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氰基非那烯酮类化合物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1620841A

    公开(公告)日:2020-09-04

    申请号:CN202010297919.7

    申请日:2020-04-16

    Inventor: 张志超 王紫千

    Abstract: 3-氰基非那烯酮类化合物及其应用,其属于荧光标记的技术领域。本发明采用多种手段检测了3-氰基非那烯酮类化合物与PKM2的结合能力,该类化合物可以有效的共价结合PKM2蛋白。并通过凝胶荧光成像、活细胞荧光成像实验检测了它们在体外和活细胞(包括肿瘤细胞和正常组织细胞)内特异性荧光标记PKM2蛋白的能力。表明该类化合物可以有效的在体外和活细胞内与PKM2发生亲核取代反应,并生成具有橙红色荧光的结构,实现对于PKM2的特异性荧光标记。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的活细胞荧光成像实验进一步表明该类化合物能够特异性的对肿瘤细胞进行荧光染色,而不对正常细胞进行荧光染色,实现对于肿瘤细胞、组织的荧光可视化和肿瘤细胞、组织的分子影像学诊断。

    一类非那烯酮类化合物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1170954A

    公开(公告)日:2020-05-19

    申请号:CN202010044449.3

    申请日:2020-01-15

    Abstract: 一类非那烯酮类化合物及其应用,其属于荧光标记的技术领域。它包括6-(4-取代哌嗪基)非那烯酮类化合物和6-(1-取代三氮唑-4-甲胺基)非那烯酮类化合物。该类化合物在体外、体内的竞争性结合和拮抗Bcl-2和Mcl-1蛋白,从而诱导细胞凋亡作用和作为抗癌化合物的应用;此外,以其为基础设计的衍生物可以作为双功能分子,实现对靶蛋白的表达水平,时空分布等生物信息的检测。以及这些化合物作为分子工具原位可视化和原位筛选抑制剂的应用,对早期临床诊断、疾病的发展和有效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一类吖啶类化合物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3923007B

    公开(公告)日:2016-07-06

    申请号:CN201410150928.8

    申请日:2014-04-15

    Inventor: 张志超 李祥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类吖啶类化合物及其应用,所述化合物具有通式I的结构:通式I中:R1选自H或-CO-Ph-(o﹑m﹑p)R4;R2选自O或-N-Ph-(o﹑m﹑p)R5;R3、R4和R5分别独立选自H、C1~C6的饱和烷基或C1~C6的饱和烷基取代的苯氧基。本发明的吖啶类化合物模拟BH3-only蛋白α-螺旋,竞争性结合和拮抗Bcl-2,Bcl-XL和Mcl-1蛋白,从而特异性的引起肿瘤细胞凋亡,而且对正常细胞以没有杀伤力,有望被开发成为靶向Bcl-2家族蛋白的安全、高效的蛋白抑制剂类抗癌药物。

    一类氨基取代苊并杂环类化合物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2336700A

    公开(公告)日:2012-02-01

    申请号:CN201110191880.1

    申请日:2011-07-11

    Inventor: 张志超 吴桂叶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类新的氨基取代苊并杂环类化合物及其在制备BH3类似物Bcl-2家族蛋白抑制剂中的应用。该类化合物具有通式I的结构:该类化合物通过将8-氧-8H-苊并[1,2-b]吡咯-9-腈的氰基利用一种温和的条件进行取代获得。统计的结果显示:这类化合物与既往公开的化合物相比,有更高的BH3相似性,它模拟BH3-only蛋白,在体外和细胞内竞争性结合和拮抗Bcl-2和Mcl-1蛋白,从而诱导细胞凋亡作用,可被用于制备抗癌化合物。

    一类非那烯酮类化合物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1170954B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010044449.3

    申请日:2020-01-15

    Abstract: 一类非那烯酮类化合物及其应用,其属于荧光标记的技术领域。它包括6‑(4‑取代哌嗪基)非那烯酮类化合物和6‑(1‑取代三氮唑‑4‑甲胺基)非那烯酮类化合物。该类化合物在体外、体内的竞争性结合和拮抗Bcl‑2和Mcl‑1蛋白,从而诱导细胞凋亡作用和作为抗癌化合物的应用;此外,以其为基础设计的衍生物可以作为双功能分子,实现对靶蛋白的表达水平,时空分布等生物信息的检测。以及这些化合物作为分子工具原位可视化和原位筛选抑制剂的应用,对早期临床诊断、疾病的发展和有效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一类1,5-二苯基吡唑-3-羧酸类化合物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5061315B

    公开(公告)日:2017-10-24

    申请号:CN201510477395.9

    申请日:2015-08-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类1,5‑二苯基吡唑‑3‑羧酸类化合物及其应用,所述化合物具有通式I的结构,其中:R1选自‑H、卤素、C1~C6的饱和烷基或‑X1‑R4;R2选自H、卤素、C1~C6的饱和烷基或‑X2‑R5;R3选自H、‑NH2或‑NH‑CO‑Ph‑(o﹑m﹑p)R6;R6选自H、卤素、C1~C6的饱和烷基或‑O‑R7;X1和X2分别独立选自O或S;R4、R5和R7分别独立选自H、C1~C6的饱和烷基、苄基或C1~C6的饱和烷基取代的苯基。本发明的化合物同时模拟BH3‑only和p53TAD蛋白α‑螺旋,竞争性结合和拮抗Mcl‑1、Bcl‑2和MDM2蛋白,特异性引起肿瘤细胞凋亡,实现其作为抗癌化合物的应用。

    苯并咪唑类化合物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4072425B

    公开(公告)日:2016-12-07

    申请号:CN201410326318.9

    申请日:2014-07-09

    Inventor: 张志超 苏鹏辰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类苯并咪唑类化合物及其应用,所述化合物具有通式(I)的结构。该通式化合物由对2-(3,4,5-三羟基苯基)-1H-苯并咪唑的1位和/或6位进行化合物修饰(即分别引入R1和R2)而获得。本发明的苯并咪唑类化合物能模拟Bim,在体外和细胞内竞争性结合和拮抗Bcl-2/Mcl-1蛋白,从而诱导细胞凋亡,是一类活性很高的凋亡诱导剂和抗肿瘤化合物。(56)对比文件Thomas Roth等.Synthesis andBiological Activity of NovelNonnucleoside Inhibitors of HIV-1 ReverseTranscriptase. 2-Aryl-SubstitutedBenzimidazoles《.J. Med. Chem.》.1997,第40卷(第26期),第4199-4207页.Aleksandar Putic等.Structureeactivityrelationship studies of acridones aspotential antipsoriatic agents. 1.Synthesis and antiproliferative activityof simple N-unsubstituted 10H-acridin-9-ones against human keratinocyte growth.《Eurp. J. Med. Chem.》.2010,第45卷(第8期),第3299-3310页.Marshall L. Morningstar等.Synthesis,Biological Activity, and CrystalStructure of Potent NonnucleosideInhibitors of HIV-1 Reverse TranscriptaseThat Retain Activity against Mutant Formsof the Enzyme《.J. Med. Chem.》.2007,第50卷(第17期),第4003-4015页.N.D. Kokare.Design, Synthesis andUtilization of 1-SubstitutedSulphonyloxy-2-Phenyl Benzimidazole as aNovel Peptide Coupling Reagents《.Pro.Pep. Lett.》.2007,第14卷第259-263页.

    苯并咪唑类化合物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4072425A

    公开(公告)日:2014-10-01

    申请号:CN201410326318.9

    申请日:2014-07-09

    Inventor: 张志超 苏鹏辰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类苯并咪唑类化合物及其应用,所述化合物具有通式(I)的结构。该通式化合物由对2-(3,4,5-三羟基苯基)-1H-苯并咪唑的1位和/或6位进行化合物修饰(即分别引入R1和R2)而获得。本发明的苯并咪唑类化合物能模拟Bim,在体外和细胞内竞争性结合和拮抗Bcl-2/Mcl-1蛋白,从而诱导细胞凋亡,是一类活性很高的凋亡诱导剂和抗肿瘤化合物。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