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半煤岩巷光面爆破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519325A

    公开(公告)日:2012-06-27

    申请号:CN201110452363.5

    申请日:2011-12-30

    Abstract: 本发明具体为一种煤矿半煤岩巷光面爆破方法,解决了现有煤矿巷道起底施工不能一次成巷且易发生炸帮现象造成材料浪费及需补打支护的问题。步骤如下:a、煤层中布置水平楔形掏槽眼,掏槽眼的间距为0.2m、宽度为1.2m、角度为76°、装药系数为60%,且每个掏槽眼内装药1kg;b、煤层中布置辅助眼,辅助眼的间距为0.4m、装药系数为50%,且每个辅助眼内装药0.8kg;c、煤层和岩层中二圈眼的间距分别为0.55m、0.5m,每个二圈眼内装药0.6kg,d、煤层或岩层中周边眼的间距分别为0.4m、0.45m,每个周边眼内装药0.2kg;e、在煤层与岩层的周边交界处均打有空炮眼;f、光面爆破使得半煤岩巷成型。本发明加快掘进速度,而且减少了材料的消耗,节约了成本,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综合一体化瓦斯抽放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392679A

    公开(公告)日:2012-03-28

    申请号:CN201110370639.5

    申请日:2011-11-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综合一体化瓦斯抽放方法,解决了现有煤矿因煤层松软、透气性低,导致瓦斯抽放困难,且现有单一瓦斯抽放技术的抽放效果不理想等问题。本发明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煤层顶板高位裂隙钻孔抽放,2)、回风巷斜交高位钻孔抽放,3)、采空区上隅角埋管抽放;本发明方法充分利用了采动所造成的应力场、裂隙场及瓦斯运移的规律,钻孔具有抽放率高、布置灵活,抽放系统简单,抽放出口瓦斯浓度可达到15~24%,瓦斯抽放率可达到55~67.3%。本发明方法是综放工作面瓦斯治理方法中一种新技术、新方法,减少了瓦斯超限事故的发生,降低了生命财产损失,具有极其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具有较强的推广应用的价值。

    二叠系首采工作面瓦斯综合治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016049B

    公开(公告)日:2014-12-17

    申请号:CN201210565519.5

    申请日:2012-12-24

    Abstract: 本发明具体为一种二叠系首采工作面瓦斯综合治理方法,解决了现有首采工作面瓦斯突出易引起爆炸和火灾事故发生的问题。a、工作面回风巷距工作面70米处施工第一个钻场,随后每隔40米设置一个钻场,钻场沿巷道顶板开孔,且各钻孔呈扇形布置,钻孔的仰角为6-9°,并在钻孔时向煤体内下套管,套管深度为进入岩顶1-2米;b、回风巷铺设DN400mm管路至工作面超前支护前,DN400mm管路的两端分别与直径500mm的钢骨架风筒和吊挂在上隅角处的套管连通,抽放流量为50-75m3/min,并在回风巷打“L”型风障;c、工作面顶注马丽散;d、回风巷内设置有抽排风机,抽排风机连接正压风筒,抽排风机连接负压风筒,玻璃钢风筒的另一端连接有伸缩风筒,抽排风机风量为284m3/min。本发明保证了矿井安全生产。

    矸石山灭火方法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500077B

    公开(公告)日:2013-12-11

    申请号:CN201110369772.9

    申请日:2011-11-21

    Abstract: 本发明具体为一种矸石山灭火方法,解决了现有矸石山存在易复燃且产生大量有害气体的问题。a、初步掌握煤矸石山自燃情况;b、在矸石山火区范围的表面按照3-5m网格间距布点,标定并绘制等温线、气体等值线;c、确定火区或隐燃点深度;d、进行矸石山分类和安全隐患排查后分区分期治理;e、有明火的矸石山先进行灭火降温,边坡进行削坡、分级及修马道,然后进行黄土覆盖;f、打孔注浆,打孔时冲洗液为一种胶体材料,钻头端部角度为45°,注浆浆液采用复合凝胶灭火材料;g、进行复垦和生态重建,黄土分层厚度为0.5-0.6m,振压次数为6-8次,压实系数取0.90-0.95,边坡绿植采用灌木。本发明消除了滑坡、有害气体污染等因素对居民的威胁,进行了土地复垦,减少重复灭火投资。

    二叠系首采工作面瓦斯综合治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016049A

    公开(公告)日:2013-04-03

    申请号:CN201210565519.5

    申请日:2012-12-24

    Abstract: 本发明具体为一种二叠系首采工作面瓦斯综合治理方法,解决了现有首采工作面瓦斯突出易引起爆炸和火灾事故发生的问题。a、工作面回风巷距工作面70米处施工第一个钻场,随后每隔40米设置一个钻场,钻场沿巷道顶板开孔,且各钻孔呈扇形布置,钻孔的仰角为6-9°,并在钻孔时向煤体内下套管,套管深度为进入岩顶1-2米;b、回风巷铺设DN400mm管路至工作面超前支护前,DN400mm管路的两端分别与直径500mm的钢骨架风筒和吊挂在上隅角处的套管连通,抽放流量为50-75m³/min,并在回风巷打“L”型风障;c、工作面顶注马丽散;d、回风巷内设置有抽排风机,抽排风机连接正压风筒,抽排风机连接负压风筒,玻璃钢风筒的另一端连接有伸缩风筒,抽排风机风量为284m³/min。本发明保证了矿井安全生产。

    大采高工作面综合防尘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670320A

    公开(公告)日:2014-03-26

    申请号:CN201310722151.3

    申请日:2013-12-25

    Abstract: 本发明具体为一种大采高工作面综合防尘方法,解决了现有大采高工作面煤尘产量大造成防尘难度大且效率低下的问题。大采高工作面综合防尘方法,采用如下步骤:a、采用ZQSJ-140/4.1架柱式气动手持钻机对工作面煤体进行钻孔,随后用KFY-2009G型封孔器进行封堵,进行注水工作,并采用LCG—S50DFM—5型电子水表,直接读取瞬时流量;b、在回风巷工作面处安装2台KLCH-10Ⅰ型矿用离心式灭尘器,并在头、尾巷安装4套Q11F-200PDN20.25型矿用旋转喷雾装置,各转载点安装4套ZPZ12-Z喷雾洒水装置,直接抑制煤尘的飞扬;c、工作面安装3台ZCL自冲式过滤装置进行过滤水质;d、安装两台BPW315/16K型加压喷雾泵对机组内外和架间进行喷雾。本发明在大采高工作面的综合防尘工作中,实行从尘源上控制产生量、抑制粉尘的飞扬,以实现全工作面的防尘工作整体提高。

    皮带变坡装置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444204A

    公开(公告)日:2015-03-25

    申请号:CN201410672119.3

    申请日:2014-11-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5G39/12 B65G15/60 B65G2812/0216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皮带机的辅助装置,具体为皮带变坡装置,包括沿皮带传输方向依次固定在掘进巷道凹段处的第一固定腿对和第二固定腿对,第一固定腿对和第二固定腿对中的四个固定腿分别位于固定腿所在矩形区域的四个边角上,第一固定腿对上设有第一托辊,第二固定腿对上设有高度高于第一托辊的第二托辊,任意一固定腿对上还设有压带托辊。该皮带变坡装置有效解决了掘进巷道部分地段因坡度大,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皮带上飘及悬空对过往人员安全造成的威胁,也减少了皮带撕裂隐患,延长了皮带使用寿命,减少了皮带更换频率。

    矿井水处理过程中的混凝沉淀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3041626A

    公开(公告)日:2013-04-17

    申请号:CN201210571145.8

    申请日:2012-12-26

    Abstract: 本发明为了提高矿井水的净化效果,提供一种矿井水处理过程中的混凝沉淀系统,包括混凝沉泥器池、集水槽和迷宫式斜板池,其中,混凝沉泥器池由若干个混凝沉泥器组成,每个混凝沉泥器由置于独立网格内的多层支架和固定于多层支架上的Y形翼片组成;集水槽的入水口与混凝沉泥器的出水口相连通;集水槽的出水口与迷宫式斜板池入口连通,迷宫式斜板的出口连通出水槽。矿井水经过多个混凝沉泥器后进入集水槽,再由集水槽下面出水口缓慢进入迷宫式斜板下部并向上流出,溢流至出水槽,通过管路自流入中间水池。本发明所述的高效混凝方法,提高了整个工艺流程产水效率,悬浮物去除率可达到95%以上,COD去除率达到40-99%。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