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009411A
公开(公告)日:2023-11-07
申请号:CN202310702466.5
申请日:2023-06-14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淮安供电分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江苏方天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IPC: G06F16/2458 , G06F16/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点云数据网格化空间存储与索引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涉及数据处理的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获取存储的历史激光雷达数据,基于所述历史激光雷达数据获取海量的点云数据;第二步:对海量所述点云数据进行网格化存储,并构建网格化的四叉树模型,定位投影网格范围;第三步:构建激光点云分区,并构建激光点云分区局部索引。通过本发明的方法,可进行海量点云数据高效存储和读取,利用激光点云技术对输电线路走廊进行快速调查流程,实现与电力行业业务系统、专业应用间的无缝集成。
-
公开(公告)号:CN115827241A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211620443.1
申请日:2022-12-16
Applicant: 江苏方天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淮安供电分公司
IPC: G06F9/50 , G06F16/2455 , G06F16/28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点云数据并行校核计算方法,涉及数据处理的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采集点云数据,并对所述点云数据进行分类,以划分为多个集群单元,以集群单元作为并行计算的单元;第二步:对每个所述集群单元的点云数据进行缓存,并导入数据库中,通过导线的坐标计算出投影范围,基于所述投影范围到数据中进行检索,得到对应的分类的点云;第三步:在计算机中对每个所述集群单元并行计算;本发明可实现点云数据快速检索投影范围坐标并行计算技术,提升激光点云数据应用效率和水平,进一步拓展高精度激光点云数据在电网运检中的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4629239A
公开(公告)日:2022-06-14
申请号:CN202210145719.9
申请日:2022-02-17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淮安供电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变电站三维实景交互系统。该变电站三维实景交互系统包括:三维模型展示模块,交互模块,语音讲解模块,人员定位模块,仿真模块,智能安措模块,二次回路模块,通过对变电站及垂直折臂式隔离开关、油浸倒立式电流互感器、电容式电压互感器进行扫描,构建变电站三维实景交互系统,实现对变电站及其设备的三维全景展示及可视化管理应用,可集中展示变电站设备的空间位置信息、设备参数、相关图纸、检修记录等信息;根据检修工作内容能够自动模拟智能安措应用、二次回路展示、电子围栏应用等,实现对变电站相关业务的运维智能检修仿真。
-
公开(公告)号:CN111933346A
公开(公告)日:2020-11-13
申请号:CN202010699752.7
申请日:2020-07-20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淮安供电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缆领域,公开了一种快速散热的安全电力环保电缆,解决了电缆温度过高而导致电缆着火的问题,其包括多个缆芯和共同裹设在多个缆芯外侧的屏蔽层,屏蔽层背离缆芯的一侧设置有散热层组,散热层组背离屏蔽层的一侧自内向外依次层叠裹设有绝缘层和保护套;散热层组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导热层和第二导热层,第一导热层裹设在屏蔽层背离缆芯的一侧,第一导热层与第二导热层之间设置有多个第一散热片,第一散热片沿缆芯径向分布,第一散热片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导热层和第二导热层固定连接。本发明通过第一散热层组对缆芯热量进行多重导热、散热,使缆芯及时散热,减少了缆芯温度过高而导致电缆起火的可能,提高了电缆的安全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1786344A
公开(公告)日:2020-10-16
申请号:CN202010700831.5
申请日:2020-07-20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淮安供电分公司
IPC: H02G7/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输变电线路保护的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输变电线路的智能除冰装置,解决了现有的除冰装置在使用时需要人工攀登到电线杆上进行架设或拆除而导致工作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其包括安装块和除冰机构,安装块上贯穿开设有供输变线路穿设的穿设槽,安装块朝向地面的一侧设有穿设槽的豁口所述安装块上在穿设槽的两端均设有用于驱动安装块沿输变电线路移动的驱动机构,所述安装块的一侧固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朝向地面的一侧沿竖直方向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与固定块之间通过安装件可拆卸连接。本发明通过支撑杆替代人工攀登上电线杆,来完成对除冰装置的架设和拆卸工作,具有提高工作效率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1786344B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2010700831.5
申请日:2020-07-20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淮安供电分公司
IPC: H02G7/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输变电线路保护的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输变电线路的智能除冰装置,解决了现有的除冰装置在使用时需要人工攀登到电线杆上进行架设或拆除而导致工作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其包括安装块和除冰机构,安装块上贯穿开设有供输变线路穿设的穿设槽,安装块朝向地面的一侧设有穿设槽的豁口所述安装块上在穿设槽的两端均设有用于驱动安装块沿输变电线路移动的驱动机构,所述安装块的一侧固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朝向地面的一侧沿竖直方向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与固定块之间通过安装件可拆卸连接。本发明通过支撑杆替代人工攀登上电线杆,来完成对除冰装置的架设和拆卸工作,具有提高工作效率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1969424B
公开(公告)日:2023-09-29
申请号:CN202010700829.8
申请日:2020-07-20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淮安供电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变电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变电站,旨在解决现有变电站中的防雨板影响变电站自然散热,需要电力散热,浪费资源的问题,本发明的变电站包括变电站本体和设置在变电站本体顶端的顶棚,还包括设置在顶棚四周周壁上的伸缩挡雨罩,所述伸缩挡雨罩包括若干依次首尾相连的挡片和连接在相邻挡片之间的柔性连片,所述顶棚上设置有用于对伸缩挡雨罩进行收放的收放组件。本发明在雨天可以在变电站的周侧进行有效的挡雨,同时在非雨天可以将挡雨结构收起,不会影响变电站的自然散热,减少了二次电力散热,节能环保。
-
公开(公告)号:CN116683461A
公开(公告)日:2023-09-01
申请号:CN202310836030.5
申请日:2023-07-10
Applicant: 淮阴师范学院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淮安供电分公司 , 南京笃力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不确定性的虚拟电厂随机鲁棒调度控制方法,包括:获取虚拟电厂的参数数据,建立风电出力模型、光伏出力模型,并分别将风电出力模型、光伏出力模型通过拉丁超立方抽样进行场景生成,通过K‑means聚类,生成风电出力典型场景、光伏出力典型场景,引入鲁棒控制系数,得出风电机组的实时出力区间、光伏机组的实时出力区间,构建基于鲁棒控制系数的虚拟电厂运行模型,进行预处理;将参数数据代入预处理的虚拟电厂运行模型,调用Cplex求解器进行求解,得到虚拟电厂随机鲁棒调度控制结果。本发明能降低电网电压的波动,改善系统整体的电压质量,同时虚拟电厂运营商可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向上级电网申报不同的计划出力。
-
公开(公告)号:CN111490554B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010301254.2
申请日:2020-04-16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淮安供电分公司
IPC: H02J3/28 , H02J3/38 , G06Q10/0631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布式光伏‑储能系统多目标优化配置方法。建立双层优化模型,上层定容,选取电力系统整体电压偏差、储能系统运维成本和弃光率分别作为电力系统稳定性、经济性和新能源利用率的评估指标,建立多目标优化函数。在运行约束条件下,利用改进粒子群算法求解模型,得到满足条件的储能总容量和总功率的最优解。下层选址,选取节点电压总偏差和有功网损分别作为安全性和经济型的评估指标,建立多目标优化函数,在运行约束条件下,利用改进粒子群算法求解模型,得到单个储能容量和功率以及安装地点。本发明从电力系统稳定性、经济性、新能源利用率和安全性多方面考虑,在保证电力系统稳定的同时,提高新能源利用率和经济。
-
公开(公告)号:CN115204461A
公开(公告)日:2022-10-18
申请号:CN202210620030.7
申请日:2022-06-02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淮安供电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光伏发电功率预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集合经验模态分解与ARMA‑Elman混合模型的光伏功率预测方法,包括:步骤1:获取待预测系统的光伏功率数据,并使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将数据分解;步骤2:利用过零率对分解后的信号分类;步骤3:将高频信号、低频信号分别输入Elman和ARMA模型进行训练与预测;步骤4:将预测结果进行叠加,输出最终预测结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过零率对信号高频、低频分量进行划分,利用Elman和ARMA模型分别对高频与低频信号特征进行预测,在复杂天气情况下,针对非平稳随机波动的功率信号也有着良好的预测结果,显著地提升了光伏功率预测的准确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