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网关设备及数据传输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316473B

    公开(公告)日:2014-10-29

    申请号:CN201010228713.5

    申请日:2010-07-0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D70/10 Y02D70/4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网关设备及数据传输方法,包括:在收到按蓝牙和/或WiFi协议栈封装的数据时,将蓝牙协议栈封装的数据转换成Iub接口协议栈封装的数据后发送至无线网络控制器,在收到无线网络控制器发送的按Iub接口协议栈封装的数据时,将Iub接口协议栈封装的数据转换成蓝牙和/或WiFi协议栈封装的数据后向采用蓝牙协议的设备发送。本发明为运营商提供了一种低成本,低功耗的增强室内覆盖和/或者拓展家庭/集团业务的方案。

    一种基站、远端射频单元及其信号发送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980580B

    公开(公告)日:2013-04-10

    申请号:CN201010563704.1

    申请日:2010-11-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站、远端射频单元及其信号发送方法,包括:传输及基带信号处理模块对信息进行传输及变换处理后,通过基带信号传输至无线收发信机;无线收发信机将基带信号调制为第一频率的无线信号后向远端射频单元发送。远端射频单元将接收的第一频率的无线信号调制为第三频率的无线信号后采用时分双工方式发送。远端射频单元将采用时分双工方式接收到的第三频率的无线信号调制为第二频率的无线信号向无线收发信机发送。无线收发信机将从远端射频单元接收的第二频率的无线信号调制为基带信号后传输至传输及基带信号处理模块。本发明采用的覆盖系统,设备简化,主站和远端射频单元的覆盖距离可以大幅度提高,可以减少网络组成成本。

    一种一体化基站系统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917476A

    公开(公告)日:2013-02-06

    申请号:CN201210390222.X

    申请日:2012-10-15

    Inventor: 李军 张谦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一体化基站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第一主用交换控制和传输单元,第一备用交换控制和传输单元,第一主用基带处理单元,第一备用基带处理单元,第二主用交换控制和传输单元,第二备用交换控制和传输单元,第二主用基带处理单元,第二备用基带处理单元,背板单元,板卡单元,以及集成于一体的无线网络控制器网元和基带单元网元;其中,所述无线网络控制器网元,用于进行无线网络控制器网元的标准协议处理,资源管理业务,连接核心网网元;与无线网络控制器网元相连的所述基带单元网元,用于基带单元网元的协议处理,资源管理业务,基带信号处理。本申请可以降低基站建设成本,灵活开展业务并且方便管理。

    一种时分复用模式下传输数据的方法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1192911B

    公开(公告)日:2010-09-22

    申请号:CN200610114790.1

    申请日:2006-11-23

    Inventor: 郭长旺 李军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J3/1605 H04J3/062 H04J3/12 H04L49/9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时分复用模式下传输数据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发送侧包含一个以上发送BD,一个以上发送BD之间为环形结构,每个发送BD中包含当前发送状态信息,并且初始状态下随机选择一个发送BD作为当前发送BD;发送侧将TDM帧头信息和待发送数据封装为TDM帧;发送侧按顺序搜索发送BD,将待发送数据信息中的发送地址保存到当前发送BD中,并将该发送BD中的当前状态设置为准备完成,将下一个发送BD作为当前发送BD;发送侧根据发送BD中的发送地址,将该TDM帧发送给接收侧;接收侧接收该TDM帧。通过本发明解决了收发两端对数据不能实时处理,数据发送时延长的问题。本发明同时公开了一种时分复用模式下传输数据的系统。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754490A

    公开(公告)日:2010-06-23

    申请号:CN200810240312.4

    申请日:2008-12-1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特别涉及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系统和装置,用以降低RRU与BBU之间传输的数据量,从而降低了Ir接口的带宽需求。本发明实施例数据发送的方法包括:数据发送装置根据设置的量化参数,对需要发送的数据进行量化处理;所述数据发送装置通过Ir接口向数据接收装置发送处理后的数据。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数据发送的方法能够降低需要发送的数据量,进而降低对于Ir接口的带宽资源需求。

    一种实现小区组网的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1394647A

    公开(公告)日:2009-03-25

    申请号:CN200710122184.9

    申请日:2007-09-2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W16/24 H04W16/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实现小区组网的方法,用于实现小区的灵活规划及多种形式的小区组网,提高频谱利用率或节省网络资源。所述方法包括小区分裂和小区合并。小区分裂方法和小区合并方法包括小区建立和小区删除。小区分裂方法为:统计对应同一小区的多根天线上的物理资源占用情况;确定在预设的时间内已占用的物理资源持续不小于预设的阈值,并且在达到预设的时间时确定需要进行小区分裂;将所述同一小区分裂为至少两个小区,并将所述多根天线分别配置到所述至少两个小区。小区合并方法与小区分裂方法类似。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用于规划小区的装置、分布式基站及其内部单元。

    微处理器占用率的统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165657A

    公开(公告)日:2008-04-23

    申请号:CN200610113788.2

    申请日:2006-10-16

    Inventor: 李文 李军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微处理器占用率的统计方法,包括:微处理器根据系统设置的实时中断的间隔、统计时间和循环实体,统计循环实体的执行次数,计算其在单位实时中断间隔执行循环实体的次数,执行空闲任务;微处理器按系统设置的统计间隔,统计空闲任务中循环实体的执行次数,并根据所述循环实体在单位实时中断间隔的执行次数、统计间隔和循环实体的执行次数计算当前的占用率。

    基带拉远技术的智能天线校准系统及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080031A

    公开(公告)日:2007-11-28

    申请号:CN200610078444.2

    申请日:2006-05-26

    Inventor: 郭全成 李军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基带拉远技术的智能天线校准系统及其方法,该系统包括:基站室内装置,用于实现基站的物理层软件、高层协议以及操作维护;室外拉远装置,通过光纤与所述基站室内装置相连,用于实现智能天线的校准、数字中频、模拟中频和射频的功能。该方法包括:A.对上电后室外拉远装置中的射频参数进行初始化校准;B.当满足实时校准的触发条件时,室外拉远装置中的微处理器开始做周期实时校准,并标识出校准类型;C.根据相应的校准类型,实现室外拉远装置中基带的周期实时校准;D.根据校准结果实时控制天线相关状态,包括打开和关闭状态;E.所述天线相关状态的信息由室外拉远装置通过拉远协议中的操作维护通道上报到基站室内装置。

    IMA装置及利用IMA装置进行ATM数据传输的通信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787498A

    公开(公告)日:2006-06-14

    申请号:CN200410096638.6

    申请日:2004-12-06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IMA装置,包括IMA收发单元、SDH复用单元及连接SDH复用单元的光接口,SDH复用单元通过若干条内部链路与IMA收发单元连接,其中:IMA收发单元,用于将ATM数据以信元为单位依次分发至各条内部链路,并转换成PCM数据,或将从各条内部链路上接收的PCM数据取出ATM信元,还原成发送前的ATM数据流;SDH复用单元,用于将从各条内部链路上传送的PCM数据映射成SDH低阶虚容器,或者将SDH低阶虚容器解映射成PCM数据。本发明还包括设置在IMA收发单元与SDH复用单元之间的底层封装单元。本发明的IMA装置在装置内部集成SDH复用单元,可以将PCM数据(或经过底层E1/T1等封装的数据帧)映射到SDH的虚容器,并通过光接口连接外部设备,由此大大简化装置对外接口和复杂度。

    一种印制电路板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413629A

    公开(公告)日:2012-04-11

    申请号:CN201110212002.3

    申请日:2011-07-27

    Inventor: 李军 刘爽 郭东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印制电路板及其制造方法,该印制电路板包括:介质基片,采用厚度大于设定值的半固化片;传输线,形成在所述介质基片上;在所述传输线位置被开窗的阻焊层,形成在所述介质基片上。应用本方案,可以减小信号传输损耗,降低板材成本,简化制作工艺,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