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691539A
公开(公告)日:2010-04-07
申请号:CN200910071929.2
申请日:2009-04-3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50/1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木糖发酵产生乙醇的丝状真菌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微生物尖孢镰刀菌Fusarium xysporum CS-28是于2009年03月11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登记号为:CCTCC:M209040,命名为尖孢镰刀菌CS-28(Fusarium xysporum CS-28)的菌株。本发明的丝状真菌能直接利用木糖发酵产生乙醇,特别对纤维素水解后的可发酵糖类的充分利用提高良好途径。本发明的丝状真菌尖孢镰刀菌以木糖为原料进行发酵产生乙醇,最好的氮源是酵母提取物,但本发明的最好氮源选择与其乙醇产量相当的黄豆面,大大降低了原料成本,而且培养方式为静止培养(半好氧状态)省去了搅拌工序,减少了工艺成本,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1353652A
公开(公告)日:2009-01-28
申请号:CN200810137114.5
申请日:2008-09-12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角毛壳菌几丁质酶几丁质结合结构域(ChBD)缺失突变体及其基因和制备方法及所用引物,它涉及一种几丁质酶ChBD缺失突变体及其基因和制备方法及所用引物。本发明为几丁质酶ChBD的研究奠定了物质基础。本发明缺失突变体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4所示。本发明缺失突变体基因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本发明引物PM1、PM2、PX和PY的基因序列分别如SEQ ID NO:5、6、7和8所示。本发明通过融合PCR法获得缺失突变体基因,再通过转基因克隆技术获得缺失突变体。本发明为几丁质酶ChBD的研究奠定了物质基础,构建了几丁质酶ChBD缺失突变体。
-
公开(公告)号:CN105463008A
公开(公告)日:2016-04-06
申请号:CN201511029576.1
申请日:2015-12-3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N15/75 , C12N9/0006 , C12N9/1022 , C12N9/88 , C12N2800/101 , C12Y101/01001 , C12Y202/01006 , C12Y401/01043
Abstract: 一种利用纤维素发酵生产异丁醇工程菌的构建方法,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纤维素发酵生产异丁醇工程菌的构建方法。本发明是要提供一种利用纤维素发酵生产异丁醇工程菌的构建方法,本发明方法为:先PCR扩增苯丙酮酸脱羧酶基因aro10和乙醇脱氢酶基因adh2,通过双酶切与表达载体pMA5连接,在蜡样芽孢杆菌里构建了合成异丁醇的代谢途径,引入了外源基因adh2和aro10,过表达内源基因alsS,并敲除了竞争途径关键基因pflB与pta,本发明构建的利用纤维素发酵生产异丁醇工程菌能够高效生产异丁醇,最终产量可达到1.310g/L。本发明应用于生产异丁醇工程菌的构建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4087622A
公开(公告)日:2014-10-08
申请号:CN201410317335.6
申请日:2014-07-0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20/59
Abstract: 利用木质纤维素生物质联产丁醇和氢气的方法,它涉及产丁醇和氢气的方法。本发明要解决现有发酵产丁醇过程中底物成本高,底物发酵不彻底及底物转化效率低的问题。本发明以廉价的可再生有机废弃物木质纤维素作为底物,经处理后得到的葡萄糖水解液用于产丁醇发酵,在此过程中收集氢气及丁醇,丁醇发酵后剩余的未被利用的碳水化合物及木质纤维素预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半纤维素木糖液在产氢反应器中被继续利用转化为产物氢气。同时产氢发酵残夜中产生的乙酸丁酸又可回流到产丁醇发酵系统中强化丁醇产量。本发明不仅提高了底物的转化效率和系统的能源回收率,同时也大大降低单纯产丁醇或产氢后剩余废液带来的环境影响,在能源和环境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1353652B
公开(公告)日:2010-12-01
申请号:CN200810137114.5
申请日:2008-09-12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角毛壳菌几丁质酶几丁质结合结构域(ChBD)缺失突变体及其基因和制备方法及所用引物,它涉及一种几丁质酶ChBD缺失突变体及其基因和制备方法及所用引物。本发明为几丁质酶ChBD的研究奠定了物质基础。本发明缺失突变体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4所示。本发明缺失突变体基因序列如SEQID NO:3所示。本发明引物PM1、PM2、PX和PY的基因序列分别如SEQ IDNO:5、6、7和8所示。本发明通过融合PCR法获得缺失突变体基因,再通过转基因克隆技术获得缺失突变体。本发明为几丁质酶ChBD的研究奠定了物质基础,构建了几丁质酶ChBD缺失突变体。
-
公开(公告)号:CN101348797A
公开(公告)日:2009-01-21
申请号:CN200810137116.4
申请日:2008-09-12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角毛壳菌几丁质酶基因及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和用于克隆的引物,它涉及一种几丁质酶基因及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和用于克隆的引物。本发明旨在增加几丁质酶的种类,拓宽几丁质酶的获得途径。本发明角毛壳菌几丁质酶基因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角毛壳菌几丁质酶基因完整的开放读码框的基因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角毛壳菌几丁质酶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NO:3所示。用于克隆角毛壳菌几丁质酶基因的引物P1~P4的基因序列如SEQID NO:4~7所示。本发明角毛壳菌几丁质酶基因是一个新的几丁质酶基因,为酸性内切几丁质酶基因。
-
公开(公告)号:CN110269145B
公开(公告)日:2023-06-09
申请号:CN201910708566.2
申请日:2019-08-0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马铃薯淀粉工业副产物发酵生产细胞蛋白的工艺方法,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细胞蛋白的工艺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马铃薯淀粉工业副产物产量大,污染重,难处理的问题。工艺方法:一、将黑曲霉、乳杆菌和酵母菌均匀,得到复合菌群,复合菌群加入到发酵基料中培养,经干燥、粉碎后得到复合菌种;二、发酵罐中装有马铃薯淀粉工业副产物,向发酵罐中加入复合菌种,控制发酵过程的温度为26~32℃,发酵3~6天,得到发酵产物;三、将发酵产物排出进入固液分离器,固体产物经挤压后烘干粉碎。本发明生产细胞蛋白的复合菌群由黑曲霉、乳杆菌和酵母组成,以马铃薯淀粉工业副产物为原料,利用复合菌群转化纤维素、果胶等物质,提高饲料适口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269145A
公开(公告)日:2019-09-24
申请号:CN201910708566.2
申请日:2019-08-0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马铃薯淀粉工业副产物发酵生产细胞蛋白的工艺方法,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细胞蛋白的工艺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马铃薯淀粉工业副产物产量大,污染重,难处理的问题。工艺方法:一、将黑曲霉、乳杆菌和酵母菌均匀,得到复合菌群,复合菌群加入到发酵基料中培养,经干燥、粉碎后得到复合菌种;二、发酵罐中装有马铃薯淀粉工业副产物,向发酵罐中加入复合菌种,控制发酵过程的温度为26~32℃,发酵3~6天,得到发酵产物;三、将发酵产物排出进入固液分离器,固体产物经挤压后烘干粉碎。本发明生产细胞蛋白的复合菌群由黑曲霉、乳杆菌和酵母组成,以马铃薯淀粉工业副产物为原料,利用复合菌群转化纤维素、果胶等物质,提高饲料适口性。
-
公开(公告)号:CN104004794B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410289117.6
申请日:2014-06-2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利用混合纤维素酶粗酶液水解木质纤维素发酵制备正丁醇的方法,它涉及一种制备正丁醇的方法。本发明要解决现有生物发酵生产正丁醇过程中底物成本高,木质纤维素水解过程中商品酶的应用造成成本上升,以及单一菌种纤维素酶系比例失衡造成的酶活降低等问题。方法:将预处理木质纤维素应用源于绿色木霉和黑曲霉纤维素酶混合粗酶液进行生物酶法水解,得到的糖液加入氮源、无机盐和维生素后通入氮气除氧,接种丙酮丁醇梭菌种子液进行厌氧发酵生产正丁醇。本发明提高了纤维素酶解过程中生物酶的活性,降低了生物发酵生产正丁醇过程中底物和酶法水解的成本消耗,减少了设备损耗和环境污染问题;本发明中混合粗酶液糖化水解效率达到75%。
-
公开(公告)号:CN101381714B
公开(公告)日:2012-09-05
申请号:CN200810137427.0
申请日:2008-10-3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C12N9/46
Abstract: 一种葡聚糖酶的分离纯化的方法,它涉及了一种纤维素酶的分离纯化的方法。本发明解决了现有应用于棉织品水洗整理工艺中的纤维素酶存在应用时需要特定的酸性环境而影响产品的外观与质量的缺陷。本发明的葡聚糖酶用于降解羧甲基纤维素钠,它既具有内切酶的特性,也具有外切酶的特性,它的酶促反应最适pH值为8.0,酶促反应最适温度为55℃。本发明葡聚糖酶的分离纯化按照以下步骤进行:一、发酵粗酶液的预处理;二、柱层析;洗脱即得到葡聚糖酶。本发明的葡聚糖酶在中性或碱性的条件下保持着较高的酶活和良好的稳定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