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厚松软煤层巷道支护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817620B

    公开(公告)日:2014-07-23

    申请号:CN201210285725.0

    申请日:2012-08-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特厚松软煤层巷道支护方法,解决了特厚松软煤层巷道由于煤层松软、破碎、易片帮、冒顶而难以支护的问题。本发明特厚松软煤层巷道的支护形式由单一的锚杆支护形式和架设型钢棚支护改进成了各种多重支护、联合支护形式,特别是将锚杆、锚索、钢带、网联合支护,其独特优点是能把加固和悬吊理论相结合,控制特厚松软煤层巷道的稳定性。本发明具有支护效果好、参数合理、施工简单、成本较低、安全可靠、改善作业环境等优点,尤其适用于特厚松软煤层巷道的支护。

    特厚松软煤层巷道支护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817620A

    公开(公告)日:2012-12-12

    申请号:CN201210285725.0

    申请日:2012-08-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特厚松软煤层巷道支护方法,解决了特厚松软煤层巷道由于煤层松软、破碎、易片帮、冒顶而难以支护的问题。本发明特厚松软煤层巷道的支护形式由单一的锚杆支护形式和架设型钢棚支护改进成了各种多重支护、联合支护形式,特别是将锚杆、锚索、钢带、网联合支护,其独特优点是能把加固和悬吊理论相结合,控制特厚松软煤层巷道的稳定性。本发明具有支护效果好、参数合理、施工简单、成本较低、安全可靠、改善作业环境等优点,尤其适用于特厚松软煤层巷道的支护。

    大跨度硐室中锚网喷+锚索耦合支护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507923B

    公开(公告)日:2018-02-23

    申请号:CN201511003073.7

    申请日:2015-12-29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大跨度硐室中锚网喷+锚索耦合支护方法,首先采用光面爆破技术施工大跨度硐室,然后在顶板及两帮进行网片、内层锚杆、锚索支护,同时喷100mm厚内砼层,最后再在顶板及两帮进行网片、外层锚杆支护,同时再喷100mm厚外砼层,最后完成对硐室的支护施工。采用双层锚网喷+锚索耦合支护,在空间和时间上,可以交叉作业,支护工艺简单方便,施工周期短,工程量小,单位材料消耗量少,且在服务年限内支护安全可靠。就短期效益看,无论从硐室支护材料消耗量成本,还是施工周期(劳动力成本)均较复合支护方式成本显著下降,而从长远来看,同类型号皮带机头驱动电机硐室的支护成本优势将不可估量。

    矸石山灭火方法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500077B

    公开(公告)日:2013-12-11

    申请号:CN201110369772.9

    申请日:2011-11-21

    Abstract: 本发明具体为一种矸石山灭火方法,解决了现有矸石山存在易复燃且产生大量有害气体的问题。a、初步掌握煤矸石山自燃情况;b、在矸石山火区范围的表面按照3-5m网格间距布点,标定并绘制等温线、气体等值线;c、确定火区或隐燃点深度;d、进行矸石山分类和安全隐患排查后分区分期治理;e、有明火的矸石山先进行灭火降温,边坡进行削坡、分级及修马道,然后进行黄土覆盖;f、打孔注浆,打孔时冲洗液为一种胶体材料,钻头端部角度为45°,注浆浆液采用复合凝胶灭火材料;g、进行复垦和生态重建,黄土分层厚度为0.5-0.6m,振压次数为6-8次,压实系数取0.90-0.95,边坡绿植采用灌木。本发明消除了滑坡、有害气体污染等因素对居民的威胁,进行了土地复垦,减少重复灭火投资。

    矸石山灭火方法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500077A

    公开(公告)日:2012-06-20

    申请号:CN201110369772.9

    申请日:2011-11-21

    Abstract: 本发明具体为一种矸石山灭火方法,解决了现有矸石山存在易复燃且产生大量有害气体的问题。a、初步掌握煤矸石山自燃情况;b、在矸石山火区范围的表面按照3-5m网格间距布点,标定并绘制等温线、气体等值线;c、确定火区或隐燃点深度;d、进行矸石山分类和安全隐患排查后分区分期治理;e、有明火的矸石山先进行灭火降温,边坡进行削坡、分级及修马道,然后进行黄土覆盖;f、打孔注浆,打孔时冲洗液为一种胶体材料,钻头端部角度为45°,注浆浆液采用复合凝胶灭火材料;g、进行复垦和生态重建,黄土分层厚度为0.5-0.6m,振压次数为6-8次,压实系数取0.90-0.95,边坡绿植采用灌木。本发明消除了滑坡、有害气体污染等因素对居民的威胁,进行了土地复垦,减少重复灭火投资。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