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273738B
公开(公告)日:2023-06-02
申请号:CN201910192386.3
申请日:2019-03-1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属于汽车测试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重型发动机排放诊断测试系统,包括被测发动机系统、发动机测功机系统、尾气测量系统和数据处理计算器,所述被测发动机系统电性双向连接所述发动机测功机系统,所述发动机测功机系统电性双向连接所述数据处理计算器,所述被测发动机系统电性输出连接所述尾气测量系统,所述尾气测量系统电性双向连接所述数据处理计算器,所述数据处理计算器包括发动机测功机控制模块、随机工况生成模块、第一CAN通讯模块、第二CAN通讯模块,该发明获得全面准确的测试结果,比较彻底的消除发动机排放检测过程中的作弊行为,推进汽车在实际行驶过程中起到有效的节能减排作用的综合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0133262B
公开(公告)日:2021-08-31
申请号:CN201910337253.0
申请日:2019-04-2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1N33/569 , G01N33/532 , G01N33/53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双标记金纳米棒探针,它是由脲酶溶液逐滴加入金纳米棒的混悬液中,混旋,逐滴加入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抗体溶液混旋;离心、弃上清得到的;该双标记探针通过脲酶的催化作用和IgY的特异性识别作用,将SA的数量信号转化为溶液pH值变化;同时提供了一种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试剂盒,它包括:双标记金纳米棒探针、非特异性磁珠、饱和尿素、酚酞试纸;所述的双标记金纳米棒探针用脲酶和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抗体标记;用酚酞试纸快速检测结果,由白色变为洋红色;本发明优势:该试剂盒操作简便;检测结果可在自然光下通过肉眼进行判读,无需借助任何仪器;且可与标准比色卡进行对比,获取半定量检测结果;检测快速,可在20分钟内完成。
-
公开(公告)号:CN110273738A
公开(公告)日:2019-09-24
申请号:CN201910192386.3
申请日:2019-03-1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属于汽车测试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重型发动机排放诊断测试系统,包括被测发动机系统、发动机测功机系统、尾气测量系统和数据处理计算器,所述被测发动机系统电性双向连接所述发动机测功机系统,所述发动机测功机系统电性双向连接所述数据处理计算器,所述被测发动机系统电性输出连接所述尾气测量系统,所述尾气测量系统电性双向连接所述数据处理计算器,所述数据处理计算器包括发动机测功机控制模块、随机工况生成模块、第一CAN通讯模块、第二CAN通讯模块,该发明获得全面准确的测试结果,比较彻底的消除发动机排放检测过程中的作弊行为,推进汽车在实际行驶过程中起到有效的节能减排作用的综合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9141459A
公开(公告)日:2019-01-04
申请号:CN201811142438.8
申请日:2018-09-2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1C21/3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C21/346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带有电耗分析预测的电动汽车导航系统及方法。所述的导航系统包括车载数据采集系统、存储模块、控制器和人机界面;车载数据采集系统包括CAN总线通讯模块、GPS和网络模块以及环境温度检测模块,用于采集用户驾驶行为数据;控制器通过车载数据采集系统采集用户驾驶行为数据,用户驾驶行为数据经数据分析处理过程后得出与汽车电耗相关的各项特征参数录入存储模块,累计驾驶行为样本后利用充电的时间进行机器自学习以提供电耗预测;用户通过人机界面向控制器发起行程需求,控制器将行路线规划和机器学习训练模型给出相应电耗反馈给人机界面。本发明为用户推荐的最短、最快路径,以及消耗电耗最小的路径。
-
公开(公告)号:CN106939884B
公开(公告)日:2018-11-09
申请号:CN201710291295.6
申请日:2017-04-2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电动真空泵测试系统,包括踏板力加载系统、踏板、真空助力器、制动主缸、真空储气罐、电动真空泵、真空泵固定装置、感载比例阀、左前轮缸、右前轮缸、左后轮缸以及右后轮缸等,踏板力加载系统用于对踏板施加不同力矩的加载力,真空泵固定装置用于将不同形状、不同规格、不同尺寸的电动真空泵固定在测试时使用的台架上,将电动真空泵放置在本系统中进行测量,使电动真空泵最大程度的接近服役状态,同时可以输出测试时的各种指标数据,采用可匹配多种电动真空泵的固定装置,便捷拆装电动真空泵,减少了测试不同电动真空泵时更换固定装置的繁琐步骤,单位时间内效率更高,大大节省实验过程中的人力物力资源。
-
公开(公告)号:CN107988046A
公开(公告)日:2018-05-04
申请号:CN201810064006.3
申请日:2018-01-23
Applicant: 吉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Q1/6844 , C12Q1/689 , C12Q2531/119 , C12Q2565/629 , C12Q2563/1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LAMP的自吸式多通道病原菌检测微流控芯片,它包括:进样层、反应层和支撑层;进样层包括进样层Ⅰ、防蒸发膜和进样层Ⅱ,所述的进样层中心设有进样口,进样层Ⅱ设有若干进样通道;反应层内设有若干反应室,圆形滤纸片设在反应室内;进样层Ⅰ、进样层Ⅱ和反应层为PDMS材料;以及微流控芯片在病原菌检测方面的应用;本发明优点在于:将微流控芯片技术与LAMP技术相结合,克服了传统LAMP反应难以进行多目标物同时检测的劣势;利用PDMS材料高气溶性的特质,实现了不借助任何仪器的自动进样,避免了手工进样引起的操作误差,简化了芯片的操作步骤;实现多重病原菌同时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07139669A
公开(公告)日:2017-09-08
申请号:CN201710446310.X
申请日:2017-06-1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G7/008 , B60G2204/148 , B60G2300/50 , B60G2500/40 , B62D7/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的可折叠悬架机构,由下控制臂、液压缸、第一连杆、限位盘/限位板和第二连杆组成;下控制臂的一端与车身球铰连接,另一端与车轮的转向节球铰连接;液压缸的活塞杆端铰接于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之间,三者之间形成转动副;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车身球铰连接,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下控制臂的另一端铰接,液压缸的缸体端与车身球铰连接;限位盘/限位板安装在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铰接处,以限制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之间的相对转角,实现对车轮的纵向或横向位置的限定。本发明解决了传统悬架设计中大转向角与较好动态车轮定位参数之间的矛盾,获得了更好的操纵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5906717A
公开(公告)日:2016-08-31
申请号:CN201610277587.X
申请日:2016-04-29
Applicant: 吉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K14/23 , C07K2319/00 , C12N15/70 , C12N2800/101 , C12N2800/22 , G01N33/56911 , G01N33/68 , G01N2469/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布鲁氏菌多表位融合蛋白抗原,是将布鲁氏菌外膜蛋白BP26、OMP31、OMP16、OMP2b优势抗原表位的氨基酸序列进行串联,构建了融合蛋白基因,表达了蛋白,制备了布鲁氏菌多表位融合蛋白抗原疫苗。小鼠攻毒实验表明对布鲁氏菌感染具有免疫保护性。
-
公开(公告)号:CN102368095A
公开(公告)日:2012-03-07
申请号:CN201110267854.2
申请日:2011-09-10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指数拟合核磁共振地下水探测信号弛豫时间谱提取方法。对核磁共振地下水探测系统测试到的FID信号是进行频谱分析,利用归一化数字正交检测技术将信号分解为同向分量X和正交分量Y,并进行滤波消噪处理,提高信噪比;低通滤波器滤去除高频分量,多指数拟合运算,求解目标函数方程的最小解,即能提取对应的弛豫时间谱和振幅和MRS信号第i类孔隙的弛豫时间谱及振幅。能够详细区分某一深度含水层大小颗粒岩石所占份额,能够更加精细地解释地下含水层渗透特性及赋存情况。进而间接确定海岸带或地下咸淡水界面,利用用多指数拟合技术提取到的弛豫时间谱也可推广应用于赋水层顶底板界面的估测,为地下水的开采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9033730A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1250826.3
申请日:2024-09-06
Applicant: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多重治疗功能的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使用F127、TMB、CuCl2•2H2O及Ce6为原料,依次通过MPDA NPs的制备工序、CP NPs的制备工序、CPC NPs的制备工序及CPCF NPs的制备工序,合成了多功能纳米粒子CPCF NPs,其作为载体极大地增加了药物负载效率。CPCF NPs在肿瘤微环境与外源激光的刺激下,表现出了优异的刺激响应性,多模式协同治疗有效地抑制了肿瘤生长,该纳米粒子的合成构建策略为后续相关纳米粒子的开发提供了宝贵的指导意见,也为温和且安全高效的肿瘤纳米治疗模式提供了新的选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