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智能位置感知技术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可视化对位引导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550010A

    公开(公告)日:2021-03-26

    申请号:CN202011417220.6

    申请日:2020-12-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智能位置感知技术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可视化对位引导系统及方法,属于电动汽车无线充电领域。对位引导系统包括接收端,接收端设置在电动汽车上,包括车载接收端线圈、车载摄像头、WIFI通讯模块、可视化液晶显示屏、车载数据处理器、车载控制器和高速CAN通讯模块,车载接收端线圈设置在车底,可视化液晶显示屏、车载数据处理器、车载控制器和高速CAN通讯模块均与车载摄像头连接,车载摄像头与WIFI通讯模块连接。本发明不增设外部传感器或辅助线圈,仅依靠处理汽车自带的传统摄像头呈现的视觉参量以及测量无线充电耦合机构产生的电磁参量实现对电动汽车实现精准的智能位置感知。

    无线电能传输智能化异物检测系统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682654A

    公开(公告)日:2020-09-18

    申请号:CN202010393682.2

    申请日:2020-05-11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无线电能传输智能化异物检测系统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启动检测系统激励源;逐个接入单一检测线圈;判断检测信号是否位于安全阈值范围内,从而判断是否存在异物;判断异物尺寸是否超过安全检测尺寸;接入多个检测线圈;保持激励源输出信号频率与检测电路谐振频率同步;判断异物是否为金属;判断异物是否为活体生物,若是则驱离;判断异物是否为铁磁性金属或铁磁性合金,若是则停止充电。本发明相对于传统的异物检测系统,能够智能地根据异物的不同种类来控制充电过程继续或停止,且可以推断出异物的材料种类。

    无线电能传输异物检测与活体检测共用系统与识别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682653A

    公开(公告)日:2020-09-18

    申请号:CN202010393679.0

    申请日:2020-05-11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无线电能传输异物检测与活体检测共用系统与识别方法,所述系统包括:数字频率合成器、处理器、电阻Rin、运算放大器、模数转换器、带通滤波器、电阻Rp、并联谐振电容Cp和多个检测线圈Lk(k=1,2,n),所述数字频率合成器通过所述电阻Rin与所述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连接,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接地,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模数转换器和带通滤波器依次连接,所述电阻Rp、并联谐振电容Cp和多个检测线圈均并联在运算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和输出端上。本发明通过监测存在不同种类异物时多个谐振频率下检测线圈的阻抗特性变化趋势,从而提取出异物的有无及种类等信息,并同时实现活体异物与金属异物的检测。

    一种兼容双工作频点的拓扑结构原边电路、变压电路变压器和充电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360833A

    公开(公告)日:2022-11-18

    申请号:CN202210961987.8

    申请日:2022-08-11

    Abstract: 一种兼容双工作频点的拓扑结构原边电路、变压电路变压器和充电装置,涉及无线电能传输技术。为解决现有技术中为了满足额定传输功率大于22kW但不超过120kW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设备应当工作在19‑21kHz频段,额定传输功率不超过22kW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设备应当工作在79‑90kHz频段,存在的常规的无线充电系统难以支持两个频点下正常工作的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兼容双工作频点的拓扑结构原边电路,其特征在于,电路包括:电感Lf1、线圈Lp、电容Cp、电容Cf2、电容Cf1、电容Ca和电感La,电感Lf1与电容Cf1串联作为平衡模块,平衡模块、电容Cp和线圈Lp串联作为主路,电容Cf2作为支路与电容Cp和线圈Lp并联,电容Ca和电感La并联后串联在的支路中。适合应用于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设备。

    一种兼容双工作频点的拓扑结构原边电路、变压电路变压器和充电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360833B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210961987.8

    申请日:2022-08-11

    Abstract: 一种兼容双工作频点的拓扑结构原边电路、变压电路变压器和充电装置,涉及无线电能传输技术。为解决现有技术中为了满足额定传输功率大于22kW但不超过120kW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设备应当工作在19‑21kHz频段,额定传输功率不超过22kW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设备应当工作在79‑90kHz频段,存在的常规的无线充电系统难以支持两个频点下正常工作的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兼容双工作频点的拓扑结构原边电路,其特征在于,电路包括:电感Lf1、线圈Lp、电容Cp、电容Cf2、电容Cf1、电容Ca和电感La,电感Lf1与电容Cf1串联作为平衡模块,平衡模块、电容Cp和线圈Lp串联作为主路,电容Cf2作为支路与电容Cp和线圈Lp并联,电容Ca和电感La并联后串联在的支路中。适合应用于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设备。

    一种基于智能位置感知技术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可视化对位引导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550010B

    公开(公告)日:2022-02-11

    申请号:CN202011417220.6

    申请日:2020-12-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智能位置感知技术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可视化对位引导系统及方法,属于电动汽车无线充电领域。对位引导系统包括接收端,接收端设置在电动汽车上,包括车载接收端线圈、车载摄像头、WIFI通讯模块、可视化液晶显示屏、车载数据处理器、车载控制器和高速CAN通讯模块,车载接收端线圈设置在车底,可视化液晶显示屏、车载数据处理器、车载控制器和高速CAN通讯模块均与车载摄像头连接,车载摄像头与WIFI通讯模块连接。本发明不增设外部传感器或辅助线圈,仅依靠处理汽车自带的传统摄像头呈现的视觉参量以及测量无线充电耦合机构产生的电磁参量实现对电动汽车实现精准的智能位置感知。

    一种用于无线充电系统中异物危害消除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346637B

    公开(公告)日:2022-08-23

    申请号:CN202110692148.6

    申请日:2021-06-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无线充电系统中异物危害消除的方法,具体为启动异物检测系统,通过检测线圈所在支路的开关管进行控制,逐个接入单一检测线圈,得到检测信号;记录检测信号幅值,并逐个与检测信号安全阈值比较,判断是否所有检测信号幅值处于与检测信号安全阈值范围内,确定是否存在异物;当存在异物时,发出报警,将异物存在处及周围的检测线圈切换到对应的包含功率电阻的功率消耗电路或电流源上,实现被动或主动屏蔽,降低异物的涡流损耗和磁滞损耗,降低异物的发热情况;实时监测发射端表面所有区域的温度变化,防止异物温度超过安全阈值。本发明相对于传统的异物检测系统,能有效地提升系统的安全性以及充电进程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基于层间耦合的检测线圈结构及金属物体检测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253353B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110408113.5

    申请日:2021-04-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层间耦合的检测线圈结构及金属物体检测系统,其中,该检测线圈结构包括:上层子检测线圈和下层子检测线圈,上、下层子检测线圈结构相同、尺寸近似或相同,且彼此正交、检测线圈外边界、几何对称中心均完全重合;上层子检测线圈包括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端子,下层子检测线圈包括第五、第六、第七和第八端子,第一、第二端子连接,第七、第八端子连接,第三、第四端子分别与第五、第六端子连接,当线圈附近无金属物体时,上、下两层子检测线圈完全解耦,互感为零;反之附近存在时,该检测线圈结构可利用两层子检测线圈之间的互感耦合效应显著放大金属物体对检测线圈整体的阻抗变化,同时错位排布结构可进一步消除检测盲区。

    无线电能传输智能化异物检测系统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682654B

    公开(公告)日:2023-03-24

    申请号:CN202010393682.2

    申请日:2020-05-11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无线电能传输智能化异物检测系统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启动检测系统激励源;逐个接入单一检测线圈;判断检测信号是否位于安全阈值范围内,从而判断是否存在异物;判断异物尺寸是否超过安全检测尺寸;接入多个检测线圈;保持激励源输出信号频率与检测电路谐振频率同步;判断异物是否为金属;判断异物是否为活体生物,若是则驱离;判断异物是否为铁磁性金属或铁磁性合金,若是则停止充电。本发明相对于传统的异物检测系统,能够智能地根据异物的不同种类来控制充电过程继续或停止,且可以推断出异物的材料种类。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