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生输出信号的驱动器电路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067518B

    公开(公告)日:2017-09-26

    申请号:CN201280066716.0

    申请日:2012-08-3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3K19/018521 H04L25/0264

    Abstract: 描述了集成电路的驱动器电路。所述驱动器电路包括:信号节点(122),其经耦合以接收所述集成电路的输出信号;电感器电路(106),其具有与在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电感器(118)串联耦合的电阻器(116),其中所述第一终端耦合到所述信号节点;静电放电保护电路(130),其耦合到所述电感器电路的所述第二终端;以及输出节点(104),其耦合到所述电感器电路的所述第二终端。还公开了一种产生输出信号的方法。

    堆叠式双电感结构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934226B

    公开(公告)日:2015-09-23

    申请号:CN201080065408.7

    申请日:2010-11-08

    Abstract: 双电感结构(100)可包括第一电感器(110),其包括第一多个线圈(205-220)。第一多个线圈中的各个线圈可被配置在多个导电层(105、255-260)中的不同层内。第一多个线圈中的线圈可被垂直堆叠且与垂直轴为同中心。双电感结构可还包括第二电感器(115),其包括第二多个线圈(405-420)。第二多个线圈中的各个线圈可被配置在多个导电层中的不同层内。第二多个线圈中的线圈可被垂直堆叠且与垂直轴为同中心。在各个导电层内,第二多个线圈中的一个线圈可被配置在第一多个线圈中的一个线圈的内围之内。

    产生输出信号的驱动器电路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067518A

    公开(公告)日:2014-09-24

    申请号:CN201280066716.0

    申请日:2012-08-3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3K19/018521 H04L25/0264

    Abstract: 描述了集成电路的驱动器电路。所述驱动器电路包括:信号节点(122),其经耦合以接收所述集成电路的输出信号;电感器电路(106),其具有与在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电感器(118)串联耦合的电阻器(16),其中所述第一终端耦合到所述信号节点;静电放电保护电路(130),其耦合到所述电感器电路的所述第二终端;以及输出节点(104),其耦合到所述电感器电路的所述第二终端。还公开了一种产生输出信号的方法。

    堆叠式双电感结构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934226A

    公开(公告)日:2013-02-13

    申请号:CN201080065408.7

    申请日:2010-11-08

    Abstract: 双电感结构(100)可包括第一电感器(110),其包括第一多个线圈(205-220)。第一多个线圈中的各个线圈可被配置在多个导电层(105、255-260)中的不同层内。第一多个线圈中的线圈可被垂直堆叠且与垂直轴为同中心。双电感结构可还包括第二电感器(115),其包括第二多个线圈(405-420)。第二多个线圈中的各个线圈可被配置在多个导电层中的不同层内。第二多个线圈中的线圈可被垂直堆叠且与垂直轴为同中心。在各个导电层内,第二多个线圈中的一个线圈可被配置在第一多个线圈中的一个线圈的内围之内。

    一种多环路的对称电感器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229256B

    公开(公告)日:2016-06-29

    申请号:CN201180049684.9

    申请日:2011-09-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F17/0013 H01F2017/0073 Y10T29/49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对称电感器,其包含多对半环路(举例来说,312、314、316、318),第一终端电极与第二终端电极(举例来说,302、304),以及一中央分接电极(举例来说,310)。该等半环路对系在一积体电路的分别导体层(举例来说,101、201)之中。每一个半环路对皆在分别导体层之中包含一第一半环路(举例来说,312、316)与一第二半环路(举例来说,314、318)。该等第一终端电极与第二终端电极系在一第一导体层之中,而该中央分接电极则系在一第二导体层之中。第一终端电极与该中央分接电极会经由一第一串联组合被耦合,该第一串联组合包含每一个半环路对中的第一半环路。该第二终端电极与该中央分接电极会经由一第二串联组合被耦合,该第二串联组合包含每一个半环路对中的第二半环路。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