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538649B
公开(公告)日:2020-04-10
申请号:CN201811476765.7
申请日:2018-12-0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磁流变液体的轴向可移动挤压式多层圆筒离合器,由输入组、输出组、弹簧活塞组构成。输入组包括输入轴和电磁线圈等。输出组包括输出轴内轴、输出轴外轴和电机等,输出轴内轴通过直线轴承支撑在输出轴外轴内侧的空腔中,输出轴外轴和输出轴内轴通过类花键齿结构配合,输出轴内轴末端与电机的输出涡轮配合;电机转动时带动输出轴内轴做轴向的移动,从而使输入轴与输出轴构成的环形空腔的长度和相邻面积发生改变。活塞凸轮组包括固定在输出轴外轴上的活塞和四根弹簧,活塞开有泄流孔,四根弹簧两侧分别与活塞头部和内壁连接。当活塞头部受到磁场力而向左移动时,其可以挤压环形空腔内的磁流变液体,提升离合器传递力和力矩的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06987863A
公开(公告)日:2017-07-28
申请号:CN201710152042.0
申请日:2017-03-1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10/234 , C25C1/24 , C25C7/02 , C25D3/562 , C25D17/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单脉冲电沉积光亮双相双峰纳米晶镍钴合金的制备工艺。具体步骤是:电镀前先将电镀液经活性炭吸附除杂和电解除杂,然后在霍尔槽装置中进行预镀试验确定光亮双相双峰镍钴合金镀层的条件。在PH值稳定在2~5之间,浓度为硫酸镍50~70g/L、氯化镍40~60g/L、硫酸钴40~50g/L为主盐的镀液中进行电镀,以可溶性镍板经表面处理后作为阳极,不锈钢经表面处理后作为阴极,采用单脉冲电沉积光亮双相双峰纳米晶镍钴合金的镀层,其中电沉积时间为2h~4h,脉冲电流密度为2.5~3A/dm2,占空比为20%~40%,周期为1~2ms,搅拌速度为100~500r/min。该方法制得的镍钴合金镀层表面光亮,结构致密,结晶细致,平整性好,无裂纹,且具有很好的耐腐蚀性能和较高的强度和塑性。
-
公开(公告)号:CN106756852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710013738.5
申请日:2017-01-09
Applicant: 吉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3C14/35 , C23C14/165
Abstract: 一种不同相结构的纳米晶金属钴薄膜的制备方法,尤其是采用可程式直流磁控溅射法并通过控制占空比和溅射功率来制备纯FCC和HCP相及其混合相的纳米晶钴薄膜。溅射电源采用可程式直流电源,溅射靶材为纯度达到99.9wt%以上的钴靶,衬底为单晶Si片(100),在沉积之前,将Si片清洗,真空室的本底真空抽至3‑5x10‑4Pa以上,溅射室内通入高纯氩气,工作压强设置为1.5‑2Pa,衬底的温度保持为室温;占空比为50%,溅射功率150‑200W,制备纯HCP相薄膜;占空比为67%,溅射功率为150‑200W,制备FCC和HCP混合相钴薄膜;占空比为100%,溅射功率为150‑200W,制备纯FCC相薄膜。本发明操作简单,重复性好,实现效果良好。
-
公开(公告)号:CN109578460B
公开(公告)日:2020-07-28
申请号:CN201811476759.1
申请日:2018-12-0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磁流变液体的梯形内壁圆筒式联轴器,由输入组和输出组构成,输入组包括输入轴、输入端壳体和电磁线圈等;输出组包括输出轴、弹簧和输出端壳体等。输入轴末端的凹槽与输出轴末端的凸起配合,输入轴外圆周的梯形齿与输出轴内圆侧的梯形槽配合,配合面中均充满磁流变液,输入端壳体和输出端壳体连接密封。本发明联轴器中设有梯形齿‑梯形槽结构,并在轴向增加弹簧,增加了水平隔振效果,减小了联轴器工作时的振动与噪声;同时,具有结构简单,加工维修方便等优点,适用于非大功率场所,不需要精密的设计和加工的部件就能到达好的隔振效果。本发明解决了汽车联轴器在传递力和力矩的过程中机械接触所产生的振动和噪声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9915533B
公开(公告)日:2020-06-30
申请号:CN201910241456.X
申请日:2019-03-2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磁流变液体的多惯性通道半主动控制液压悬置,由悬置壳体组和惯性通道板组构成,悬置壳体组包括橡胶主簧、橡胶底膜、波纹管弹簧、环形密封圈和磁流变液体,惯性通道组包括惯性通道板、电磁线圈、隔磁条和线圈密封圈。位于悬置壳体、线圈密封圈和惯性通道板间的波纹管弹簧和惯性通道板组成的动力减振器可衰减作用于惯性通道板上的振动能量,惯性通道板上对称设有四个独立的惯性通道,四个独立的电磁线圈内电流的大小和有无可被独立控制,进而由控制每个线圈内电流的大小来动态的控制每个惯性通道内阻尼的大小,实现悬置能吸收的振动能量从低频覆盖到高频,降低来自发动机等零部件的振动能量对车辆的影响,提高汽车的乘坐舒适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701236A
公开(公告)日:2020-01-17
申请号:CN201911009882.7
申请日:2019-10-23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F16F9/5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磁流变弹性体的半主动控制发动机悬置,包括:悬置壳体,其具有顶部开口;惯性通道板,其为环形,并且设置在悬置壳体中,惯性通道板的外缘部与悬置壳体固定连接;解耦膜,其固定设置在惯性通道板的中心处;橡胶底膜,其外缘部沿周向固定连接在惯性通道板底部及壳体内壁之间;橡胶主簧,其固定连接在顶部开口处,并且与悬置壳体以及橡胶底膜围合形成封闭空腔;其中,惯性通道板和解耦膜将空腔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连接杆,其与橡胶主簧同轴固定连接,并且连接杆的一端延伸至第一腔室内;第一环形永磁铁,其设置在第一腔室内,并且同轴固定连接在连接杆上;第二环形永磁铁,其设置在第二腔室内,并且固定连接在惯性通道板上。
-
公开(公告)号:CN109578460A
公开(公告)日:2019-04-05
申请号:CN201811476759.1
申请日:2018-12-0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磁流变液体的梯形内壁圆筒式联轴器,由输入组和输出组构成,输入组包括输入轴、输入端壳体和电磁线圈等;输出组包括输出轴、弹簧和输出端壳体等。输入轴末端的凹槽结构与输出轴末端的凸起结构配合,输入轴外圆周的梯形齿与输出轴内圆侧的梯形槽配合,配合面中均充满磁流变液,输入端壳体和输出端壳体连接密封。本发明联轴器中设有梯形齿-梯形槽结构,并在轴向增加弹簧,增加了水平隔振效果,减小了联轴器工作时的振动与噪声;同时,具有结构简单,加工维修方便等优点,适用于非大功率场所,不需要精密的设计和加工的部件就能到达好的隔振效果。本发明解决了汽车联轴器在传递力和力矩的过程中机械接触所产生的振动和噪声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9538649A
公开(公告)日:2019-03-29
申请号:CN201811476765.7
申请日:2018-12-0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磁流变液体的轴向可移动挤压式多层圆筒离合器,由输入组、输出组、弹簧活塞组构成。输入组包括输入轴和电磁线圈等。输出组包括输出轴内轴、输出轴外轴和电机等,输出轴内轴通过直线轴承支撑在输出轴外轴内侧的空腔中,输出轴外轴和输出轴内轴通过类花键齿结构配合,输出轴内轴末端与电机的输出涡轮配合;电机转动时带动输出轴内轴做轴向的移动,从而使输入轴与输出轴构成的环形空腔的长度和相邻面积发生改变。活塞凸轮组包括固定在输出轴外轴上的活塞和四根弹簧,活塞开有泄流孔,四根弹簧两侧分别与活塞头部和内壁连接。当活塞头部受到磁场力而向左移动时,其可以挤压环形空腔内的磁流变液体,提升离合器传递力和力矩的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2503113B
公开(公告)日:2021-08-06
申请号:CN202011478804.4
申请日:2020-12-1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F16D37/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磁流变液体的自调节矩形限位式离合器,由切断或传递发动机输出动力的动力传递机构、限制从动盘左右位置的限位装置以及根据磁流空腔中磁流变液体的状态对电磁线圈中电流做出调整的自调节装置构成,解决了离合器在传递力和力矩时的抖动和冲击问题,实现工作状态自调节,提高了离合器的寿命。动力传递机构中的飞轮和从动盘设计成矩形凹槽凸台结构,增大了配合的间接接触面积,它们相配合形成的的磁流空腔中充斥着磁流变液体。当电磁线圈通电后,自调节装置可保证电磁线圈中产生合适的电流,从而离合器中产生合适的磁场强度,磁流空腔中的磁流变液体由类液体变为类固体,飞轮与从动盘相邻面上剪切力使飞轮带动从动盘同步转动。
-
公开(公告)号:CN109944906B
公开(公告)日:2020-07-28
申请号:CN201910241459.3
申请日:2019-03-2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磁流变液体的半主动控制变惯量双质量飞轮,旨在克服现有双质量飞轮阻尼不可控或可调节阻尼范围较小的问题。其包括初级飞轮组件、次级飞轮组件、励磁装置、阻尼液室组件、磁流变液体、内转子、两个变惯量圆盘和两个弧形弹簧;初级飞轮组件通过轴承分别支撑在第二飞轮连接轴和次级飞轮组件上,次级飞轮组件与第二飞轮连接轴配合;传力板与第二飞轮刚性连接,两个弧形弹簧对称安装在初级飞轮组件的两个弧形凹槽内;内转子和两个变惯量圆盘与第二飞轮连接轴配合,阻尼板与阻尼液室壳体上的阻尼卡槽配合形成多层流体间隙,阻尼液室上壳体和阻尼液室下壳体通过截面处的壳体延伸板实现连接,励磁装置固定在阻尼液室壳体的外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