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珊瑚状猴头菌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6515641B

    公开(公告)日:2023-09-29

    申请号:CN202310458717.X

    申请日:2023-04-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珊瑚状猴头菌及其应用,涉及生物技术领域。该珊瑚状猴头菌于2022年6月20日,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保藏编号为CGMCCNo.40223。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瓶栽生产珊瑚状猴头菌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该珊瑚状猴头菌接种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得到液体菌种;将固体培养料装入栽培瓶,灭菌处理后,接种所述液体菌种,之后经过发菌、催菇和出菇管理,最后采收得到珊瑚状猴头菌成品。利用本发明的珊瑚状猴头菌进行工厂化瓶栽,生产周期短,生物学转化率高,自动化程度高,人工成本低,生产效益好,易栽培管理。

    一种栽培用蜜环菌菌株及其培养基与人工栽培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437946B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2210196410.2

    申请日:2022-03-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栽培用蜜环菌菌株及其培养基与人工栽培方法,所述栽培用蜜环菌菌株为来源于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的奥氏蜜环菌菌株,所述奥氏蜜环菌菌株保藏于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保藏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保藏日期为2022.01.20,保藏编号为CGMCC NO.40064,拉丁文名称为Armillaria ostoyae。所述栽培用蜜环菌菌株性状优良,实用性强,易于出菇,人工栽培时产量高,其腐生的营养方式,比其他种类菌株更容易获得子实体。

    一种用于微生物和分子生物实验的旋转摇床

    公开(公告)号:CN113368747A

    公开(公告)日:2021-09-10

    申请号:CN202110538778.8

    申请日:2021-05-18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提供了用于微生物和分子生物实验的旋转摇床,包括:工作箱体和驱动箱体,还包括:摆动机构,所述摆动机构设置于工作箱体内部,用于带动实验用容器往复运动;安装机构,所述安装机构与摆动机构连接,用于安装实验用容器;以及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设置于驱动箱体内部,用于为摆动机构运动提供驱动力。本发明结构简单,通过驱动机构带动摆动机构运动,摆动机构运动带动由安装机构固定的实验容器运动,使反应体系始终处在流动状态,使用效果好。

    一种食用蘑菇即食烘焙菌片及其制作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4621549A

    公开(公告)日:2015-05-20

    申请号:CN201510065747.X

    申请日:2015-02-0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23V2002/00 A23V2200/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食用蘑菇即食烘焙菌片及其制作工艺,其中,制作工艺包括步骤:a、将新鲜食用蘑菇洗净晾干备用;b、将食用蘑菇切成厚度在2-4mm的小片;c、在食用蘑菇上撒上调味粉,用量为每500g食用蘑菇16-20g调味料;d、然后放入65-75℃的烘干箱中烘干10-12小时;e、将食用蘑菇取出并装袋。本发明利用烘焙工艺进行菌片制作,其操作简单;并且以食用菌为原材料,营养丰富且无任何添加剂,防腐剂,本发明通过烘焙工艺制成开袋即食的、无添加剂的蘑菇片,其具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还有人体所需的氨基酸,且具低脂肪、高蛋白、老少皆宜等优点。

    一种制备红汁乳菇菌根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314782B

    公开(公告)日:2015-04-01

    申请号:CN201310238366.8

    申请日:2013-06-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红汁乳菇菌根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采用组织分离法,在无菌条件下取红汁乳菇的菌柄与菌盖之间的组织接种于PDA试管斜面培养基上,待所述PDA试管斜面培养基组织块儿上长出菌丝后,将其转接到WYA试管斜面培养基上进行避光培养,并通过培养后得到纯净红汁乳菇菌丝、红汁乳菇液体菌剂与固体菌剂,将上述纯净红汁乳菇菌丝、红汁乳菇液体菌剂与固体菌剂分别接种到一年苗龄的板栗无菌苗之根系上培育至少三个月,从板栗无菌苗之根系上得到红汁乳菇菌根。在适宜的条件下通过培育板栗菌根苗获得红汁乳菇子实体,为人工栽培红汁乳菇菌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方便了人工栽培。

    一种用于松茸外生菌根合成的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575703A

    公开(公告)日:2024-09-03

    申请号:CN202410860720.9

    申请日:2024-06-28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用于松茸外生菌根合成的装置及方法,涉及松茸人工培养技术领域。包括基质舱、支撑架、菌种注入设备和菌种监控设备,基质舱形成有容置空间,其中,基质包括宿主根系和营养液,宿主根系浸泡在营养液内;支撑架设置在容置空间内的基质上;菌种监控设备与菌种注入设备通讯连接。将宿主根系固定到支撑架上,向容置空间内通入营养液;通过菌种注入设备向营养液内注入菌种,之后菌种监控设备会持续对宿主菌根的合成情况进行监控,并依据松茸菌根的合成状况来及时的控制菌种注入设备向营养液内进行菌种的补充,解决了现有的松茸菌根的合成效率低的问题。

    一种蜜环菌菌种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399190A

    公开(公告)日:2022-11-29

    申请号:CN202210343688.8

    申请日:2022-03-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蜜环菌菌种培养基,包括高粱壳、玉米粉、木屑、水、枯木树枝、营养料和蜜环菌菌种,一种蜜环菌菌种培养基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S1、S2、S3、S4、S5和S6。本发明简化蜜环菌菌种的制作流程,大大提高培养基的制作效率,方便对蜜环菌进行高效培育和研究,通过设置不同对照组,方便对整个制作的培养基进行对照分析,判断培养基的制作质量。

    一种小分子生物质萃取提纯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3368535A

    公开(公告)日:2021-09-10

    申请号:CN202110538790.9

    申请日:2021-05-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分子生物质萃取提纯设备,涉及萃取领域,主要为了解决萃取过程的液面分隔问题;该装置包括:盛放装置,用于为装置提供原料;管路装置,盛放装置与管路装置相互导通,用于反应液的输送;萃取装置,萃取装置与管路装置的尾部相互导通安装,用于对萃取液进行分隔式萃取;动力装置,动力装置安装在萃取装置的表面,用于对萃取过程中中间滚筒的翻滚混合;隔板装置,所述隔板装置安装在萃取装置的中间部位内部,用于将萃取完成的萃取液和溶剂分隔开;本装置实现了对萃取液面的机械截断,进而保证了装置内部液体相互之间不会污染。

    一种食用菌即冲饮品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543981B

    公开(公告)日:2017-01-11

    申请号:CN201510045389.6

    申请日:2015-01-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食用菌即冲饮品及其制备方法,其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A、将清洗后的蘑菇进行烘干,再进行粉碎过筛处理,制成蘑菇粉待用;B、将浸泡若干分钟后的银耳放至清水中加热融化成胶质,在银耳停止加热前,向银耳中加入所述蘑菇粉及辅料,并搅拌均匀;C、再次进行烘干和粉碎过筛处理,分装制成成品。本发明中通过提供一种食用菌即冲饮品的制备方法,其利用银耳容易熬煮且干燥后遇水又呈粘稠状的特点,加入金针菇、平菇等多种蘑菇,制成适合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即冲饮品,方便快捷且营养丰富。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