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837277A
公开(公告)日:2024-10-25
申请号:CN202410748993.4
申请日:2024-06-12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科技创新研究院)
IPC: G01N17/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低温盐雾‑高温氧化腐蚀的盐雾实验设备及方法,用于低温盐雾‑高温氧化腐蚀的盐雾实验设备,包括:盐雾箱、盐雾室、加热炉、制冷系统和温湿度箱;盐雾箱与盐雾室连通,用于产生盐雾并送入盐雾室中形成盐雾氛围;加热炉用于加热盐雾室;制冷系统用于对盐雾室制冷;温湿度箱与盐雾室连通,用于产生适宜湿度;温湿度箱与加热炉、制冷系统一起在盐雾室内产生需要的温湿度氛围。本发明实施例扩大了盐雾腐蚀装置的适用范围,对复杂服役环境的腐蚀有良好的模拟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291870A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410411422.1
申请日:2024-04-0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科技创新研究院)
IPC: C22C38/06 ,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44 , C22C38/48 , C22C38/50 , C22C30/00 , C22C33/04 , C21D1/00 , C21D6/00 , C21D8/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Sigma相弥散强化的耐蚀奥氏体不锈钢材料及制备方法,在Fe20Cr25NiNb奥氏体不锈钢的基础上,通过增加Cr+Al含量和调控热处理工艺,在奥氏体不锈钢基体内形成大量弥散分布的亚微米Sigma相,起到弥散强化作用,可以显著提高奥氏体不锈钢材料的力学强度;另一方面,在奥氏体不锈钢基础上添加一定量的Al和Ti元素,Al和Ti元素在高温氧化环境中易于形成致密的Al2O3和TiO2氧化膜,保护金属基体,从而提高奥氏体不锈钢材料的高温耐蚀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8703171A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410802114.1
申请日:2024-06-2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科技创新研究院) , 兴县经开区铝镁新材料研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白酒酒糟生物炭‑金属复合吸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吸波材料的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白酒酒糟生物炭‑金属复合吸波材料原料包括白酒酒糟生物炭‑金属复合材料和固化剂,所述白酒酒糟生物炭‑金属复合材料是以白酒酒糟生物炭为基体材料,采用原子层沉积法将金属纳米颗粒沉积在白酒酒糟生物炭表面得到的。本发明以白酒酒糟为生物炭原料,其内部微结构可以提高金属负载率,增强吸波特性,利用白酒酒糟和ALD法沉积Fe或Co金属所制得的吸波材料在4~18GHz频区都有明显的吸波效果,适合于规模工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8441169A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410497012.3
申请日:2024-04-2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科技创新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钛氧合金及其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将CP‑Ti粉末与TiO2粉末进行球磨混合,其中,所述CP‑Ti粉末与TiO2粉末的混合物含氧量为1.9~2.1wt.%;步骤S2,将CP‑Ti粉末与TiO2粉末球磨混合物进行放点等离子体烧结,烧结压力为30~50MPa,烧结温度为600~1200℃,保温30min后,随炉冷却。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改变烧结过程的烧结温度、烧结压力参数等,可以调控合金的致密度和力学性能,制备出不同致密度、强度和塑性的钛氧合金,以适应其在人体内实际多场景的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2664307B
公开(公告)日:2014-05-14
申请号:CN201210156003.5
申请日:2012-05-1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缝隙加载的多频印刷天线,它涉及一种多频印刷天线。本发明解决了传统的多频印刷天线具有尺寸大、结构复杂、谐振频率可控性差的缺点,限制了其在无线通信领域应用的问题。本发明的辐射单元和馈电结构由上至下印刷在介质板上,且辐射单元的底部镶嵌在馈电结构的顶端中部,馈电结构为共面波导馈电结构,辐射单元为倒三角形贴片,辐射单元的两腰上分别开有第一水平缝隙和第二水平缝隙,第一水平缝隙和第二水平缝隙上下并列设置,第一水平缝隙和第二水平缝隙距离馈电结构顶端的高度分别为h1=14.0mm-17.0mm和h2=9.0mm-13.0mm,第一水平缝隙和第二水平缝隙的宽度分别为w1=0.4mm-1.5mm和w2=0.5mm-2.0mm,第一水平缝隙和第二水平缝隙的长度分别为l1=9.0mm-14.0mm和l2=5.0mm-9.0mm。本发明可以应用于WLAN和WiMAX等通信系统中。
-
公开(公告)号:CN102610926A
公开(公告)日:2012-07-25
申请号:CN201210105041.8
申请日:2012-04-1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用于高空平台通信系统的介质透镜天线,它涉及无线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用于高空平台通信系统的介质透镜天线。该装置解决目前高空平台通信系统的天线质量大、体积大、制作工艺复杂的问题。介质透镜球与八木天线单元的介质板连接并制成一体,采用平衡微带线对天线馈电,第二用于馈电的平衡微带线设在介质板的后侧壁上,第一用于馈电的平衡微带线的一端与两个有源振子中的一个连接,第一用于馈电的平衡微带线的另一端同时连接两个反射器,第二用于馈电的平衡微带线的水平段通过金属填充物与两个有源振子剩余的一个连接。该介质透镜天线具有宽频带、高增益、定向辐射特性强和波束宽度窄特点,可用于未来的高空平台通信系统中。
-
公开(公告)号:CN101619999B
公开(公告)日:2011-07-06
申请号:CN200910072637.0
申请日:2009-08-0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轴重称载荷识别方法,通过对筋上应变的直接测量及其载荷识别算法,可以获得车辆的轴重、位置、轮距等特征信息。其特征为:一个轴重称由两块复合材料称体组成,两个称体对汽车车轮载荷的测量是同时进行的;每个称体通过三个应变传感器测量结构变形,三个传感器等间距布置,间距需大于载重汽车轮胎的轮辐宽度;通过应变测量结果反算载荷位置及大小,反算载荷大小是建立在简直梁力学模型基础上的,反算载荷位置是反算载荷大小的基础,判断出位置后,依据简直梁模型中,不同位置的计算公式,反算载荷。
-
公开(公告)号:CN101620787B
公开(公告)日:2010-10-27
申请号:CN200910072659.7
申请日:2009-08-0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高速公路超限预检系统。对在高速公路上正常行驶的车辆的动态检测,将超载嫌疑车辆与非超载车辆分开,牌照识别系统及情报板引导超限嫌疑车辆从匝道驶入超限检测站进行检测;而非超限车辆正常行驶。极大减轻超限检测站逢车必检的压力,提高执法效率。本发明包括以下部分:轴重称、牌照识别系统、情报板和载荷识别软件,轴重称采用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加筋结构;牌照识别系统由轴重称触发,对驶入称上车辆进行牌照识别;情报板根据轴重称获得的车辆轴重参数及牌照识别系统获得到的牌号数据综引导车辆进入指定车道;载荷识别软件可以对驶入称体随机位置的车轮进行行驶参数识别与记录,对比相关车辆标准,对车辆是否发生超载作出判断。
-
公开(公告)号:CN119358926B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411429568.5
申请日:2024-10-14
Applicant: 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6Q10/0631 , G06Q50/06 , G06F17/10 , G06F18/23 , G06Q10/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集成海上风机的离岸制氢平台容量规划方法,属于海上风电场工程规划技术领域,步骤如下:输入带规划海域一年以上的年风速曲线;利用风速‑功率转换曲线获得年功率曲线;按季度分类,对每个季度的曲线按照均值和方差利用k‑means方法进行聚类,获得初始典型周曲线;调整修正参数,使修正后的曲线和原始曲线特征参数一致;设定规划模型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并求解规划模型,获得最优容量结果。本发明能够准确评估待规划海域风机的发电能力并高效处理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变化性和季节性,确保了离岸制氢平台能有效满足待规划区域的氢气需求,促进可再生能源的综合利用,减少储能系统的设备损耗,提高系统经济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663704A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2310454481.2
申请日:2023-04-25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IPC: G06Q10/04 , G16C20/20 , G16C20/70 , G06Q50/26 , G06N3/0442 , G06N3/0985
Abstract: 对柴油机SCR系统尾排NOx浓度预测的方法,属于发动机排放控制领域。解决了现有缺少后处理开发中对SCR的尾排进行预测、以及现有尾气排放预测方法中,采用预实验确定模型的超参数,缺少对预测模型超参数进行优化的过程,导致预测结果准确度低的问题。本发明先构建数据集,确定数据集中每个样本由8个参数构成、以及对每个样本加注浓度输出标签;采用LSTM神经网络搭建SCR系统浓度预测模型;确定SCR系统浓度预测模型中待优化的超参数,并进行寻优,获得最优的SCR系统浓度预测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位于柴油机下游的SCR系统尾排NOx浓度进行预测。本发明主要用于对排放至空气中的尾排NOx浓度预测。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