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数字化智能装配方法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808556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411870187.0

    申请日:2024-12-18

    Abstract: 一种卫星数字化智能装配方法,属于数字孪生虚拟装配仿真技术领域。本发明针对传统卫星装配工艺方案迭代周期长、成本高的问题。包括建立虚拟手掌与真实手掌的手势匹配关系,对人机交互手势进行定义;基于数字孪生技术建立所有卫星组件模型,配置Transform脚本组件、Mesh Filter脚本组件和Mesh Renderer脚本组件,得到卫星组件网格渲染模型,并构建碰撞体;设计装配控制面板配置可交互按钮;对卫星组件网格渲染模型配置智能辅助装配逻辑脚本提示安装位置,构建干涉检测预警模型输出预警干涉结果;建立常用装配工具模型获得装配可达结果;根据预警干涉结果和装配可达结果获卫星设计以及装配工艺方案存在的问题。本发明可提高卫星实际装配的效率与质量。

    航天器解锁冲击测量模拟试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394574A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11559175.6

    申请日:2024-11-04

    Abstract: 一种航天器解锁冲击测量模拟试验系统,属于航天器地面试验模拟技术领域。本发明针对航天器火工品冲击解锁试验存在的地面测试成本高且效率低的问题。包括星上测试结构,采用模拟分离螺母与底座固定连接,在底座上端设置楔形垫块以模拟星上压紧滑块组件;采用模拟舱板与底座底端固定连接;模拟分离机构,采用拉断转接框体的底端面与中段具有缺口的模拟螺栓缺口上端面位置对应固定连接,模拟螺栓的下端与模拟分离螺母对应螺纹连接;压力加载模块,采用液压机向拉断转接框体加压产生向上的推力,拉动模拟螺栓产生预紧力;在底座上设置加速度冲击传感器,用于监测模拟分离机构与星上测试结构分离产生的冲击载荷。本发明用于航天器解锁冲击模拟测试。

    低轨星座面内相对相位机动时间最优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218446A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411601146.1

    申请日:2024-11-11

    Abstract: 一种低轨星座面内相对相位机动时间最优控制方法,属于航天器动力学控制技术领域。本发明针对现有大气差分拖曳控制策略优化方法未考虑相对相位机动过程中轨道高度变化的影响,以及无法达到机动控制时间最短的问题。包括根据卫星真近角动力学方程获得控制时间步长的真近角角速度变化量;结合与卫星迎风面积及姿态控制命令的对应关系,设置卫星命令矩阵;根据控制时间最短的优化目标,控制所需时间具有应当随优化缩短这一特征,设计利用变长度遗传算法进行控制策略优化的方法,同时设计了基于模拟退火算法在解空间中进行单点优化的序列优化算法;将序列优化与控制策略优化嵌套耦合,得到时间最优命令矩阵。本发明用于低轨星座中卫星的控制。

    微纳卫星展开装置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9436378B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1811297580.X

    申请日:2018-11-01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微纳卫星展开装置,微纳卫星展开装置包括:卫星本体;第一板体;第一连接结构,连接卫星本体和第一板体,第一板体通过第一连接结构相对于卫星本体能够旋转;第一弹性件,与第一连接结构连接;第一绳体;第一板体通过第一绳体与卫星本体连接,第一绳体维持第一板体相对于卫星本体之间相对旋转的第一角度;第一加热器,设置于卫星本体与第一绳体的连接处,加热能够熔断第一绳体;当第一加热器熔断第一绳体时,第一板体与卫星本体断开连接,第一板体在第一弹性件的恢复力作用下相对于卫星本体旋转至第二角度,第一板体处于展开状态。本申请实施例的微纳卫星展开装置,增大了微纳卫星展开装置的外侧的面积,使用更灵活。

    一种基于子母航天器的在轨建造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5352659B

    公开(公告)日:2023-05-12

    申请号:CN202211005633.2

    申请日:2022-08-22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子母航天器的在轨建造系统。所述系统包括一个母舰航天器和若干个空间机器人子航天器。本发明所述在轨建造系统通过子母航天器协同工作,能够胜任多样化的建造任务,包括在轨制造、在轨装配、在轨搬运、在轨维护等。能够提高大规模空间设施建造效率。并具备后期在轨升级拓展的能力。并且在轨可自重构、可维修,而且能够携带大量原材料,原料可补充。所述系统能够自动化自主地完成大规模建造任务,精简建造机器人设计,使空间机器人工作空间最大化。

    一种用于非线性能量阱系统的分析方法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906502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211575530.X

    申请日:2022-12-08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非线性能量阱系统的分析方法和装置,该分析方法包括:建立系统的模型并分析该系统的自由振动特性;使得该系统的模型中阻尼项为0获得无阻尼系统,基于此,建立无阻尼系统的慢变动力学模型,并分析无阻尼系统的相空间变化特性;通过求解无阻尼系统的周期解,建立无阻尼系统的频率‑能量关系特性,并分析频率能量特性中不同分支与相空间的关系;对无阻尼系统采用复变量平均法进行转换,并引入相位差以建立无阻尼系统的拓扑特征模型,基于此,分析无阻尼系统发生特殊能量传递的轨迹族。通过上述方法研究立方刚度与分段刚度合成的组合刚度非线性能量阱耦合单自由度主系统的动力学特性。

    用于大规模星座的逆轨交会探测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5465475B

    公开(公告)日:2023-03-10

    申请号:CN202211359727.X

    申请日:2022-1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大规模星座的逆轨交会探测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属于卫星应用技术领域,包括:在探测卫星与目标卫星以相反的飞行方向飞行时,当探测卫星与第一目标轨道面上目标卫星之间的抵近距离处于设定的探测距离范围时,探测卫星对目标卫星依次进行探测;当第一目标轨道面上的所有目标卫星依次完成探测后,探测卫星利用地球扁率摄动从第一探测轨道面转移至第二探测轨道面,并当探测卫星与第二目标轨道面上目标卫星之间的抵近距离处于设定的探测距离范围时对处于第二目标轨道面上目标卫星依次进行探测;直至所有目标卫星完成探测,探测任务结束。该逆轨交会探测方法用于探测卫星与目标卫星逆向飞行时对所有目标卫星的抵近交会探测。

    梯度泡沫铝冲击抑制结构的全局优化设计方法、装置及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5713991A

    公开(公告)日:2023-02-24

    申请号:CN202211506392.X

    申请日:2022-11-28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梯度泡沫铝冲击抑制结构的全局优化设计方法、装置及介质;该方法包括:基于塑性冲击波理论,根据梯度泡沫金属结构的设计参数与动态压溃过程中的冲击参数之间的关系构建梯度泡沫金属结构在质量块高速冲击作用下的动态压溃过程模型;根据所述动态压溃过程模型中的冲击参数和梯度泡沫金属结构的设计参数构建用于评价缓冲效果的评价指标;基于所述评价指标和所述设计参数的约束条件构建梯度泡沫铝冲击抑制结构的全局优化模型;基于进化代数和种群中个体的适应度值确定自适应交叉概率和变异概率;将全局优化模型通过由所述自适应交叉概率和变异概率改进的遗传算法进行求解,获得梯度泡沫铝冲击抑制结构的最优设计参数。

    弱阻尼非线性能量阱系统能量耗散特性分析方法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713010A

    公开(公告)日:2023-02-24

    申请号:CN202211575542.2

    申请日:2022-12-08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弱阻尼非线性能量阱系统能量耗散特性分析方法和装置,该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建立有阻尼非线性能量阱系统模型;基于有阻尼非线性能量阱系统模型,建立弱阻尼非线性能量阱系统模型,并分析弱阻尼非线性能量阱系统的能量耗散特性;向弱阻尼非线性能量阱系统引入分段刚度建立弱阻尼分段刚度非线性能量阱系统,相应地,建立分段刚度建立弱阻尼分段刚度非线性能量阱系统的拓扑特征模型,并分析弱阻尼分段刚度非线性能量阱系统的能量耗散特性。本发明通过对分段刚度非线性能量阱系统耦合单自由度主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及振动抑制效果的研究,实现对弱阻尼分段刚度非线性能量阱系统的能量耗散特性分析。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