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045528A
公开(公告)日:2024-05-17
申请号:CN202410163318.5
申请日:2024-02-05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气体水合物领域,公开了一种稳定、高效形成水合物的方法。利用融冰水对水合物生成的促进作用,通过控制水浴温度使反应釜内水多次结冰和融冰,使融冰的过程中的水逐渐转化为水合物;调控结冰温度具体为‑3℃,融冰温度为3℃;循环次数为5次。相较于传统常规生成方法,本发明优势在于,通过对反应釜内的水多次循环结冰、融冰融冰后,水合物最短生成时间仅需70min,五次循环后,水转化率可达到91.5%,并且只要反应釜内温度压力条件在水合物相平衡之上,该方法可保证水合物100%生成。
-
公开(公告)号:CN117368066B
公开(公告)日:2024-05-17
申请号:CN202311305934.1
申请日:2023-10-10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G01N15/08 , G01N23/04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基于纳米CT水合物原位生成、渗流模拟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支柱、样品管、堵头、温度控制单元、管线支架。堵头、支柱、样品管合围成用于水合物原位生成及模拟渗流的样品室,所述堵头内设有与样品室连通的第二管路,支柱内设有与样品室连通的第一管路,用于向样品室内输送水或气,温度控制单元的冷却循环套管设置于样品室的外周,提升对样品室的冷却效率,管线支架用于对各个管线进行归束,通过管路上引的方法克服传统控温装置在纳米CT内部管路复杂,设备旋转扫描过程发生缠绕等局限。采用本装置可以实现纳米级别的分辨率扫描,更加精细刻画水合物在储层中的分布状态,以及实现原位气水渗流对水合物三维分布形态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5680573B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211323084.3
申请日:2022-10-27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技术领域,提出了基于热力学驱动力优化的天然气水合物开采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自动控制反馈系统、气液分离系统、含盐量测定系统、温度监测系统、防砂系统、压力监测系统。自动控制反馈系统与各探测系统之间进行实时数据传递与分析。自动控制反馈系统基于天然气水合物分解热力学驱动力优化开采方案,控制了天然气水合物的分解速率,避免了天然气水合物的不可控分解,提升了开采方案的商业应用潜力。
-
公开(公告)号:CN117368066A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311305934.1
申请日:2023-10-10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G01N15/08 , G01N23/04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基于纳米CT水合物原位生成、渗流模拟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支柱、样品管、堵头、温度控制单元、管线支架。堵头、支柱、样品管合围成用于水合物原位生成及模拟渗流的样品室,所述堵头内设有与样品室连通的第二管路,支柱内设有与样品室连通的第一管路,用于向样品室内输送水或气,温度控制单元的冷却循环套管设置于样品室的外周,提升对样品室的冷却效率,管线支架用于对各个管线进行归束,通过管路上引的方法克服传统控温装置在纳米CT内部管路复杂,设备旋转扫描过程发生缠绕等局限。采用本装置可以实现纳米级别的分辨率扫描,更加精细刻画水合物在储层中的分布状态,以及实现原位气水渗流对水合物三维分布形态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4772903B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210516870.9
申请日:2022-05-13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C02F11/14 , C02F11/12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污泥处理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基于水合物法污泥调理及深度脱水装置及方法,该装置主要包括污泥调理系统,污泥脱水系统及数据采集系统。该方法利用气体水合剂结合污泥内水分生成水合物,水合物晶体生长破坏污泥絮体结构及细菌细胞,使污泥内部结合水转变为自由水,调理后的污泥结合真空泵抽取水分,实现污泥深度脱水。本发明特点在于工艺简单、低能耗、高效率,克服化学处理法的投加量大、增容比大、二次污染以及传统冻融调理能耗高、耗时长的问题;污泥内部生长的晶体生长破坏污泥絮体结构,结合机械方法有效降低污泥含水率,实现污泥深度脱水;同时,污泥调理结束后,水合物分解释放的气体水合剂可以回收再利用,提高经济和环保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6255198B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310102230.8
申请日:2023-02-13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储层润湿性优化设计及分层调控的二氧化碳封存方法,针对二氧化碳封存过程提出以下四步解决方案:二氧化碳封存过程渗流特性模拟方案、储层润湿性优化设计方案、储层润湿性调控方案、二氧化碳封存布井设计方案。首先通过相关方法获得储层接触角与二氧化碳渗流特性之间的量化关系,采用大尺度模拟器量化模拟储层接触角分布对二氧化碳封存的影响规律,根据模拟结果对储层润湿性进行分层优化设计与调控;在布井方式上采用“一井多用‑双井配合‑网式布局”布局模式,提高布井灵活性。本发明为储层润湿性调控提出了科学有效的规划及实施方案,分层调控方式能够有效增加二氧化碳封存量,提高可注入性,降低二氧化碳泄漏风险,增强二氧化碳封存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411997A
公开(公告)日:2023-07-11
申请号:CN202310204807.6
申请日:2023-03-06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E21F17/16 , G06Q10/0633 , G06Q10/063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CO2封存利用源汇匹配全流程评价装置,包括碳排放源模块,用于直接提供CO2或提供模拟烟气以供应不同质量水平的CO2且能连续供给;吸收与解吸模块,用于CO2捕集并深度解吸CO2且能连续供给;输运模块,用于将捕集后的CO2压缩成流体并通过管道进行输运;碳封存汇模块,用于将CO2加以利用或封存,以实现被捕集CO2与大气的长期隔离;温压控制模块,用于对装置进行温度和压力控制;数据采集处理模块,用于对数据进行接收、处理、运算和保存;本发明形成了一套集CO2捕集、利用、封存于一体的示范化全流程装置,能够实现“多源汇高匹配”、“全流程多环节”、“低成本高保障”的工程目标,对于推动大规模CCUS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6255198A
公开(公告)日:2023-06-13
申请号:CN202310102230.8
申请日:2023-02-13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储层润湿性优化设计及分层调控的二氧化碳封存方法,针对二氧化碳封存过程提出以下四步解决方案:二氧化碳封存过程渗流特性模拟方案、储层润湿性优化设计方案、储层润湿性调控方案、二氧化碳封存布井设计方案。首先通过相关方法获得储层接触角与二氧化碳渗流特性之间的量化关系,采用大尺度模拟器量化模拟储层接触角分布对二氧化碳封存的影响规律,根据模拟结果对储层润湿性进行分层优化设计与调控;在布井方式上采用“一井多用‑双井配合‑网式布局”布局模式,提高布井灵活性。本发明为储层润湿性调控提出了科学有效的规划及实施方案,分层调控方式能够有效增加二氧化碳封存量,提高可注入性,降低二氧化碳泄漏风险,增强二氧化碳封存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680573A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211323084.3
申请日:2022-10-27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技术领域,提出了基于热力学驱动力优化的天然气水合物开采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自动控制反馈系统、气液分离系统、含盐量测定系统、温度监测系统、防砂系统、压力监测系统。自动控制反馈系统与各探测系统之间进行实时数据传递与分析。自动控制反馈系统基于天然气水合物分解热力学驱动力优化开采方案,控制了天然气水合物的分解速率,避免了天然气水合物的不可控分解,提升了开采方案的商业应用潜力。
-
公开(公告)号:CN113786574B
公开(公告)日:2022-11-18
申请号:CN202111196278.7
申请日:2021-10-14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二氧化碳水合物消防罐车,包括消防车体、器材室和二氧化碳水合物消防罐体,所述二氧化碳水合物罐体与器材室分为独立区域,且均与消防车体配合装备;所述二氧化碳水合物罐体内设置有水合物生成装置和分解装置;所述生成装置由载冷剂管路和与其连通的消防车制冷系统连接;所述分解装置由金属传热刺球与二氧化碳气枪连接的气体安全控制阀组成;所述金属传热刺球连接消防车电源;所述二氧化碳气枪位于消防罐体顶部,打开二氧化碳气枪并加热金属传热刺球联合作用,使二氧化碳水合物迅速分解,水合物分解产生的低温水通过水枪喷出冷却易燃物,联合二氧化碳气枪喷出的二氧化碳进行灭火。本发明所述的二氧化碳消防罐车能够同时利用二氧化碳水合物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和低温水进行高效率灭火,具有成本低廉、环境友好,高效持续的优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