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108325B
公开(公告)日:2023-06-13
申请号:CN202111417144.3
申请日:2021-11-25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D06M15/61 , D06M11/83 , C08G73/02 , C08J9/36 , C08J9/40 , C02F1/30 , C02F1/40 , C02F101/30 , D06M101/06 , D06M101/32
Abstract: 一种抗油污和降解染料的复合涂层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涉及一种抗油污和降解染料的复合涂层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抗油污和降解染料的复合材料存在制备工艺复杂、污染物去除效率低、染料解吸后造成环境二次污染的问题。本发明以化纤棉为基材,利用聚多巴胺涂层酚羟基对Ag+的金属配位作用及还原作用生长银纳米粒子,最后原位生长盐酸掺杂的聚苯胺。此材料具有优异的抗油污能力,对各种油污去除效率均大于99%,对有机染料的可见光催化降解效率可达99.7%,本发明应用于功能性复合涂层材料合成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4496593A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111630687.3
申请日:2021-12-28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一种PANI阵列/CuS@fCC复合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涉及一种PANI阵列/CuS@fCC复合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柔性电极比电容低的问题。本发明通过化学氧化法在附着CuS的功能化碳布(fCC)上原位生长纳米级聚苯胺(PANI)阵列,所制备的PANI/CuS@fCC柔性电极的面积比电容在0.5mA cm‑2的电流密度下可以达到2167.2mF cm‑2,在1mA cm‑2的电流密度下具有286.71μWh cm‑2的高能量密度,具有优异的循环性能和良好的柔韧性。本发明应用于柔性电极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9364528B
公开(公告)日:2021-02-12
申请号:CN201811512737.6
申请日:2018-12-11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B01D17/022 , C02F1/40 , C08G73/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pH响应性的多级结构油水分离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苯胺为单体,全氟辛酸作为掺杂剂,过硫酸铵作为氧化剂,分别以聚酯筛网、多孔海绵、棉织物、棉花等为基材,采用原位化学氧化聚合法合成具有微/纳多级结构的聚苯胺复合材料,本发明在整体的织网结构上有着大量的微小交错的聚苯胺纤维。本发明以聚苯胺和海绵相互复合形成超疏水/超亲油性能的新型材料。采用苯胺原位化学氧化聚合法一步合成聚苯胺复合材料用于油水分离,合成工艺简单,原料易得;本发明具有普适性,可以应用在多种基材表面;此材料可以通过调控pH值进行油/水/油三相体系的油水分离,吸收水中的不同有机溶剂,并且在碱性溶剂中不需要借助外力即可将其排出。
-
公开(公告)号:CN109364528A
公开(公告)日:2019-02-22
申请号:CN201811512737.6
申请日:2018-12-11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B01D17/022 , C02F1/40 , C08G73/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D17/0202 , C02F1/40 , C08G73/026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pH响应性的多级结构油水分离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苯胺为单体,全氟辛酸作为掺杂剂,过硫酸铵作为氧化剂,分别以聚酯筛网、多孔海绵、棉织物、棉花等为基材,采用原位化学氧化聚合法合成具有微/纳多级结构的聚苯胺复合材料,本发明在整体的织网结构上有着大量的微小交错的聚苯胺纤维。本发明以聚苯胺和海绵相互复合形成超疏水/超亲油性能的新型材料。采用苯胺原位化学氧化聚合法一步合成聚苯胺复合材料用于油水分离,合成工艺简单,原料易得;本发明具有普适性,可以应用在多种基材表面;此材料可以通过调控pH值进行油/水/油三相体系的油水分离,吸收水中的不同有机溶剂,并且在碱性溶剂中不需要借助外力即可将其排出。
-
公开(公告)号:CN114108325A
公开(公告)日:2022-03-01
申请号:CN202111417144.3
申请日:2021-11-25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D06M15/61 , D06M11/83 , C08G73/02 , C08J9/36 , C08J9/40 , C02F1/30 , C02F1/40 , C02F101/30 , D06M101/06 , D06M101/32
Abstract: 一种抗油污和降解染料的复合涂层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涉及一种抗油污和降解染料的复合涂层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抗油污和降解染料的复合材料存在制备工艺复杂、污染物去除效率低、染料解吸后造成环境二次污染的问题。本发明以化纤棉为基材,利用聚多巴胺涂层酚羟基对Ag+的金属配位作用及还原作用生长银纳米粒子,最后原位生长盐酸掺杂的聚苯胺。此材料具有优异的抗油污能力,对各种油污去除效率均大于99%,对有机染料的可见光催化降解效率可达99.7%,本发明应用于功能性复合涂层材料合成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2643210A
公开(公告)日:2012-08-22
申请号:CN201210105089.9
申请日:2012-04-11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C07C237/22 , C07C231/02 , B01J20/29 , B01J20/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甲基丙烯酰苯甘氨酰苯胺手性单体、制备方法及用于制备手性固定相的方法。氮气保护下,将2.0~2.5g碳酸钠溶于15~25ml水中,加入2.5~3g苯甘氨酸使其全部溶解,于0~5℃滴加1.5~2g甲基丙烯酰氯,滴加完毕继续反应30分钟,萃取,干燥,过滤,真空干燥,得甲基丙烯酰氨酸白色固体;再将甲基丙烯酰氨酸和苯胺溶于二氯甲烷中,于-10~0℃加入2-乙氧基-1-乙氧碳酰基-1,2-二氢喹啉,室温下反应24小时,加入50ml乙酸乙酯,依次用碳酸氢钠水溶液、柠檬酸水溶液和饱和氯化钠水溶液洗涤至中性,干燥,过滤,真空干燥得甲基丙烯酰苯甘氨酰苯胺手性单体白色固体。应用本发明的方法制备的手性固定相,具有较强的手性识别能力,可对多种手性化合物实现分离。
-
公开(公告)号:CN102212244A
公开(公告)日:2011-10-12
申请号:CN201110115547.2
申请日:2011-05-05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电导率的导电塑料及其制备方法。导电塑料由塑料基体、导电聚苯胺、分散剂和抗氧剂组成。制备方法包括:1、导电聚苯胺的合成:用无机酸作掺杂剂;将苯胺加入蒸馏水中;过硫酸铵溶于蒸馏水中;匀速滴加过硫酸铵溶液;抽滤、洗涤;干燥。2、导电塑料的制备:在混炼机中先加入塑料基体树脂和分散剂,混炼一段时间,然后再加入塑料基体树脂,再加入聚苯胺,直至两组分都混炼完全,取混炼物放入模具中,热压,冷却至室温。本发明采用热熔共混法制备高电导率的导电塑料。该材料克服了现有导电塑料的导电填料填充量大、填料与塑料基体相容性差等缺点,体积电导率在较大范围内可调,基体塑料原有的力学性能、加工性能保持率极高。
-
公开(公告)号:CN114496593B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2111630687.3
申请日:2021-12-28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一种PANI阵列/CuS@fCC复合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涉及一种PANI阵列/CuS@fCC复合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柔性电极比电容低的问题。本发明通过化学氧化法在附着CuS的功能化碳布(fCC)上原位生长纳米级聚苯胺(PANI)阵列,所制备的PANI/CuS@fCC柔性电极的面积比电容在0.5mA cm‑2的电流密度下可以达到2167.2mF cm‑2,在1mA cm‑2的电流密度下具有286.71μWh cm‑2的高能量密度,具有优异的循环性能和良好的柔韧性。本发明应用于柔性电极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3698661A
公开(公告)日:2021-11-26
申请号:CN202111193340.7
申请日:2021-10-13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一种全天候热响应的快速自修复超疏水海绵的制备方法及其自修复方法,本发明涉及一种自修复超疏水海绵的制备方法及其自修复方法。本发明以苯胺为单体,过硫酸铵作为氧化剂,盐酸作为掺杂剂,利用低表面能修饰剂PDMS作为粘合剂,粘接MWCNTs和PDA@WO3纳米粒子。以聚氨酯海绵作为基材,采用原位化学氧化聚合和简单的涂覆的方法合成具有光热/焦耳热性能的自修复超疏水聚氨酯海绵。在1.0kW/m2的模拟光照下照射2min就可以恢复超疏水性,当光照强度不足甚至光照条件不具备时,可以外加电压利用海绵的焦耳热性能以实现全天候的热响应,本发明应用于自修复超疏水材料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4098770B
公开(公告)日:2016-05-04
申请号:CN201410353538.0
申请日:2014-07-24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C08G73/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螺旋结构聚苯胺纳米纤维的合成方法。首先合成N,N′-二(4′-氨基苯)-1,4-苯二胺,再以N,N′-二(4′-氨基苯)-1,4-苯二胺作为聚合反应催化剂、手性樟脑磺酸作为诱导剂及掺杂剂、过硫酸铵作为氧化剂,通过化学氧化聚合法合成螺旋结构聚苯胺纳米纤维。本发明采用手性樟脑磺酸作掺杂剂与聚苯胺主链相互作用,诱导其形成螺旋结构,添加比单体苯胺氧化电位低的N,N′-二(4′-氨基苯)-1,4-苯二胺作为“种子”催化聚合反应。苯二胺的加入会大大提高聚合速率,聚合过程中的异相成核受到限制,使均相成核占主导地位,从而抑制了二次生长,同时也有利于聚苯胺螺旋结构的生成,大幅提高聚苯胺的光学活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