径向偏光照明椭球曲面光瞳振幅滤波共焦成像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3075974B

    公开(公告)日:2015-03-11

    申请号:CN201210543586.7

    申请日:2012-12-14

    Abstract: 径向偏光照明椭球曲面光瞳振幅滤波共焦成像装置属于光学显微镜测量领域;该共焦成像装置激光器发出的激光束依次经过准直扩束器,起偏器,径向偏振光转换器,分光镜后,由大数值孔径物镜会聚到椭球反射镜表面,再经过椭球反射镜和样品的两次反射后沿对称路径返回,再次经过分光镜时被反射,反射光束先经耦合透镜会聚,再经光纤传输到光电倍增管上成像;所述大数值孔径物镜的焦点和椭球反射镜的远焦点F1重合,椭球反射镜的近焦点F2位于样品的表面上;所述的椭球反射镜为环带结构,相隔的两个环带反射率相同,相邻的两个环带反射率分别为0和1;使用本发明,可以提高横向分辨率以及提高焦点处轴向电场能流密度最大值和径向电场能流密度最大值之比。

    径向偏光照明椭球曲面光瞳振幅滤波共焦成像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3075974A

    公开(公告)日:2013-05-01

    申请号:CN201210543586.7

    申请日:2012-12-14

    Abstract: 径向偏光照明椭球曲面光瞳振幅滤波共焦成像装置属于光学显微镜测量领域;该共焦成像装置激光器发出的激光束依次经过准直扩束器,起偏器,径向偏振光转换器,分光镜后,由大数值孔径物镜会聚到椭球反射镜表面,再经过椭球反射镜和样品的两次反射后沿对称路径返回,再次经过分光镜时被反射,反射光束先经耦合透镜会聚,再经光纤传输到光电倍增管上成像;所述大数值孔径物镜的焦点和椭球反射镜的远焦点F1重合,椭球反射镜的近焦点F2位于样品的表面上;所述的椭球反射镜为环带结构,相隔的两个环带反射率相同,相邻的两个环带反射率分别为0和1;使用本发明,可以提高横向分辨率以及提高焦点处轴向电场能流密度最大值和径向电场能流密度最大值之比。

    一种楔形镜的制作方法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229082B

    公开(公告)日:2013-01-16

    申请号:CN201110150198.8

    申请日:2011-06-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楔形镜的制作方法,属于光学冷加工技术领域。该方法的实质内容是:用常规光学加工工艺制作楔形镜毛坯和高精度的楔形玻璃夹具,保证楔形镜第一通光面以及楔形玻璃夹具的面形和表面疵病达到规定要求;将楔形镜的第一通光面光胶在已经光胶在平行平面光胶垫板上的楔形玻璃夹具的斜面上,并对楔形镜的第二通光面进行精磨和抛光,通过控制第二通光面与平行平面光胶垫板下表面的厚度、平行差及面形精度,从而获得秒级精度的楔形镜。采用本发明制作楔形镜,不但过程简单、可操作性强,可大大缩短了楔形镜的制作周期,尤其是易于保证小尺寸、大角度、秒级精度楔形镜零件的单批成品率,克服了常规加工方法中质量不稳定、效率低及成品率低的难题。

    多视场电视观瞄具光轴装调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213842A

    公开(公告)日:2011-10-12

    申请号:CN201110150197.3

    申请日:2011-06-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视场电视观瞄具光轴装调装置,属于光学仪器装配技术领域。其特点是,底板放置在可调平台上,立板上带有相互正交的靠面、凸台面、镜体安装面,与靠面平行的立板下端面固连在底板上,反射镜粘接在镜体安装面上。装调时,电视观瞄具的基准面紧贴靠面,侧面则与凸台面固连,平行光管正与反射镜自准直且通光口径同时容纳电视观瞄具的全部视场,电十字发生器生成的电十字线以及平行光管的分划十字线经电视观瞄具的不同视场所成的像分别显示在显示器上。本发明解决了电视光瞄具各视场光轴平行性以及光轴与安装基面平行性的装调问题,具有结构简单,架设方便,操作简单,安装复位误差小,调校精度高等特点。

    一种楔形镜的制作方法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229082A

    公开(公告)日:2011-11-02

    申请号:CN201110150198.8

    申请日:2011-06-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楔形镜的制作方法,属于光学冷加工技术领域。该方法的实质内容是:用常规光学加工工艺制作楔镜毛坯和高精度的楔形玻璃夹具,保证楔镜第一通光面以及楔形玻璃夹具的面形和表面疵病达到规定要求;将楔镜的第一通光面光胶在已经光胶在平行平面光胶垫板上的楔形玻璃夹具的斜面上,并对楔镜的第二通光面进行精磨和抛光,通过控制第二通光面与平行平面光胶垫板下表面的厚度、平行差及面形精度,从而获得秒级精度的楔镜。采用本发明制作楔镜,不但过程简单、可操作性强,可大大缩短了楔镜的制作周期,尤其是易于保证小尺寸、大角度、秒级精度楔镜零件的单批成品率,克服了常规加工方法中质量不稳定、效率低及成品率低的难题。

    180°大跨距秒级光轴平行度角镜的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382608B

    公开(公告)日:2010-06-02

    申请号:CN200810231846.0

    申请日:2008-10-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180°大跨距秒级光轴平行度角镜的制作方法,该方法的实质内容是,通过常规光学零件加工工艺保证角镜托板的两个端面的面形要求以及这两个端面之间的平行性精度;采用常规光学零件加工工艺加工两个平面反射镜,并分别将两个反射镜反射面的部分区域以光胶方式粘结在角镜托板的两个端面上,从而构成角镜。本发明的角镜制作方法不但制作过程相对简单且缩短了角镜的制作周期,更突出的是,该方法易于保证角镜出射光轴和入射光轴之间的秒级平行度要求且角镜的光胶强度好、质量可靠。

    多视场电视观瞄具光轴装调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213842B

    公开(公告)日:2012-12-26

    申请号:CN201110150197.3

    申请日:2011-06-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视场电视观瞄具光轴装调装置,属于光学仪器装配技术领域。其特点是,底板放置在可调平台上,立板上带有相互正交的靠面、凸台面、镜体安装面,与靠面平行的立板下端面固连在底板上,反射镜粘接在镜体安装面上。装调时,电视观瞄具的基准面紧贴靠面,侧面则与凸台面固连,平行光管正与反射镜自准直且通光口径同时容纳电视观瞄具的全部视场,电十字发生器生成的电十字线以及平行光管的分划十字线经电视观瞄具的不同视场所成的像分别显示在显示器上。本发明解决了电视光瞄具各视场光轴平行性以及光轴与安装基面平行性的装调问题,具有结构简单,架设方便,操作简单,安装复位误差小,调校精度高等特点。

    180°大跨距秒级光轴平行度角镜的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382608A

    公开(公告)日:2009-03-11

    申请号:CN200810231846.0

    申请日:2008-10-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180°大跨距秒级光轴平行度角镜的制作方法,该方法的实质内容是,通过常规光学零件加工工艺保证角镜托板的两个端面的面形要求以及这两个端面之间的平行性精度;采用常规光学零件加工工艺加工两个平面反射镜,并分别将两个反射镜反射面的部分区域以光胶方式粘结在角镜托板的两个端面上,从而构成角镜。本发明的角镜制作方法不但制作过程相对简单且缩短了角镜的制作周期,更突出的是,该方法易于保证角镜出射光轴和入射光轴之间的秒级平行度要求且角镜的光胶强度好、质量可靠。

    一种具有梯度化微孔层的燃料电池气体扩散层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764465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411748915.0

    申请日:2024-12-02

    Abstract: 一种具有梯度化微孔层的燃料电池气体扩散层的制备方法,它涉及燃料电池气体扩散层的制备方法,它是要解决现有的梯度化气体扩散层的水气管理能力差的技术问题。制法:按醇溶剂的体积分数不同配制分散液,再将碳粉、疏水剂加入到分散液,得到不同的浆料;并将浆料按序涂覆在疏水碳纸表面,得到多层微孔层结构的气体扩散层,在纵向上形成梯度化微孔层孔道结构,气体扩散层的孔隙率为82.97%,利用本发明的气体扩散层和东丽商业气体扩散层在相同的条件下制备的燃料电池,本发明的燃料电池的峰值功率密度为1659~1833mW·cm‑2,比用东丽商业气体扩散层应用燃料电池提升21.99%~34.78%,可用于燃料电池领域。

    一种Ru-M双金属单原子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6759593B

    公开(公告)日:2024-01-12

    申请号:CN202310706585.8

    申请日:2023-06-14

    Abstract: 一种Ru‑M双金属单原子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它涉及电催化剂及其制备与应用。它是要解决现有的过渡金属单原子掺杂的M‑N‑C催化剂的氧还原性能比较差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催化剂是:Ru和M两种金属的原子形成原子对并嵌入碳载体中形成的,其中Ru与M分别与4个N配位,且Ru与M共用两个N,表现为N桥接式的Ru=2N=M配位结构;其中M为Cr、Mn、Fe或Co。制法:一、制备Ru‑ZIF‑8前驱体;二、制备Ru与N共掺杂的多孔碳载体;三、制备Ru‑M双金属单原子催化剂。该催化剂可用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和金属空气电池领域,特别是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其峰值功率密度突破1W/cm2。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