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装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1223830B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1910923175.2

    申请日:2019-09-27

    Abstract: 一种封装结构包括半导体管芯、绝缘封装体、第一重布线层、第二重布线层、天线元件及第一绝缘膜。绝缘封装体包封所述至少一个半导体管芯,绝缘封装体具有第一表面及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第一重布线层设置在绝缘封装体的第一表面上。第二重布线层设置在绝缘封装体的第二表面上。天线元件位于第二重布线层之上。第一绝缘膜设置在第二重布线层与天线元件之间,其中第一绝缘膜包括富含树脂区及富含填料区,富含树脂区位于富含填料区与第二重布线层之间且将富含填料区与第二重布线层隔开。

    通孔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9768011B

    公开(公告)日:2021-07-23

    申请号:CN201810450493.7

    申请日:2018-05-11

    Abstract: 一种方法包括提供具有导电柱的衬底、位于导电柱上方的介电层和位于介电层上方的多个牺牲块,从顶视图中多个牺牲块围绕导电柱;沉积覆盖多个牺牲块的牺牲层,牺牲层具有正位于导电柱之上的凹槽;在牺牲层上方沉积硬掩模层;从凹槽的底部去除硬掩模层的部分,使用硬掩模层作为蚀刻掩模来蚀刻凹槽的底部,从而暴露导电柱的顶面;并且在凹槽内形成导电材料,导电材料与导电柱的顶面物理接触。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涉及通孔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通孔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768011A

    公开(公告)日:2019-05-17

    申请号:CN201810450493.7

    申请日:2018-05-11

    Abstract: 一种方法包括提供具有导电柱的衬底、位于导电柱上方的介电层和位于介电层上方的多个牺牲块,从顶视图中多个牺牲块围绕导电柱;沉积覆盖多个牺牲块的牺牲层,牺牲层具有正位于导电柱之上的凹槽;在牺牲层上方沉积硬掩模层;从凹槽的底部去除硬掩模层的部分,使用硬掩模层作为蚀刻掩模来蚀刻凹槽的底部,从而暴露导电柱的顶面;并且在凹槽内形成导电材料,导电材料与导电柱的顶面物理接触。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涉及通孔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半导体器件及其形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293640B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1611222541.4

    申请日:2016-12-27

    Inventor: 黄伟杰 陈界璋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制造半导体器件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第一材料层中形成具有锥形轮廓的开口。开口的上部宽度大于开口的底部宽度。该方法还包括在开口中形成第二材料层并且形成硬掩模以覆盖部分第二材料层。硬掩模与开口对准并且具有小于开口的上部宽度的宽度。该方法还包括通过使用硬掩模作为蚀刻掩模来蚀刻第二材料层以形成具有锥形轮廓的部件的上部。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涉及半导体器件。

    半导体器件及其形成方法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293640A

    公开(公告)日:2017-10-24

    申请号:CN201611222541.4

    申请日:2016-12-27

    Inventor: 黄伟杰 陈界璋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43/12 H01L43/08 H01L43/02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制造半导体器件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第一材料层中形成具有锥形轮廓的开口。开口的上部宽度大于开口的底部宽度。该方法还包括在开口中形成第二材料层并且形成硬掩模以覆盖部分第二材料层。硬掩模与开口对准并且具有小于开口的上部宽度的宽度。该方法还包括通过使用硬掩模作为蚀刻掩模来蚀刻第二材料层以形成具有锥形轮廓的部件的上部。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涉及半导体器件。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