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空变径多孔摩擦头及金属材料表面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626822B

    公开(公告)日:2014-08-06

    申请号:CN201210087905.8

    申请日:2012-03-29

    Abstract: 中空变径多孔摩擦头及金属材料表面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涉及一种搅拌摩擦焊的摩擦头及焊接方法,以解决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需将增强相预置在待加工材料中,导致材料在加工过程中,发生颗粒飞溅及推移,使得增强相分布不均的问题。焊具:上圆柱体和下圆柱体上下设置且制成一体,上圆柱体和下圆柱体沿轴线设有上孔道和中孔道,四个横向通孔均与中孔道相通,每个横向通孔与两个下竖孔道相通,变径片置于上孔道的底部,变径孔内径小于中孔道内径。方法:一、确定摩擦头的几何尺寸;二、添加增强相颗粒;三、调整摩擦头的倾斜角;四、对待处理工件表面进行搅拌摩擦加工,实现一道表面复合材料的制备。本发明用于金属材料表面复合材料层的制备。

    具有可测性功能的开关电源及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701303A

    公开(公告)日:2014-04-02

    申请号:CN201310738168.8

    申请日:2013-12-29

    Abstract: 具有可测性功能的开关电源及测试方法,属于电源领域,本发明为解决现有开关电源不具有可测试性,当电源出现故障时,存在人工测试流程复杂、测试时间长、维修保障困难、维修费用高等诸多问题。本发明涉及通用的开关电源,在开关电源中选择八个测试点,四个测试点取自变压器的初级侧,四个测试点取自变压器的次级侧,对八个电压进行处理后,发送给处理器,按TP4;TP5;TP1、TP2、TP3(组内并列);TP6、TP7、TP8(组内并列)的顺序进行判断,轻松获取故障信息,并在显示器上显示,让维修人员快速,准确地诊断故障,隔离出故障元器件。大量的减少了人工判断的工作量。

    一种具有追光传感器的太阳能发电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3151962A

    公开(公告)日:2013-06-12

    申请号:CN201310092714.5

    申请日:2013-03-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追光传感器的太阳能发电装置,本发明所述遮光筒固定在底座上的一侧,遮光筒的上端固定有发电装置的凸透镜,遮光筒内的下部设有追光传感器,底座的另一侧上固定有支柱,支柱的上端固定有步进电机和太阳能电池板,中央控制系统和储能系统均固定在底座上。通过实验,本发明与固定式光伏发电装置相比能提高效率约30%。与连续追光模式相比,本发明的发电效率差别不大,但由于采用了离散的追光模式,因而电机动作少,功耗和损耗都相应降低。与安装在太阳能电池板上的追光装置相比,本发明利用一个追光装置实现了一定范围内的太阳能电池板的自动追光,减少了电机的负载,同时降低了成本。

    一种风洞天平高精度光学定位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376377A

    公开(公告)日:2024-07-23

    申请号:CN202410638262.4

    申请日:2024-05-22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风洞天平高精度光学定位系统。本发明涉及风洞天平静态校准光学定位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系统包括:支撑系统、滑动系统、测量系统、天平系统和上位机;所述支撑系统用于支撑滑动系统和测量系统,通过滑动系统支持测量系统在X和Z坐标方向的平动位移,使测量系统和天平系统保持理想的测量距离,通过测量系统测量天平系统的实时位置变化,实现对天平校准过程中微小变形的测量。本发明的风洞天平高精度光学定位系统实现多自由度可控调节,最大程度实现激光位移计的精准测量,指导复位系统进行姿态精准控制,实现天平高精度体轴系静态校准,有利于提高天平的校准精度和准度。

    随机捆扎线缆束几何特性自动测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512496B

    公开(公告)日:2018-07-20

    申请号:CN201511023462.6

    申请日:2015-12-30

    Abstract: 随机捆扎线缆束几何特性自动测量方法,属于电磁计量领域。为了解决现有线缆束几何特性参数获取方法模型适用条件苛刻的问题。本发明分别建立了基于分形理论的随机捆扎线缆束模型、基于分形系数的线缆束外特性参数集、描述分形系数与阻抗特性关系的确定性前向模型以及前向模型的贝叶斯逆估计模型,结合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算法,利用线缆束外部阻抗特性实测数据,对贝叶斯逆估计模型进行求解,计算得到分形系数的最优估计,进而获得随机捆扎线缆束线间几何参数的分布特性。本方法适用于各类随机捆扎线缆束几何特性的测量。

    随机捆扎线缆束几何特性自动测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512496A

    公开(公告)日:2016-04-20

    申请号:CN201511023462.6

    申请日:2015-12-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9/00

    Abstract: 随机捆扎线缆束几何特性自动测量方法,属于电磁计量领域。为了解决现有线缆束几何特性参数获取方法模型适用条件苛刻的问题。本发明分别建立了基于分形理论的随机捆扎线缆束模型、基于分形系数的线缆束外特性参数集、描述分形系数与阻抗特性关系的确定性前向模型以及前向模型的贝叶斯逆估计模型,结合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算法,利用线缆束外部阻抗特性实测数据,对贝叶斯逆估计模型进行求解,计算得到分形系数的最优估计,进而获得随机捆扎线缆束线间几何参数的分布特性。本方法适用于各类随机捆扎线缆束几何特性的测量。

    中空送料摩擦头及金属材料表面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632334B

    公开(公告)日:2014-03-05

    申请号:CN201210087902.4

    申请日:2012-03-29

    Abstract: 中空送料摩擦头及金属材料表面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它涉及一种搅拌摩擦焊的摩擦头及焊接方法,以解决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需将增强相预置在待加工件中,导致加工过程中,发生颗粒飞溅及推移,使得增强相分布不均的问题。焊具:上圆柱体和下圆柱体上下设置且制成一体,下圆柱体的下端面为凹形轴肩面,上圆柱体和下圆柱体沿轴线设有上孔道、中孔道和下孔道,数个扇叶位于下孔道中,且数个扇叶均布安装在转轴上,转轴的输入端与遥控微型电动机的输出轴连接。方法:一、确定摩擦头的几何尺寸;二、添加增强相颗粒;三、调整摩擦头的倾斜角;四、对待处理工件表面进行搅拌摩擦加工,实现一道表面复合材料的制备。本发明用于金属材料表面复合材料制备。

    中空变径多孔摩擦头及金属材料表面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626822A

    公开(公告)日:2012-08-08

    申请号:CN201210087905.8

    申请日:2012-03-29

    Abstract: 中空变径多孔摩擦头及金属材料表面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涉及一种搅拌摩擦焊的摩擦头及焊接方法,以解决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需将增强相预置在待加工材料中,导致材料在加工过程中,发生颗粒飞溅及推移,使得增强相分布不均的问题。焊具:上圆柱体和下圆柱体上下设置且制成一体,上圆柱体和下圆柱体沿轴线设有上孔道和中孔道,四个横向通孔均与中孔道相通,每个横向通孔与两个下竖孔道相通,变径片置于上孔道的底部,变径孔内径小于中孔道内径。方法:一、确定摩擦头的几何尺寸;二、添加增强相颗粒;三、调整摩擦头的倾斜角;四、对待处理工件表面进行搅拌摩擦加工,实现一道表面复合材料的制备。本发明用于金属材料表面复合材料层的制备。

    一种风洞天平高精度光学定位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376377B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10638262.4

    申请日:2024-05-22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风洞天平高精度光学定位系统。本发明涉及风洞天平静态校准光学定位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系统包括:支撑系统、滑动系统、测量系统、天平系统和上位机;所述支撑系统用于支撑滑动系统和测量系统,通过滑动系统支持测量系统在X和Z坐标方向的平动位移,使测量系统和天平系统保持理想的测量距离,通过测量系统测量天平系统的实时位置变化,实现对天平校准过程中微小变形的测量。本发明的风洞天平高精度光学定位系统实现多自由度可控调节,最大程度实现激光位移计的精准测量,指导复位系统进行姿态精准控制,实现天平高精度体轴系静态校准,有利于提高天平的校准精度和准度。

    具有可测性功能的开关电源及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701303B

    公开(公告)日:2015-10-21

    申请号:CN201310738168.8

    申请日:2013-12-29

    Abstract: 具有可测性功能的开关电源及测试方法,属于电源领域,本发明为解决现有开关电源不具有可测试性,当电源出现故障时,存在人工测试流程复杂、测试时间长、维修保障困难、维修费用高等诸多问题。本发明涉及通用的开关电源,在开关电源中选择八个测试点,四个测试点取自变压器的初级侧,四个测试点取自变压器的次级侧,对八个电压进行处理后,发送给处理器,按TP4;TP5;TP1、TP2、TP3(组内并列);TP6、TP7、TP8(组内并列)的顺序进行判断,轻松获取故障信息,并在显示器上显示,让维修人员快速,准确地诊断故障,隔离出故障元器件。大量的减少了人工判断的工作量。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