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701801B
公开(公告)日:2021-07-23
申请号:CN201710086750.9
申请日:2017-02-17
Applicant: 复旦大学
IPC: C12N15/53 , C12N15/12 , C12N9/02 , C07K14/47 , C12Q1/6886 , G01N33/68 , G01N33/574 , G01N33/573
Abstract: 本发明属医药技术领域,具体为B淋巴瘤和白血病的检测标记物、试剂盒及其应用。本发明提供P4HA2基因或蛋白和Carabin蛋白在制备诊断试剂或治疗B淋巴瘤和白血病的用途。研究表明,P4HA2基因和蛋白在正常人或反应增生淋巴结中几乎不表达或低表达,而在弥散性大B淋巴瘤中显著高表达;而Carabin蛋白在弥散性大B淋巴瘤中低表达。另外,P4HA2基因在急性髓性白血病血液样本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人;敲低P4HA2表达的弥散性大B淋巴瘤细胞株增殖减慢,裸鼠成瘤能力显著降低;因此,P4HA2可作为这类造血及淋巴肿瘤的诊断标记物及治疗靶标,而Carabin也可作为该类疾病的诊断标记物。本发明还提供相应的检测方法和试剂盒。
-
-
公开(公告)号:CN106701801A
公开(公告)日:2017-05-24
申请号:CN201710086750.9
申请日:2017-02-17
Applicant: 复旦大学
IPC: C12N15/53 , C12N15/12 , C12N9/02 , C07K14/47 , C12Q1/68 , G01N33/68 , G01N33/574 , G01N33/57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N9/0071 , C07K14/47 , C12Q1/6886 , C12Q2600/156 , C12Q2600/158 , C12Y114/11002 , G01N33/573 , G01N33/57426 , G01N33/68 , G01N2333/90245
Abstract: 本发明属医药技术领域,具体为B淋巴瘤和白血病的检测标记物、试剂盒及其应用。本发明提供P4HA2基因或蛋白和Carabin蛋白在制备诊断试剂或治疗B淋巴瘤和白血病的用途。研究表明,P4HA2基因和蛋白在正常人或反应增生淋巴结中几乎不表达或低表达,而在弥散性大B淋巴瘤中显著高表达;而Carabin蛋白在弥散性大B淋巴瘤中低表达。另外,P4HA2基因在急性髓性白血病血液样本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人;敲低P4HA2表达的弥散性大B淋巴瘤细胞株增殖减慢,裸鼠成瘤能力显著降低;因此,P4HA2可作为这类造血及淋巴肿瘤的诊断标记物及治疗靶标,而Carabin也可作为该类疾病的诊断标记物。本发明还提供相应的检测方法和试剂盒。
-
公开(公告)号:CN114075261A
公开(公告)日:2022-02-22
申请号:CN202010845832.9
申请日:2020-08-2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 复旦大学
IPC: C07J17/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式I所示的用于孕甾皂苷P57及其衍生物的中间体、制备方法和用途、及孕甾皂苷P57衍生物。该方法采用汇聚式合成策略实现了P57及其衍生物的合成,合成路线短,收率高,适合工业化生产。式I中的各取代基的定义与权利要求书中的定义相同。
-
公开(公告)号:CN114075260A
公开(公告)日:2022-02-22
申请号:CN202010845089.7
申请日:2020-08-2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化合物P57或其类似物用于体温降低和神经保护的用途,具体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如下式I所示的化合物用于制备降低治疗对象体温的药物组合物的用途。所述的化合物可以用于缺氧缺血性疾病的神经保护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2986579A
公开(公告)日:2021-06-18
申请号:CN202110174704.0
申请日:2021-02-09
Applicant: 复旦大学
IPC: G01N33/68 , G01N33/569 , G01N15/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原代肿瘤细胞免疫特征的检测方法。本发明的原代肿瘤细胞免疫特征的体外检测方法,包括:培养不同患者来源的原代肿瘤细胞,建立膀胱癌原代肿瘤细胞库,通过高通量流式检测平台对原代细胞IFN‑γ刺激前后PD‑L1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并将原代细胞与重组人PD‑1‑Fc嵌合蛋白进行孵育,检测原代细胞对PD‑1蛋白的结合能力;结合上述一系列指标,实现对相应患者的免疫治疗效果的预测。本发明利用便捷的原代细胞培养方法及高通量流式检测平台,通过对原代肿瘤细胞进行动态、快速、准确、定量的免疫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及体外结合能力的检测,实现体外平台对癌症患者的个性化预后评估。
-
公开(公告)号:CN108060132A
公开(公告)日:2018-05-22
申请号:CN201610985876.5
申请日:2016-11-09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生物医学领域,涉及一种基于肿瘤细胞与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的3D共培养模型。本发明将肿瘤细胞使用绿色荧光蛋白标记,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使用红色荧光蛋白标记,将两种细胞通过使用制备的甲基纤维素凝胶培养基构建3D共培养模型。本发明制备的3D模型模拟了体内肿瘤的缺氧环境,并通过将肿瘤细胞与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共培养构建了体内肿瘤微环境内两种细胞之间相互促进的效果本发明的肿瘤细胞与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构成的3D共培养模型不仅模拟了体内肿瘤缺氧的环境,提供了与体内肿瘤微环境类似效果,具有基础研究以及临床药物应用前景。
-
-
公开(公告)号:CN108624561B
公开(公告)日:2021-09-17
申请号:CN201810527720.1
申请日:2018-05-26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原代肿瘤细胞培养基、培养方法以及应用。本发明的原代肿瘤细胞培养方法包括:配置原代细胞培养基,其组分包含:氢化可的松,EGF,Insulin,ROCK抑制剂,但不包含霍乱毒素,是对已有原代细胞培养基的改进;使用上述原代细胞培养基在铺好滋养层细胞上培养肿瘤组织上皮细胞,肿瘤组织上皮细胞在滋养层细胞所分泌的生长因子及培养基中所含营养因子的共同作用下快速增殖,待肿瘤组织上皮细胞长至80%~90%左右的细胞密度时进行消化传代。本发明利用便捷的原代细胞培养方法,得到拥有病人自身肿瘤生物学特性的永生细胞,解决了肿瘤细胞的原代培养永生化的问题,从而实现对患者的个性化治疗。
-
公开(公告)号:CN108624561A
公开(公告)日:2018-10-09
申请号:CN201810527720.1
申请日:2018-05-26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原代肿瘤细胞培养基、培养方法以及应用。本发明的原代肿瘤细胞培养方法包括:配置原代细胞培养基,其组分包含:氢化可的松,EGF,Insulin,ROCK抑制剂,但不包含霍乱毒素,是对已有原代细胞培养基的改进;使用上述原代细胞培养基在铺好滋养层细胞上培养肿瘤组织上皮细胞,肿瘤组织上皮细胞在滋养层细胞所分泌的生长因子及培养基中所含营养因子的共同作用下快速增殖,待肿瘤组织上皮细胞长至80%~90%左右的细胞密度时进行消化传代。本发明利用便捷的原代细胞培养方法,得到拥有病人自身肿瘤生物学特性的永生细胞,解决了肿瘤细胞的原代培养永生化的问题,从而实现对患者的个性化治疗。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