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386082B
公开(公告)日:2013-11-27
申请号:CN201110187893.1
申请日:2011-06-29
Applicant: 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L21/28 , H01L21/283 , H01L29/42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9/66545 , H01L21/28114 , H01L29/42376 , H01L29/495 , H01L29/4966 , H01L29/665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半导体元件的形成方法,首先形成开口于基板上,开口在靠近基板表面的部分具有第一宽度,在远离基板表面的部分具有第二宽度,且第二宽度大于第一宽度。接着将导电材料填入开口中以形成金属栅极。至此形成的半导体元件,其金属栅极结构具有不同的第一宽度与第二宽度。本发明的金属栅极形成于具有修饰形状的开口中,使得金属可更适当地填入开口中。由于开口和/或最终的栅极结构具有修饰后的形状,因此有可降低开口的深宽比、增加阶梯覆盖率、降低金属填充时凸出开口的程度、减少孔洞、增加工艺容忍度、降低栅极电阻、和/或其他可能的好处。
-
公开(公告)号:CN102214579B
公开(公告)日:2013-04-24
申请号:CN201010568174.X
申请日:2010-11-29
Applicant: 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L21/336 , H01L29/78 , H01L29/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7/092 , H01L21/8238 , H01L29/66795 , H01L29/78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半导体元件的制作方法及半导体元件,该半导体元件的制作方法,包括在基底的第一及第二区中分别形成第一及第二鳍状结构;在第一及第二鳍状结构上分别形成第一及第二栅极结构,其分别包括第一及第二多晶硅栅极;在基底上形成层间介电层;在层间介电层上进行化学机械研磨以露出第一及第二多晶硅栅极;形成保护层以保护第一多晶硅栅极;移除第二多晶硅栅极,因而形成第一沟槽;移除保护层;部分移除第一多晶硅栅极,因而形成第二沟槽;形成功函数金属层,部分填充第一及第二沟槽;形成填充金属层,填充第一及第二沟槽的余留的部分;及移除位于第一及第二沟槽外的金属层。本发明提出的半导体元件具有较高的金属栅极应力敏感度。
-
公开(公告)号:CN102214579A
公开(公告)日:2011-10-12
申请号:CN201010568174.X
申请日:2010-11-29
Applicant: 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L21/336 , H01L29/78 , H01L29/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7/092 , H01L21/8238 , H01L29/66795 , H01L29/78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半导体元件的制作方法及半导体元件,该半导体元件的制作方法,包括在基底的第一及第二区中分别形成第一及第二鳍状结构;在第一及第二鳍状结构上分别形成第一及第二栅极结构,其分别包括第一及第二多晶硅栅极;在基底上形成层间介电层;在层间介电层上进行化学机械研磨以露出第一及第二多晶硅栅极;形成保护层以保护第一多晶硅栅极;移除第二多晶硅栅极,因而形成第一沟槽;移除保护层;部分移除第一多晶硅栅极,因而形成第二沟槽;形成功函数金属层,部分填充第一及第二沟槽;形成填充金属层,填充第一及第二沟槽的余留的部分;及移除位于第一及第二沟槽外的金属层。本发明提出的半导体元件具有较高的金属栅极应力敏感度。
-
公开(公告)号:CN102386082A
公开(公告)日:2012-03-21
申请号:CN201110187893.1
申请日:2011-06-29
Applicant: 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L21/28 , H01L21/283 , H01L29/42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9/66545 , H01L21/28114 , H01L29/42376 , H01L29/495 , H01L29/4966 , H01L29/665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半导体元件的形成方法,首先形成开口于基板上,开口在靠近基板表面的部分具有第一宽度,在远离基板表面的部分具有第二宽度,且第二宽度大于第一宽度。接着将导电材料填入开口中以形成金属栅极。至此形成的半导体元件,其金属栅极结构具有不同的第一宽度与第二宽度。本发明的金属栅极形成于具有修饰形状的开口中,使得金属可更适当地填入开口中。由于开口和/或最终的栅极结构具有修饰后的形状,因此有可降低开口的深宽比、增加阶梯覆盖率、降低金属填充时凸出开口的程度、减少孔洞、增加工艺容忍度、降低栅极电阻、和/或其他可能的好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