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纳米金属间化合物复相强化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584416A

    公开(公告)日:2023-01-10

    申请号:CN202211226695.6

    申请日:2022-10-09

    Abstract: 一种纳米金属间化合物复相强化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它涉及强化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要解决现铝合金析出相尺寸调控是通过热轧引入缺陷及调整合金的热处理工艺来实现的,但是该方法需要大变形量的热轧来引入位错,且热轧后需要较长时间的时效来达到合金峰值机械性能,耗能较高,耗时较长的问题。纳米金属间化合物复相强化铝合金按质量百分数由Cu、Mg、Mn、Ti和余量Al组成;方法:一、称取;二、铸造;三、均匀化;四、热轧;五、冷轧;六、固溶;七、时效。本发明用于纳米金属间化合物复相强化铝合金及其制备。

    一种Al-Zn-Mg-Cu-Re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373356A

    公开(公告)日:2021-09-10

    申请号:CN202110685591.0

    申请日:2021-06-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Al‑Zn‑Mg‑Cu‑Re铝合金制备方法,它涉及一种含稀土元素的高强‑耐腐蚀铝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现有铝合金材料存在的高强与耐蚀性能不匹配的问题。一种含稀土元素的高强‑耐腐蚀新型Al‑Zn‑Mg‑Cu‑Re铝合金由由Zn、Mg、Cu、Zr、Ti、Al及稀土元素La、Ce制成。制备方法:一、配料;二、铸造得到含稀土Al‑Zn‑Mg‑Cu‑Re铝合金铸锭;三、均匀化处理;四、轧制得到合金板材;五、固溶处理;六、预拉伸;七、时效处理。优点:具备高强、耐腐蚀性能。本发明主要用于制备一种高强‑耐腐蚀的Al‑Zn‑Mg‑Cu‑Re铝合金。

    一种利用两步法烧结原位增韧碳化硼基复相陶瓷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149676A

    公开(公告)日:2021-07-23

    申请号:CN202110614993.1

    申请日:2021-06-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两步法烧结原位增韧碳化硼基复相陶瓷的方法,主要解决碳化硼陶瓷的生产成本高,且难以保持高强度与高韧性的问题。包括混料、干燥、成型、烧结四个关键步骤。两步法烧结为热压烧结过程:第一段工艺为1000~1300℃、30~60MPa条件下保温保压0.5~1.5h;第二段在工艺为升温至1600~1800℃,压力不变,保温保压0.5~1.5h。随炉冷却后即制得原位生长板条状晶增韧的碳化硼基复相陶瓷材料。本发明工艺简便,原位合成的板条状增韧相均匀分散且与基体界面结合良好,显微结构均匀,致密度高,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在保持优异硬度抗弯强度的同时可起到显著的增韧效果,非常适合于工业化大批量生产。

    对有时效强化效应的Ti合金制造的螺旋桨或泵叶片类零件的复合低温渗氮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6947936A

    公开(公告)日:2017-07-14

    申请号:CN201710144516.7

    申请日:2017-03-1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3C8/36 C22F1/18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对有时效强化效应的Ti合金制造的螺旋桨或泵叶片类零件的复合低温渗氮工艺。(1)对由有时效强化效应的Ti合金所制造的螺旋桨或泵叶片类零件进行固溶处理;(2)进行冷型锻或冷挤压成形;(3)在400℃—640℃温度下渗氮。使用本发明的复合渗氮工艺处理,在低温渗氮时,可得到单纯渗氮工艺在较高温度下得到的表面硬度和抗摩擦磨损能力。同时在固溶+低温渗氮的处理下,零件的基体组织晶粒细化,强度增加,改善了钛合金高温渗氮后零件基体组织晶粒长大,塑性和疲劳性能下降的问题。强化了表面的性能,同时改善了内部组织,而且降低了渗氮温度,节省能源,兼之工艺简单,容易实现工业化生产。

    对有时效强化效应的Ti合金环状类型零件的复合低温渗氮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6884135A

    公开(公告)日:2017-06-23

    申请号:CN201710144480.2

    申请日:2017-03-1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3C8/36 C22F1/18 C23C8/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对有时效强化效应的Ti合金环状类型零件的复合低温渗氮工艺。(1)对有时效强化效应的Ti合金零件进行固溶处理;(2)进行冷碾环或冷摆碾成形,形成Ti合金环状类型零件;(3)在400℃—640℃下渗氮。TC4、TC21等合金制成的零件,使用本发明的复合渗氮工艺处理,在低温渗氮时,可得到单纯渗氮工艺在较高温度下得到的表面硬度和抗摩擦磨损能力。同时在固溶+低温渗氮的处理下,零件的基体组织晶粒细化,强度增加,改善了钛合金高温渗氮后零件基体组织晶粒长大,塑性和疲劳性能下降的问题。强化了表面的性能,同时改善了内部组织,而且降低渗氮温度,节省能源,兼之工艺简单,容易实现工业化生产。

    对有时效强化效应的Ti合金长轴类零件的复合低温渗氮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6868437A

    公开(公告)日:2017-06-20

    申请号:CN201710144523.7

    申请日:2017-03-1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2F1/183 C23C8/02 C23C8/3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对有时效强化效应的Ti合金长轴类零件的复合低温渗氮工艺。(1)对由有时效强化效应的合金Ti所制造的长轴类零件进行固溶处理;(2)进行冷拉拔或减径挤压;(3)在400℃—640℃下渗氮。使用本发明的复合渗氮工艺处理方法,在低温渗氮时,可得到单纯渗氮工艺在较高温度下得到的表面硬度和抗摩擦磨损能力。同时在固溶+低温渗氮的处理下,零件的基体组织晶粒细化,强度增加,改善了钛合金高温渗氮后零件基体组织晶粒长大,塑性和疲劳性能下降的问题。强化了表面的性能,同时改善了内部组织,而且降低了渗氮温度,节省能源,兼之工艺简单,容易实现工业化生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