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作用下可自拆的水密型连接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7698972B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410015054.9

    申请日:2024-01-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重力作用下可自拆的水密型连接结构,包括相互对接的上复材壳板和下复材壳板,上复材壳板包括上复材壳体和与上复材壳体一端相连的上复材板,下复材壳板包括下复材壳体和与下复材壳体一端相连的下复材板,上复材壳体与下复材壳体对接后形成封闭舱体,上复材板与下复材板对接后通过爆炸螺栓相连;下复材板包括间隔设置的内端板块和外端板块,内端板块一端与下复材壳体相接,内端板块另一端与外端板块之间通过预埋于两块板块布层间的薄膜相连,薄膜在水压作用下能贴敷在下复材板形成的凹槽处,使该处水压不形成结构破坏且实现上复材壳板与下复材壳板之间的水密封。本发明的连接结构可同时实现轻量化、水密性、快拆性及经济性。

    重力作用下可自拆的水密型连接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7698972A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410015054.9

    申请日:2024-01-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重力作用下可自拆的水密型连接结构,包括相互对接的上复材壳板和下复材壳板,上复材壳板包括上复材壳体和与上复材壳体一端相连的上复材板,下复材壳板包括下复材壳体和与下复材壳体一端相连的下复材板,上复材壳体与下复材壳体对接后形成封闭舱体,上复材板与下复材板对接后通过爆炸螺栓相连;下复材板包括间隔设置的内端板块和外端板块,内端板块一端与下复材壳体相接,内端板块另一端与外端板块之间通过预埋于两块板块布层间的薄膜相连,薄膜在水压作用下能贴敷在下复材板形成的凹槽处,使该处水压不形成结构破坏且实现上复材壳板与下复材壳板之间的水密封。本发明的连接结构可同时实现轻量化、水密性、快拆性及经济性。

    横向扩张型拉伸与压缩状态下泊松比异号的力学超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7153302A

    公开(公告)日:2023-12-01

    申请号:CN202311092315.9

    申请日:2023-08-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横向扩张型拉伸与压缩状态下泊松比异号的力学超结构,其横向扩张型组合六边形结构单元的四根外斜杆与中间两根长立杆组成外凸六边形,四根内斜杆与中间两根长立杆组成内凹六边形,上、下端的两外斜杆的铰点与两内斜杆的铰点之间分别通过一根短立杆连接;外斜杆与内斜杆的中部均设有复合铰链,复合铰链包括四根短杆,四根短杆首尾依次铰接相连形成可折叠或展开的四边形,两个相对设置的铰点分别与外斜杆/内斜杆相连,在初始状态下,复合铰链呈折叠状态且垂直于外斜杆/内斜杆,此时复合铰链只能承受压力而不能承受拉力。本发明能够实现面内拉伸或压缩状态下均表现为横向扩张的横截面变形特征,且材料利用率较高、泊松比绝对值较大。

    一种复合材料梯架及跳板

    公开(公告)号:CN217575532U

    公开(公告)日:2022-10-14

    申请号:CN202221589993.7

    申请日:2022-06-2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复合材料梯架,包括复合材料底板、复合材料侧梁、复合材料立柱、复合材料套管、金属连接套筒;复合材料侧梁设置于复合材料底板的两侧,复合材料立柱设置于复合材料侧梁与复合材料底板之间,复合材料立柱上端与复合材料侧梁之间通过复合材料套管连接,复合材料底板与复合材料立柱下端的连接处预埋有金属连接套筒,复合材料立柱下端与金属连接套筒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高性能复合材料为跳板提供刚度支撑,采用梯形框架为梯架提供刚度;复合材料侧梁与复合材料立柱之间采用复合材料套管胶接连接,增强了侧梁的稳定性;复合材料底板与复合材料立柱之间通过金属连接套筒采用胶接加螺钉连接的方式连接,有效避免了极端情况下的失稳风险。

    船用大厚度夹芯复合材料构件的修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459546A

    公开(公告)日:2021-10-01

    申请号:CN202110611983.2

    申请日:2021-06-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船用大厚度夹芯复合材料构件的修复方法,包括S1、缺陷评估:确定缺陷发生区域及缺陷类型,根据缺陷发生区域和缺陷类型评估损伤等级;S2、缺陷修复方案的确定:根据损伤等级,形成缺陷修复方案;S3、原材料的准备:准备与受损复合材料构件相同牌号的制备原材料;S4、修复:根据不同缺陷的不同修复方案,对受损复合材料构件进行修复;S5、修复效果检验:采用专业仪器对修复效果进行检测,若检测合格则完成修复;若检测不合格则重复步骤S1‑S4,直至检测合格为止。本发明针对不同缺陷等级制定不同的修复方案,存在较轻损伤Ⅱ、较严重损伤Ⅲ和严重损伤Ⅳ时,采用真空成型修复,保证了修复后的构件强度及内部质量。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