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872389B
公开(公告)日:2019-12-27
申请号:CN201710279628.3
申请日:2017-04-26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1N21/35
Abstract: 一种采用纳米级铝掺杂氧化锌作为基底进行SEIRAS检测的方法,属于纳米材料与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采用纳米级铝掺杂氧化锌材料作为基底,在中红外光谱指纹区1300~600cm‑1范围对探针分子进行表面增强红外吸收光谱(SEIRAS)检测的新方法。包括铝掺杂氧化锌AZO纳米材料合成、探针分子的表面修饰、以该AZO纳米材料作为新型SEIRAS基底对探针分子进行SEIRAS检测三部分。通过增强基底的使用,检测吸附到AZO纳米材料表面的SEIRAS信号比探针分子本体的红外信号明显增强,增强因子可以达到103。
-
公开(公告)号:CN107987701A
公开(公告)日:2018-05-04
申请号:CN201711328128.0
申请日:2017-12-13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C09D175/04 , C09D5/26 , C09D5/32 , C09D7/63 , C03C17/00
Abstract: 一种铝掺杂氧化锌(AZO)纳米粒子温敏材料涂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属于纳米材料与应用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包括四个步骤,分别为功能AZO纳米粒子的制备、涂料的制备、涂层的制备及温敏涂层的表征。本发明将AZO纳米粒子粉体在特定的有机高分子溶剂中进行分散,通过把AZO纳米粒子稳定地分散在水性或油性溶液中,再与树脂配置成具有节能环保、光学及温敏特性的多功能涂料,成功地解决了AZO纳米粒子作为窗口涂层材料的稳定性的问题。当铝的摩尔掺杂量为3%时具有最佳的载流子密度,且AZO纳米粒子温敏材料的粒子直径在10~150nm时具有相似的性质,都可以在可见光区具有高的透过率,同时在红外光区随着温度的变化而选择性地阻隔和透过红外光。
-
公开(公告)号:CN109380304B
公开(公告)日:2020-12-01
申请号:CN201811430130.3
申请日:2018-11-2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一种抗植物腐烂病的氧化物纳米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属于纳米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以经巯基吡啶修饰的锑掺杂氧化锡(ATO)、铟掺杂氧化锡(ITO)、铝掺杂氧化锌(AZO)、铟掺杂氧化镉(ICO)等纳米粒子作为新型抗菌剂的制备和应用,这类材料在纳米粒子的表面产生近、中红外等离激元共振现象。本发明合成并研究了一种新型无机抗菌药剂,以ATO、ITO、AZO、ICO等纳米粒子为主要成分,经巯基吡啶修饰,加入其它助剂,利用纳米结构特性制成新型抗腐烂病药剂。本发明基于等离激元共振机理,可实现长期灭菌抗病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7101967A
公开(公告)日:2017-08-29
申请号:CN201710279620.7
申请日:2017-04-26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一种应用ITO纳米材料作为红外光谱合频区表面增强基底的方法,属于纳米技术与新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以半导体纳米材料或薄膜氧化铟锡(ITO)为基底,在红外光谱合频区(波长范围0.7~7.7μm)对探针分子进行表面增强近红外(SENIR)和表面增强红外吸收光谱(SEIRAS)检测的创新方法。包括等离激元共振纳米材料ITO的合成、探针分子表面修饰制备、以ITO纳米粒子、薄膜或溶胶材料为新型SENIR和SEIRAS基底对探针分子进行SENIR和SEIRAS检测三部分。通过增强基底的使用,检测吸附到ITO纳米材料表面的SENIR和SEIRAS信号比探针分子本体的合频区红外信号明显增强,增强因子可以达到104。这种方法为SEIRAS效应的研究拓宽了基底材料的选择范围;是一个对红外光谱检测功能的全新拓展。
-
公开(公告)号:CN107084968A
公开(公告)日:2017-08-22
申请号:CN201710222174.6
申请日:2017-04-07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1N21/6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1/658
Abstract: 一种利用分子模板增强试剂提升SERS基底检测灵敏度的方法,属于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方法实现了待测分子在传统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基底上提升2个数量级的超痕量检测,使SERS的检测灵敏度大幅度提高,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其是将表面自组装或蒸镀有金或银纳米粒子的SERS基底置于探针分子的乙醇溶液中浸泡20~30小时后取出;然后配置10‑4~10‑6M的正己硫醇的乙醇溶液,将上述基底浸泡在正己硫醇的乙醇溶液中4~10小时后用乙醇清洗,氮气吹干,得到构筑有分子模板的SERS基底;SERS测试结果表明利用分子模板增强试剂有效地提升了SERS基底检测灵敏度。本发明为进一步研究SERS的机理提供实验依据,同时也为发展SERS成为材料表面特殊性质的表征工具奠定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09380304A
公开(公告)日:2019-02-26
申请号:CN201811430130.3
申请日:2018-11-2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一种抗植物腐烂病的氧化物纳米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属于纳米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以经巯基吡啶修饰的锑掺杂氧化锡(ATO)、铟掺杂氧化锡(ITO)、铝掺杂氧化锌(AZO)、铟掺杂氧化镉(ICO)等纳米粒子作为新型抗菌剂的制备和应用,这类材料在纳米粒子的表面产生近、中红外等离激元共振现象。本发明合成并研究了一种新型无机抗菌药剂,以ATO、ITO、AZO、ICO等纳米粒子为主要成分,经巯基吡啶修饰,加入其它助剂,利用纳米结构特性制成新型抗腐烂病药剂。本发明基于等离激元共振机理,可实现长期灭菌抗病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6872389A
公开(公告)日:2017-06-20
申请号:CN201710279628.3
申请日:2017-04-26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1N21/35
Abstract: 一种采用纳米级铝掺杂氧化锌作为基底进行SEIRAS检测的方法,属于纳米材料与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采用纳米级铝掺杂氧化锌(AZO)材料作为基底,在中红外光谱指纹区1300~600cm‑1范围对探针分子进行表面增强红外吸收光谱(SEIRAS)检测的新方法。包括铝掺杂氧化锌AZO纳米材料合成、探针分子的表面修饰、以该AZO纳米材料作为新型SEIRAS基底对探针分子进行SEIRAS检测三部分。通过增强基底的使用,检测吸附到AZO纳米材料表面的SEIRAS信号比探针分子本体的红外信号明显增强,增强因子可以达到103。这种方法可以得到更多材料表面和探针分子的结构和相互作用的信息,为研究SEIRAS效应的机理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同时也为发展SEIRAS效应成为材料表面的通用表征工具奠定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2656764B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011582522.9
申请日:2020-12-2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A61K9/127 , A61K31/337 , A61K31/555 , A61K33/243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紫杉醇铂类共载靶向长循环脂质体及应用,该脂质体是由紫杉醇、铂类药物、DSPE‑PEG2000‑ES靶向片段、mPEG2000‑DSPE长效片段和卵磷脂和胆固醇反应形成的;其中,所述铂类药物包含:顺铂、奥沙利铂和卡铂中的任意一种。本发明的紫杉醇铂类共载靶向长循环脂质体,其中靶向片段作为特异性识别雌激素受体的片段,特异性识别并结合SKOV3细胞表面的雌激素受体,增加脂质体的摄取;长效片段减少了脂质体与体内白蛋白及网状内皮系统的捕获干扰,延长脂质体在体内的循环时间;该脂质体对SKOV3细胞的IC50值为0.20~0.23μM,抑瘤率为65~90%,具有很好的抗卵巢癌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8946793B
公开(公告)日:2021-04-20
申请号:CN201810809902.8
申请日:2018-07-23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C01G9/02 , C01G15/00 , C01G11/00 , B82Y40/00 , C09D5/14 , C09D133/08 , C09D101/28 , C09D7/61 , C09D7/63 , C08F220/18 , C08F220/14 , C08F220/06
Abstract: 一种近、中红外等离激元共振纳米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在抗菌抑霉方面的应用,属于纳米材料与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铝掺杂氧化锌、锡掺杂氧化铟、镓掺杂氧化锌、铟掺杂氧化镉、铟掺杂氧化锌、锑掺杂氧化锡、氟掺杂氧化锡、氧化镓等纳米粒子。本发明利用量子效应、小尺寸效应和纳米材料特殊结构,在纳米粒子表面形成近、中红外等离激元共振现象,利用近、中红外光能量的等离激元共振能量的转化进而有效消解有机质微生物。在太阳光(或环境光)的照射下,这些材料表面产生等离激元共振吸收,其所产生的能量与细菌表面的蛋白质作用从而杀死细菌。同时,这类纳米材料具有极大的比表面积,使其更易与细菌表面发生大面积接触,也有利于对细菌的消解。
-
公开(公告)号:CN108946793A
公开(公告)日:2018-12-07
申请号:CN201810809902.8
申请日:2018-07-23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C01G9/02 , C01G15/00 , C01G11/00 , B82Y40/00 , C09D5/14 , C09D133/08 , C09D101/28 , C09D7/61 , C09D7/63 , C08F220/18 , C08F220/14 , C08F220/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9D5/14 , B82Y40/00 , C01G9/02 , C01G11/00 , C01G15/00 , C01P2002/72 , C01P2004/04 , C01P2004/62 , C01P2004/64 , C01P2004/82 , C08F220/18 , C08F2220/1825 , C08K2201/011 , C09D7/61 , C09D7/63 , C09D133/064 , C08F220/14 , C08F220/06 , C08L1/284 , C08K3/22 , C08K3/34 , C08K5/521
Abstract: 一种近、中红外等离激元共振纳米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在抗菌抑霉方面的应用,属于纳米材料与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铝掺杂氧化锌、锡掺杂氧化铟、镓掺杂氧化锌、铟掺杂氧化镉、铟掺杂氧化锌、锑掺杂氧化锡、氟掺杂氧化锡、氧化镓等纳米粒子。本发明利用量子效应、小尺寸效应和纳米材料特殊结构,在纳米粒子表面形成近、中红外等离激元共振现象,利用近、中红外光能量的等离激元共振能量的转化进而有效消解有机质微生物。在太阳光(或环境光)的照射下,这些材料表面产生等离激元共振吸收,其所产生的能量与细菌表面的蛋白质作用从而杀死细菌。同时,这类纳米材料具有极大的比表面积,使其更易与细菌表面发生大面积接触,也有利于对细菌的消解。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