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微波技术的仿生韧带无损辅助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9235503B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411776761.6

    申请日:2024-12-0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仿生韧带医疗器械相关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微波技术的仿生韧带无损辅助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过滤网,所述导流板的一端上方设置有送料机构,所述导流板的一端设置有喷雾机构,所述壳体的一侧表面固定安装有微波发热机构,所述壳体的外壁两侧焊接有支撑柱,所述壳体的内侧设置有除湿机构,基于微波只能对水和脂肪等极性分子产生加热作用,而无法直接加热绝缘体的原理,该装置通过独特的喷雾机构,在仿生韧带表面喷洒水雾,微波作用时,仅表面的水分子被加热,从而使仿生韧带表面升温,这种装置可以在不损伤材料的情况下释放应力,从而优化仿生韧带的性能。

    一种基于少自由度并联机构的AUV艏部变体减阻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8928624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1425723.6

    申请日:2024-10-1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水下仿生航行器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基于少自由度并联机构的AUV艏部变体减阻结构,包括艏部变体机构、与艏部变体机构固定连接的艏部耐压水密外壳、与艏部耐压水密外壳固定连接的前转接环、与前转接环固定连接的波纹管以及与波纹管固定连接的后转接环。本发明中艏部耐压水密外壳随艏部变体机构中的动安装板转动;艏部变体机构用于仿鱼类游动切开流线实现减阻效果;艏部变体机构中由两个直线驱动器驱动,使艏部耐压水密外壳以船舱轴向为中心轴线实现30°范围全方位偏转;艏部耐压水密外壳通过波纹管与船舱连接,实现艏部的连续变化从而能根据复杂流场进行主动减阻。

    一种用于水下观测打捞救援机器人

    公开(公告)号:CN118753469A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411011816.4

    申请日:2024-07-26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水下机器人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用于水下观测打捞救援机器人,包括装载机,装载机两侧均安装有推进装置,装载机前侧设置有安装架,安装架上连接有驱动组件;安装架两端底部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框,两个连接框内部均对称设置有两个移动框,两个移动框之间设有调节件,四个移动框底部均设有第一齿条,移动框与第一齿条之间设有安装件,同侧的两个第一齿条之间固定连接有夹持托板,四个移动框之间设有多个辅助件,两个连接框之间设有充气组件。本发明通过夹持托板与辅助件中的弹性网配合使用,保证在打捞过程中物品始终保持稳定,并配合驱动组件和移动框对物品进行放置;通过弹性网的设置,可以对不同形状的物品进行压紧。

    一种主动式两自由度的仿生足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464631B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211236383.3

    申请日:2022-10-10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主动式两自由度的仿生足装置,各卷线轮沿其轴向上的两侧边缘均设有绳索固定块,两绳索固定块沿卷线轮周向间隔设置;脚板配套有两对分别设置在驱动组件前侧和后侧的连接绳索,位于前侧的两连接绳索平行且间隔设置,其一端连接在脚板的边缘位置处,另一端绕过与其同侧的导向轮后,分别固定在两卷线轮上远离驱动轴侧的绳索固定块上,通过摆动电机的驱动轴使绳索固定块拉动相应的绳索移动,带动脚板上相应位置移动,实现在矢状面和冠状面进行两自由度的转动,驱动组件的四个串联弹性驱动器和踝关节组件中四个并联弹性驱动器组成四个串并联弹性驱动器,在提高仿生足适应多种路况的同时提高仿生足从高处着地时的缓冲减震性能。

    基于人体解剖学的躯干及四肢节段骨骼系统标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644953B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211396214.6

    申请日:2022-11-09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人体解剖学的躯干及四肢节段骨骼系统标定方法,包括:基于人体解剖学确定人体躯干节段和人体四肢节段的静态标定点;基于所述人体解剖学确定所述人体躯干节段和所述人体四肢的动态标定点;基于所述静态标定点和所述动态标定点对目标人体进行标定;根据光学动作捕捉技术获取标定后的目标人体的运动数据。在人体皮肤表面设置静态标定点和动态标定点,减小标定点与骨骼模型之间的相对位移造成的误差,大幅提升了人体骨骼系统运动数据的准确性。

    一种具有人体横向足弓特征的一体式假肢脚板

    公开(公告)号:CN114504409B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210270474.2

    申请日:2022-03-1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一种具有人体横向足弓特征的一体式假肢脚板属人工假肢制造技术领域,本发明中一体式碳纤脚掌曲板中的后平板、后过渡板、中圆弧板、中过渡板和前平板顺序圆滑连接;连接件中四棱台经平台固接于主体后部上面;连接件和脚掌曲板上下固接;本发明结合人脚横向足弓特征步态触地周期中足底压力中心变化规律,能提高假肢脚板刚度,减轻整体重量;结合人体足部横向足弓三维曲率特征单块曲板的设计,便于拆装的同时降低制造成本,并使脚板各个部位刚度分布存在区别,能够动态适应行走过程中足底压力的变化所需的不同刚度;脚板不同位置具有不同的曲率与厚度,在满足假肢脚板刚度需求的同时并能极大减轻假肢脚板重量,提高脚板的舒适程度与稳定性。

    一种全自动仿生韧带编织机

    公开(公告)号:CN117512857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410016706.0

    申请日:2024-01-0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全自动仿生韧带编织机,包括编织机框架、产线机框架、转动支架、混料筒、混料器、出料筒、喷线接口、编织筒外壳、纬轴支撑架、纺纱筒、综框、综丝、布棍、单片机、线筒装卸机构、多轨换轨机构、梭子喷嘴机构、检测响应机构、张力控制机构和张力执行机构,本发明专门采用多自由度机械臂设计的线筒装卸机构提高了编织效率实现了自动化,纤维检测的设计能够及时检测到仿生纤维的断裂或供应中断,独特的张力机构解决了非纺布编织机常见的问题,控制编织过程中的张力保证编织品质和一致性,本发明为编织高度还原的仿生韧带而设计,从编织原料的生产到仿生韧带的编织都实现了自动化,为实现高效编织仿生韧带提供解决方案。

    一种可移动的卷线机构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331939A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310318845.4

    申请日:2023-03-29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一种可移动的卷线机构属机械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移动组件、卷线组件和串线组件自下而上顺序排列,其中移动组件中支杆组的四个支杆上端分别与串线组件中支撑板Ⅰ的盲孔对Ⅰ和支撑板Ⅱ的盲孔对Ⅱ固接;卷线组件中支座Ⅰ的板对Ⅰ和支座Ⅱ的板对Ⅱ,经螺栓固接于移动组件中框架的横杆对上。本发明可解决目前大部分卷线机构都是固定在一个地方作业、一次只能卷一个线团的问题;本发明的每一次所卷线团的数目可自行调节;本发明既可通过手工完成作业,也可通过接入电机机械作业。

    一种适用于特定编织方法的编织机构

    公开(公告)号:CN115961420A

    公开(公告)日:2023-04-14

    申请号:CN202211498449.6

    申请日:2022-11-2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一种适用于特定编织方法的编织机构属编织机械技术领域,本发明由线固定组件、送线组件、绕线组件、收线组件和平台组成,其中收线组件、线固定组件和送线组件自左至右顺序排列,并固接于平台的前部,绕线组件固接于平台的后部,收线组件的收线针能前后移动,线固定组件的压线杆能前后移动,送线组件的送线杆能左右移动;绕线组件的绕线结构能上下、左右、前后移动。本发明能完成一种特定编织方法的编织操作部分,可解决该特定编织方法机械化编织中编织部分的问题,为机械化编织仿生关节韧带提供了可能。

    机器人驱动轨迹纠偏方法和系统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639826A

    公开(公告)日:2023-01-24

    申请号:CN202211374805.3

    申请日:2022-11-0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机器人驱动轨迹纠偏方法和系统,其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机器人系统的历史行驶轨迹数据进行训练生成预测模型,对预测模型进行渲染得到预测模型线;通过机器人系统定位对所述生成的预测模型线进行监测;通过传感器对所述生成的预测模型线进行监测;根据机器人系统定位与红外传感器的监测结果判断是否偏离预测模型线,若偏离,则利用PID巡线纠偏。该方法根据历史行驶轨迹生成机器人系统轨迹预测模型线,通过机器人系统实时定位与传感器监测是否偏离,对只根据机器人系统定位监测偏离更加准确,发现偏离的速度更快,本发明利用PID方法纠偏,使纠偏速度更快纠偏效果更准。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