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220853486U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322471083.X
申请日:2023-09-12
Applicant: 吉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 ,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1B11/16
Abstract: 一种用于沥青路面车辙监测用的分布式光纤传感器,属于道路结构智能化监测领域。解决了现有对沥青路面车辙变形监测无法对路面结构内部不同深度、不同层位的车辙变形进行测试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中性层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光纤,封装外壳A和封装外壳B分别扣设在两个光纤的外侧构成封装保护壳;两个光纤均呈矩形方波,且端部呈圆弧过度,两个光纤的两端均从侧面延伸至封装保护壳的外侧,所述两个光纤的两端均套接有铠装线缆;中性层、封装外壳A和封装外壳B上均对应开有通孔;所述通孔位置位于方波的波峰和波谷之间,且等间隔设置。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沥青路面车辙监测。
-
公开(公告)号:CN110484010A
公开(公告)日:2019-11-22
申请号:CN201910864589.2
申请日:2019-09-12
Applicant: 吉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道路用生物基橡胶改性沥青,由包括以下组分的物料制成:基质沥青20重量份~80重量份;生物沥青5重量份~60重量份;废旧橡胶粉10重量份~40重量份;含硫稳定剂1重量份~5重量份;分散剂3重量份~10重量份;油性剂1重量份~5重量份;聚磷酸1重量份~3重量份;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1重量份~10重量份。该道路用生物基橡胶改性沥青采用特定含量组分,实现较好的相互作用,得到的道路用生物基橡胶改性沥青具有良好的综合路用性能,并且充分利用生物沥青、废旧橡胶粉等材料,既可以解决橡胶沥青粘度大易离析的问题,又可大幅提高可再生废旧材料在道路工程中利用比例,节约不可再生资源,从而能够实现道路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
公开(公告)号:CN119989789A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510063297.4
申请日:2025-01-15
IPC: G06F30/23 , G06T17/00 , G06F119/14
Abstract: 一种沥青混合料线性及非线性黏弹性模型有限元数值实现方法,属于沥青混合料的本构行为技术领域。本发明针对沥青混合料线性及非线性黏弹性模型目前没有通用可行的数值计算方法的问题。它基于拉普拉斯变换获取沥青混合料线性及非线性黏弹性模型的复频域模量表达式;然后通过时域和复频域等价代换构建一维形式模型应力应变最低阶微分表达式;基于GL离散应力应变微分形式中的微分项,构建离散形式模型应力更新表达式;基于常或非常泊松比假设和增量迭代法,推导三维形式模型应力更新表达式和雅可比矩阵表达式;基于ABAQUS中的子程序开发接口,利用FORTRAN开发用户材料子程序实现有限元数值计算。本发明实现了沥青混合料黏弹性模型的有限元数值计算。
-
公开(公告)号:CN118516889B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410752982.3
申请日:2024-06-12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E01C19/10
Abstract: 一种自动化混合料再生拌和装置及拌和方法,它涉及沥青混合料拌和领域。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再生沥青混合料拌和方式和拌和装置所制备的沥青混合料容易存在拌和不均匀、新旧沥青混溶不充分的问题。本发明的固体预热装置和液体预热装置至少安装在拌和装置的一端,进料称料装置向右下方倾斜安装在固体预热装置的下方并向拌和装置进行供料,喷洒装置的一端安装在液体预热装置上,喷洒装置的另一端朝向拌和装置并向拌和装置内部进行新沥青或再生剂的喷洒,净化装置安装在拌和装置的右侧并对拌和装置内的烟气进行净化。对RAP、新集料、再生剂或新沥青进行预热;预拌和;喷洒拌和;对拌和过程中产生的烟气进净化;出料。本发明用于沥青混合料再生拌和。
-
公开(公告)号:CN118111875B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410242598.9
申请日:2024-03-0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X‑Ray CT技术的橡胶沥青中胶粉标记及其沉降的追踪测试方法,它涉及公路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橡胶沥青储存及运输过程中胶粉随着时间在空间上分布与沉降情况无法直观观察和测定的问题。本发明步骤一:制备样品:采用基于X‑Ray CT技术的橡胶沥青中胶粉标记的方法制备橡胶沥青试样;步骤二:热储存实验;步骤三:X‑Ray CT扫描;步骤四:三维重构:采用图像处理软件或者编程软件将步骤三中X‑Ray CT扫描所得的图像进行三维重构,重构后的结构可清晰表征橡胶沥青中胶粉的分布以及热储存过程中胶粉的沉降路径;步骤五:计算胶粉沉降速率。本发明用于橡胶沥青中胶粉标记及其沉降的追踪测试。
-
公开(公告)号:CN117871283A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410061173.8
申请日:2024-01-1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测试沥青混合料抗反射裂缝性能的室内试验方法,它涉及道路工程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沥青混合料抗反射裂缝性能室内试验存在成本高、以及无法客观评价沥青混合料对反射裂缝的抑制能力的问题。本发明的步骤一:制作路面结构组合试件;步骤二:试件养生:将组合试件放入环境箱内进行养生4h以上;步骤三:组装试件夹具;步骤四:进行加载试验:所述加载试验为重复加载试验,确定加载模式和加载频率后,将应变片(B‑2)连接应变解调仪,将步骤一中的组合试件安装在组装试件夹具内,并向试件夹具左侧连杆组件与右侧连杆组件上部的圆杆施加竖向荷载;步骤五:抗反射裂缝性能评价。本发明用于沥青混合料抗反射裂缝性能试验。
-
公开(公告)号:CN117362927A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311336085.6
申请日:2023-10-1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感知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碳系导电材料与树脂基聚合物材料搅拌混合,抽真空处理后,加入固化剂,搅拌混合,抽真空处理,得到混合物;S1中,所述碳系导电材料为石墨和碳纤维;S2、将混合物注入模具中,固化成型,得到自感知材料。本发明通过碳纤维与石墨的复合作为导电材料,通过在基体材料中均匀分散,形成导电网络,能够在5000‑30000με范围内达到电阻随应变均具有明显的变化趋势,具有导电性能稳定、价格较为经济等优势,且本发明开发的自感知材料具有良好的屈服强度和弹性模量,能够与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凝土结构的刚度匹配,使用寿命长,耐久性好。
-
公开(公告)号:CN116451471A
公开(公告)日:2023-07-18
申请号:CN202310414353.5
申请日:2023-04-1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6F30/20 , G06Q10/0637 , G06F17/10
Abstract: 一种基于使用性能的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及选择方法,涉及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领域。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方法存在的主观性过强和对试验条件要求较高等问题。本发明包括:构建级配曲线库;基于级配曲线参数获取级配对应沥青混合料的高低温性能评价指标CA比,水稳定性能评价指标FAC、FAf、施工和易性评价指标EPSR;获取CA比得分及权重、FAC与FAf平均值得分、降水量权重、冻融循环指数权重、EPSR得分及权重;将CA比权重、降水量权重、冻融循环指数权重归一化,利用归一化后的CA比权重、降水量权重、冻融循环指数权重、EPSR权重和CA比得分、FAC与FAf平均值得分、EPSR得分获取总得分S,获取级配曲线库中S最大的级配。本发明用于获取考虑环境参数的最优级配。
-
公开(公告)号:CN115512796A
公开(公告)日:2022-12-23
申请号:CN202211226870.1
申请日:2022-10-0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抗高温车辙的AC型机场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它涉及一种AC型机场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现行设计方法无法通过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来针对性避免道面发生车辙破坏的问题。方法:步骤一、原材料选择;步骤二、矿料级配设计;步骤三、最佳级配确定;步骤四、试验沥青用量选择;步骤五:最佳沥青用量计算;步骤六、最佳沥青用量检验;步骤七、性能验证。本发明采用的高温压缩强度能够反映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在配合比设计阶段针对性提升道面结构的抗车辙能力,并且设计的沥青混合料在后期不需要进行高温性能检验,从而提高了工程效率。本发明可获得一种基于抗高温车辙的AC型机场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5479884A
公开(公告)日:2022-12-16
申请号:CN202211067401.X
申请日:2022-09-0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1N17/00
Abstract: 考虑冻融及老化对沥青混合料性能影响的试验及评价方法,属于工程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方案包括以下步骤:制备沥青混合料试件;确定冻融循环及老化试验参数;在冻融循环的融化过程中同时进行老化试验;对经过冻融循环及老化试验后的沥青混合料试件进行频率扫描试验,得到沥青混合料复数模量随加载频率的变化曲线;利用复数模量的理论公式,对得到的复数模量随加载频率的变化曲线进行拟合,定义高温稳定性影响参数和低温抗裂性影响参数GW(n,t)及DW(n,t),GW(n,t)及DW(n,t)值越大,表明冻融循环及老化作用对沥青混合料的耐久性影响越大,沥青混合料的性能越不稳定,耐久性越差。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