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液压互联悬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5782501A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211679423.1

    申请日:2022-12-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液压互联悬架系统,悬架系统包括液压油缸,蓄能器,电磁阀,液压管路,作动器,传感器;控制部分包括上层控制器和下层控制器。第一电磁阀设置在左前油缸与右前油缸之间,第二电磁阀设置在前后油缸之间,第三电磁阀设置在左后油缸与右后油缸之间,调节油缸设置在第一蓄能器与第二蓄能器之间。三个电磁阀的通断组合可实现液压互联悬架在抗侧倾、抗俯仰和抗垂向构型之间切换。作动器驱动调节油缸活塞杆运动,可改变两个蓄能器之间的压力差,产生主动控制力。本发明提供的液压控制系统控制方式简单高效、能耗低,且结构紧凑、成本低廉。

    虚拟六通道悬架动态试验台及车辆工况模拟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406668A

    公开(公告)日:2022-11-29

    申请号:CN202210894489.6

    申请日:2022-07-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虚拟六通道悬架动态试验台及车辆工况模拟控制方法,包括四个路面激励模拟台、车身姿态激励装置、传感器、控制柜和车身支撑架;车身支撑架底部对应车身两侧、车头和车尾位置各设有至少一个车身姿态激励装置;车身姿态激励装置包括电动缸和铰接座,电动缸推杆通过鱼眼接头和铰接座与车身支撑架连接,控制柜包括控制器和电机驱动器,传感器包括与控制器信号连接的力传感器、方向盘转角传感器、油门踏板传感器和刹车踏板传感器;电动缸推杆上安装力传感器;电动缸通过电机驱动器与控制器信号连接。本发明不仅能够进行车身垂向激励试验,还能模拟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侧倾和俯仰工况,并能够抵消电动缸电磁力的阻碍,提高力控制的准确性。

    一种空气悬架和互联悬架并联式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246680A

    公开(公告)日:2021-08-13

    申请号:CN202110663091.7

    申请日:2021-06-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气悬架和互联悬架并联式系统,至少包括:互联液压系统、空气弹簧系统以及控制系统。本发明将互联液压系统的油缸作动器与空气弹簧系统的空气弹簧并联设置。油缸作动器的下端与空气弹簧的下端均与车轮相连,油缸作动器的上端与空气弹簧的上端均与车身相连。空气弹簧通过控制系统可以实现车身高度的调节、悬架刚度的调整,互联液压系统通过控制系统可以实现构型的切换、悬架阻尼的调整,从而在功能上实现了极大的拓展,能够满足车辆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需求。

    一种具有刚度连续调节的汽车横置板簧悬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0549806B

    公开(公告)日:2020-11-20

    申请号:CN201910902472.9

    申请日:2019-09-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刚度连续调节的汽车横置板簧悬架系统。包括一对上支架、一对下支架和横置板簧;横置板簧上设有刚度连续调节机构;刚度连续调节机构包括一对可变阻尼减振器、驱动电机、传动机构和一对滑轮机构;传动机构包括双向丝杠和一对齿轮;双向丝杠的两侧丝杠螺纹旋向相反;滑轮机构包括上导向滑轮、下导向滑轮和滑轮座;上导向滑轮和下导向滑轮对上支架横梁和横置板簧呈上下夹持状;工作时,驱动电机通过传动机构带动一对滑轮机构做等速的同向或反向直线移动,实现对横置板簧弯曲变形程度的调节,从而实现横置板簧的刚度调节。本发明刚度连续调节机构均为常见的传动零部件,控制方式简单高效,结构紧凑,尺寸小,成本低廉,易于实现。

    一种自适应校正式手语互译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189590A

    公开(公告)日:2019-08-30

    申请号:CN201910526388.1

    申请日:2019-06-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适应校正式手语互译系统,包括左手手套本体、右手手套本体、物联网数据处理平台和移动终端;左手手套本体的五个手指套上分别安装一个第一石墨烯贴片式弯曲角度传感器,左手手套本体的掌心处安装左手姿态传感器和第一WIFI模块;右手手套本体的五个手指套上分别安装一个第二石墨烯贴片式弯曲角度传感器,右手手套本体的掌心处安装右手姿态传感器和第二WIFI模块,右手手套本体的开口处设置主电路板、OLED显示屏、锂电池和扬声器。本发明还公开了自适应校正式手语互译方法。本发明通过缝合手套上的石墨烯贴片式弯曲角度传感器以及姿态传感器的对手势动作进行捕捉,避免了传感器活动对手势动作识别的干扰,使得识别手语动作更加的准确。

    虚拟六通道悬架动态试验台及车辆工况模拟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406668B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210894489.6

    申请日:2022-07-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虚拟六通道悬架动态试验台及车辆工况模拟控制方法,包括四个路面激励模拟台、车身姿态激励装置、传感器、控制柜和车身支撑架;车身支撑架底部对应车身两侧、车头和车尾位置各设有至少一个车身姿态激励装置;车身姿态激励装置包括电动缸和铰接座,电动缸推杆通过鱼眼接头和铰接座与车身支撑架连接,控制柜包括控制器和电机驱动器,传感器包括与控制器信号连接的力传感器、方向盘转角传感器、油门踏板传感器和刹车踏板传感器;电动缸推杆上安装力传感器;电动缸通过电机驱动器与控制器信号连接。本发明不仅能够进行车身垂向激励试验,还能模拟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侧倾和俯仰工况,并能够抵消电动缸电磁力的阻碍,提高力控制的准确性。

    一种悬架动态测试系统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165404A

    公开(公告)日:2022-10-11

    申请号:CN202210578544.0

    申请日:2022-05-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悬架动态测试系统,其包括车辆动态试验台。所述车辆动态试验台包括至少一个路面激励模拟台,所述路面激励模拟台至少包括电动执行单元、支撑平台、弹性支撑单元和支撑架。所述支撑架搭建有能够容纳所述电动执行单元的至少一个立体框架,作为所述立体框架的轴向上端面形成的顶部板体的下板面上以倒置的方式安装有所述电动执行单元,使得所述电动执行单元能够沿其轴向向下延展,使得连接在所述电动执行单元的轴向下端的所述支撑平台能够跟随所述电动执行单元的伸缩进行起伏运动。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悬架动态测试装置。

    一种自复位活塞式的冲击缓冲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074212B

    公开(公告)日:2022-09-13

    申请号:CN202110460975.2

    申请日:2021-04-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复位活塞式的冲击缓冲装置,属于冲击缓冲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单向阀、缸筒、活塞和弹簧机构,单向阀固定设于缸筒的轴向一端,单向阀的阀片上开设有节流孔,活塞位于缸筒内,活塞杆伸至缸筒的轴向另一端的外部,弹簧机构包括弹簧和挡板,挡板固定在活塞杆的外伸端上,弹簧套设于活塞杆上。该缓冲装置可以整体浸没在油液中工作,或通过单向阀连通储油装置进行工作。本发明利用孔节流的原理产生大阻尼力,与产生的弹性力的螺旋弹簧共同起到缓冲冲击的作用。当冲击过后,在弹簧和单向阀的共同作用下,活塞能够快速复位,同时缸筒内的油液能够快速补充。本发明结构紧凑、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能够适应多种缓冲冲击的应用场合。

    一种多级调节阻尼阀及使用该阻尼阀的减振器、悬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586645B

    公开(公告)日:2022-08-12

    申请号:CN202110953125.6

    申请日:2021-08-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级调节阻尼阀及使用该阻尼阀的减振器、悬架系统,该多级调节阻尼阀包括节流阀、溢流阀和多级先导阀,多级先导阀包括一个机械调节阀和若干个不同节流孔径的高速开关电磁阀。该阻尼阀通过中间腔连接于减振器的有杆腔与储油腔之间,通过高速开关电磁阀的高频开关,实现减振器的多级阻尼迅速调节,并通过结合弹性元件、传感器、信号处理模块与控制器,组成具有多级阻尼调节功能的车辆悬架系统,能够根据车辆与路面信息,实时调整至最佳阻尼,兼顾车辆的平顺性、操稳性与安全性。本发明能够实现与连续阻尼调节技术相当的悬架性能改善效果,相比之下,本发明的加工精度、制造成本、控制与标定难度实现了大幅降低。

    一种轨道车辆用抗侧倾液压互联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460107B

    公开(公告)日:2022-06-24

    申请号:CN202110953192.8

    申请日:2021-08-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轨道车辆用抗侧倾液压互联系统,至少包括位于车辆车身和车轮之间的悬架机构,所述悬架机构至少包括设置在同一个车轴轴线方向上的两个作动器单元以及设置于两个所述作动器单元之间的液压管路,其中,所述液压管路上设置多个蓄能单元;在车辆受到侧倾激励并不以反向侧倾的方式抵消侧倾力矩的情况下,所述悬架机构按照控制单元可调节地选择不同数量的所述蓄能单元接入所述液压管路中的方式达到不同的抗侧倾刚度,使得车辆能够跟随所述悬架机构的驱动而调节其行驶性能所述控制单元还通过改变两个所述作动器单元的液腔之间的连通状态以及所述液压管路的导通状态的方式控制共轴线的两个作动器单元进行耦合或解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