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瑞利波作用下单桩水平动力响应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305478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298951.0

    申请日:2023-03-24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瑞利波作用下单桩水平动力响应分析方法,其包括:S1、创建瑞利波作用下任意一层土层产生的自由场横向位移方程;S2、创建瑞利波作用下桩身单元的动力平衡方程;S3、基于桩体水平位移,对所述瑞利波作用下桩身单元的动力平衡方程进行简化获得并求解相应的简化方程;S4、基于Euler梁理论,确定桩身转角、弯矩、剪力与桩身水平位移相互关系以形成对应的关系方程;S5、求解所述关系方程,获得对应的桩身水平位移解析结果。本发明考虑了桩顶轴向力作用下分层土中地震瑞利波传播的桩基水平振动受力分析,能更好的模拟桩周土体对桩身的约束作用,能适用于地震瑞利波作用下桩基水平振动动力响应问题。

    一种双向非均质饱和土中实体桩水平振动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539050A

    公开(公告)日:2020-08-14

    申请号:CN202010093557.X

    申请日:2020-02-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向非均质饱和土中实体桩水平振动分析方法,将桩-土耦合振动模型沿纵向划分,同时假定实体桩均为均质圆形弹性体,采用Bernoulli-Euler梁模型;假定桩周土体分为内部区域和外部区域,内部区域划分n圈,且各圈桩周土体为均质、各向同性的两相饱和弹性介质;桩周土层上表面是自由边界,无正应力和剪应力,桩底端处采用固定支承;桩土模型振动时为小变形。根据Biot两相介质波动理论建立饱和土体水平运动方程、根据Euler-Bernoulli杆件理论,建立桩身水平振动方程,使用拉普拉斯变换,求解上述控制方程,以双向非均质饱和土中实体桩水平振动进行分析。本发明较单相介质更加接近实际工况,能够简单处理比较复杂的实际工程问题。

    一种预碳化改性复合桩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335294A

    公开(公告)日:2020-06-26

    申请号:CN202010198238.5

    申请日:2020-03-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碳化改性复合桩,在设定桩位上打桩孔;启动搅拌桩机至提升状态,并在螺旋钻头提升的同时喷固化剂;搅拌桩机反复下钻和提钻,使土体和固化剂搅拌均匀形成混合土体;钻头撤出桩孔,封闭桩孔并向桩孔内通入温度高于50℃的CO2气体;使混合土体预碳化改性获得改性土;将改性土在桩孔外破碎,掺入固化剂、调整含水率获得混合改性土;将混合改性土分层填入桩孔并夯实,然后钻入透气钢管;将桩孔封闭,通过透气钢管向桩孔内注入CO2;混合改性土碳化后,在透气钢管内做碎石桩,碎石桩与碳化后的混合改性土复合成桩。通过对软土层土体预碳化改性处理,提高土体工程性能,大幅提高桩体强度,而且成桩速度快,工程造价低。

    基于本体的建筑物地震风险性评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160786A

    公开(公告)日:2020-05-15

    申请号:CN201911405300.7

    申请日:2019-12-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本体的建筑物地震风险性评估方法,包括:设置基础数据;定义本体模型对应的多个类、根据建筑的使用功能定义多个类对应个体以及类对应的属性,属性包括多个类之间的关系、多个类所包含个体对应的数据;根据多个类制定语义网规则,语义网规则包括:语义网规则名称,根据语义网规则运行本体模型,并获得建筑物地震风险评估参数;根据建筑物地震风险评估参数对建筑物采取抗震加固措施。本发明的本体可以将多个目标领域结合起来,建立统一的知识库,通过各个领域之间的逻辑关系、预设语义规则得到相关实体类的明显及隐含信息,使得相关人员快速获取目标信息,对于指导防震减灾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一种辅助能量桩设计的能量桩知识库系统及其构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083586A

    公开(公告)日:2019-08-02

    申请号:CN201910219356.7

    申请日:2019-03-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辅助能量桩设计的能量桩知识库系统及其构建方法,本发明通过建立包括综合数据库和知识库管理系统的能量桩知识库系统,将能量桩系统的基础数据、标准规范和推理规则通过本体模型的方式加以统一,在使用时,可通过实例结构的方式,选择合适的本体模型和数据,生成新的事实的推理数据,并通过输入部件和查询部件查询相关结果,最后根据设计需要加以选择。本发明可从宏观角度来衡量能量桩的性能,量化能量桩系统的性能指标,从备选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提高了工作效率。

    一种瑞利波作用下单桩水平动力响应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305478B

    公开(公告)日:2025-05-23

    申请号:CN202310298951.0

    申请日:2023-03-24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瑞利波作用下单桩水平动力响应分析方法,其包括:S1、创建瑞利波作用下任意一层土层产生的自由场横向位移方程;S2、创建瑞利波作用下桩身单元的动力平衡方程;S3、基于桩体水平位移,对所述瑞利波作用下桩身单元的动力平衡方程进行简化获得并求解相应的简化方程;S4、基于Euler梁理论,确定桩身转角、弯矩、剪力与桩身水平位移相互关系以形成对应的关系方程;S5、求解所述关系方程,获得对应的桩身水平位移解析结果。本发明考虑了桩顶轴向力作用下分层土中地震瑞利波传播的桩基水平振动受力分析,能更好的模拟桩周土体对桩身的约束作用,能适用于地震瑞利波作用下桩基水平振动动力响应问题。

    基于本体的建筑物地震风险性评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160786B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1911405300.7

    申请日:2019-12-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本体的建筑物地震风险性评估方法,包括:设置基础数据;定义本体模型对应的多个类、根据建筑的使用功能定义多个类对应个体以及类对应的属性,属性包括多个类之间的关系、多个类所包含个体对应的数据;根据多个类制定语义网规则,语义网规则包括:语义网规则名称,根据语义网规则运行本体模型,并获得建筑物地震风险评估参数;根据建筑物地震风险评估参数对建筑物采取抗震加固措施。本发明的本体可以将多个目标领域结合起来,建立统一的知识库,通过各个领域之间的逻辑关系、预设语义规则得到相关实体类的明显及隐含信息,使得相关人员快速获取目标信息,对于指导防震减灾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一种径向非均质饱和土中实体桩水平振动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147631B

    公开(公告)日:2022-09-27

    申请号:CN201910459455.2

    申请日:2019-05-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径向非均质饱和土中实体桩水平振动分析方法,通过采用径向非均质饱和土体模型和Biot多孔介质理论模型考虑了固液两相之间的耦合作用,建立并求解了平面应变条件下径向非均质饱和土体模型的桩基水平振动响应模型,得到了实体桩的阻抗函数。本发明采用的平面应变假定能够简单处理比较复杂的实际工程情况,概念清楚、理论性强;同时Biot多孔介质模型考虑了固液两相之间的耦合作用,较单相介质更更加接近实际工况。径向非均质性能考虑桩周土体施工扰动效应,可为更为复杂的饱和土‑桩动力相互作用问题的研究提供理论指导和参考作用。

    一种双向非均质饱和土中实体桩水平振动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539050B

    公开(公告)日:2022-09-06

    申请号:CN202010093557.X

    申请日:2020-02-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向非均质饱和土中实体桩水平振动分析方法,将桩‑土耦合振动模型沿纵向划分,同时假定实体桩均为均质圆形弹性体,采用Bernoulli‑Euler梁模型;假定桩周土体分为内部区域和外部区域,内部区域划分n圈,且各圈桩周土体为均质、各向同性的两相饱和弹性介质;桩周土层上表面是自由边界,无正应力和剪应力,桩底端处采用固定支承;桩土模型振动时为小变形。根据Biot两相介质波动理论建立饱和土体水平运动方程、根据Euler‑Bernoulli杆件理论,建立桩身水平振动方程,使用拉普拉斯变换,求解上述控制方程,以双向非均质饱和土中实体桩水平振动进行分析。本发明较单相介质更加接近实际工况,能够简单处理比较复杂的实际工程问题。

    一种堆场高含水率淤泥的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333286B

    公开(公告)日:2022-03-01

    申请号:CN202010198232.8

    申请日:2020-03-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堆场高含水淤泥的处理方法,在淤泥中掺入固化剂并搅拌均匀;采用机械搅拌法使淤泥发泡;对淤泥进行热风干燥;将干燥固化后的淤泥破碎并磨细成干化土;调整干化土的含水率,在干化土中掺入固化剂并压实成型;对成型的干化土混合物进行碳化处理,获得可再次利用的建材。在淤泥中掺入固化剂后热风干燥,使淤泥的干燥速度大大加快,为下一步处理提供良好基础,并加快了淤泥堆场的周转速度,通过预碳化将淤泥中的高粘粒包裹,达到改性的目的,使原本难以利用的高粘度淤泥可以制成建筑材料。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