汇聚混合油气的油微粒;滤棉油气分离器包括至少一个滤棉油气分离装置。
-
公开(公告)号:CN108730064A
公开(公告)日:2018-11-02
申请号:CN201810675267.9
申请日:2018-06-27
Applicant: 天津内燃机研究所(天津摩托车技术中心)
IPC: F02F3/26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柴油机活塞燃烧室,包括:ω型凹坑、圆锥形唇口和环形锥面;ω型凹坑,设置在活塞顶部;ω型凹坑包括:中心圆锥凸台和底部凹面圆弧;中心圆锥凸台,中心圆锥凸台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凹坑过渡面第一端连接;底部凹面圆弧,两个底部凹面圆弧分别与两个凹坑过渡面的第二端连接,ω型凹坑截面形状为ω型;圆锥形唇口,两个圆锥形唇口第一端分别与ω型凹坑的开口处连接;环形锥面,两个环形锥面第一端分别与两个圆锥形唇口第二端连接;两个环形锥面第二端与活塞顶平面相连。本公开提供的柴油机活塞燃烧室可降低HC和颗粒物排放,降低油耗,提高经济性。
-
公开(公告)号:CN217481414U
公开(公告)日:2022-09-23
申请号:CN202221569204.3
申请日:2022-06-22
Applicant: 天津内燃机研究所(天津摩托车技术中心)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弧顶活塞顶部、弧顶活塞和燃烧室,弧顶活塞顶部包括:弧形凹坑区,为碗状凹坑,所述弧形凹坑区位于所述弧顶活塞顶部中心处;两个锥面凸起区,所述锥面凸起区的第一端的高度高于所述锥面凸起区的第二端的高度,所述锥面凸起区的第一端与所述弧形凹坑区的外缘相接触,所述锥面凸起区的第二端延伸至所述弧顶活塞顶部的边缘;所述两个锥面凸起区分别位于所述弧形凹坑区的前侧和后侧,且所述两个锥面凸起区相对于所述弧形凹坑区对称布置。该弧顶活塞顶部可应用于大缸径高压缩比发动机上,能在较大程度上增加发动机进气行程中的气流运动速度,提升压缩行程及其末端的湍动能,有效解决相关技术中大缸径高压缩比发动机的爆震现象。
-
公开(公告)号:CN212428984U
公开(公告)日:2021-01-29
申请号:CN202021857194.4
申请日:2020-08-31
Applicant: 天津内燃机研究所(天津摩托车技术中心)
IPC: F01M13/0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滤棉油气分离装置和滤棉油气分离器,滤棉油气分离装置包括外壳、孔板、滤棉和撞击板,外壳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通入待分离的混合油气的进气口和排出分离后的气体的出气口,外壳底部设置有用于导出分离出油滴的漏孔,孔板设置在外壳内部将外壳内部空间隔成两部分,孔板上设置多个朝向进气口的通孔,用于汇聚混合油气内的油微粒,滤棉设置在孔板与出气口之间,将孔板与出气口之间的空间隔成两部分,用于拦截和吸附混合油气内的油微粒,撞击板设置在滤棉与出气口之间,撞击板的撞击面朝向滤棉,撞击板的上端与外壳之间有缝隙,缝隙与出气口连通,撞击板用于拦截和汇聚混合油气的油微粒;滤棉油气分离器包括至少一个滤棉油气分离装置。(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