罐式集装箱、罐体及联动控制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857167A

    公开(公告)日:2020-03-03

    申请号:CN201810969322.5

    申请日:2018-08-23

    Inventor: 张育国 朱红军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罐式集装箱、罐体及联动控制装置,联动控制装置包括操控件和限位组件,限位组件的第一限位件上设有滑槽,滑槽包括相接的第一弧形段和第二弧形段;第二限位件的活动端可移动地设置在滑槽中,固定端固定连接底部阀件。操控件处于关闭状态时,空气阀闭合,第二限位件位于第一弧形段中并被滑槽限位固定,以使操作手柄无法转动,使底部阀件保持关闭;操控件由关闭状态转动至打开状态时,空气阀的开关开启;此时第一限位件与操控件同步转动,而使第二限位件进入第二弧形段中,以解除对操作手柄的限位,操作手柄转动可实现底部阀件的打开,以保证装卸料阀开启之前空气阀的打开,确保罐体内部压力稳定,使装卸料作业顺利进行。

    罐式集装箱及其端框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837909B

    公开(公告)日:2016-03-23

    申请号:CN201110168320.4

    申请日:2011-06-22

    Abstract: 一种罐式集装箱及其端框,端框包括上梁、下梁、第一角柱、第二角柱,第一角柱、第二角柱的上下端均设有角件,上梁、下梁垂直连接于第一角柱、第二角柱之间,其特征在于,一第一支撑管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上梁的中部和第一角柱的中部,一第二支撑管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上梁的中部和第二角柱的中部,一第三支撑管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下梁的中部和第一角柱的中部,一第四支撑管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下梁的中部和第二角柱的中部,一第五支撑管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支撑管的中部和第三支撑管的中部,一第六支撑管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二支撑管的中部和第四支撑管的中部。本发明至少具有结构简化、提高运输效率的优点。

    罐式集装箱及其端框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837909A

    公开(公告)日:2012-12-26

    申请号:CN201110168320.4

    申请日:2011-06-22

    Abstract: 一种罐式集装箱及其端框,端框包括上梁、下梁、第一角柱、第二角柱,第一角柱、第二角柱的上下端均设有角件,上梁、下梁垂直连接于第一角柱、第二角柱之间,其特征在于,一第一支撑管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上梁的中部和第一角柱的中部,一第二支撑管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上梁的中部和第二角柱的中部,一第三支撑管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下梁的中部和第一角柱的中部,一第四支撑管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下梁的中部和第二角柱的中部,一第五支撑管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支撑管的中部和第三支撑管的中部,一第六支撑管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二支撑管的中部和第四支撑管的中部。本发明至少具有结构简化、提高运输效率的优点。

    罐箱调温系统及罐式集装箱

    公开(公告)号:CN102837913B

    公开(公告)日:2014-08-06

    申请号:CN201110174221.7

    申请日:2011-06-24

    Abstract: 一种罐箱调温系统及罐式集装箱,所述调温系统设置在罐式集装箱的罐体外部,所述调温系统包括分布在所述罐体外部的多根温度流管道、两进气管以及两出气管,所述进气管及出气管上均设置有可控制管道启闭的控制阀,所述进气管以及出气管设置在罐体底部的两端,且每端成对设置同时启闭的一进气管和一出气管,温度流管道连接在进气管与出气管之间且在位于罐体同一端的进气管与出气管之间形成通路。该罐式集装箱以及其上的调温系统通过改变温度流管道及进/出气管的结构,使得在不影响原先调温效果的前提下,调温系统的正常工作可不受到外部条件的限制,即使在热/冷源输出设备和卸料装备不是近距离设置时也可正常工作,提高了调温系统的可操作性。

    罐箱调温系统及罐式集装箱

    公开(公告)号:CN102837913A

    公开(公告)日:2012-12-26

    申请号:CN201110174221.7

    申请日:2011-06-24

    Abstract: 一种罐箱调温系统及罐式集装箱,所述调温系统设置在罐式集装箱的罐体外部,所述调温系统包括分布在所述罐体外部的多根温度流管道、两进气管以及两出气管,所述进气管及出气管上均设置有可控制管道启闭的控制阀,所述进气管以及出气管设置在罐体底部的两端,且每端成对设置同时启闭的一进气管和一出气管,温度流管道连接在进气管与出气管之间且在位于罐体同一端的进气管与出气管之间形成通路。该罐式集装箱以及其上的调温系统通过改变温度流管道及进/出气管的结构,使得在不影响原先调温效果的前提下,调温系统的正常工作可不受到外部条件的限制,即使在热/冷源输出设备和卸料装备不是近距离设置时也可正常工作,提高了调温系统的可操作性。

    罐式集装箱、罐体及联动控制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8802368U

    公开(公告)日:2019-04-30

    申请号:CN201821382748.2

    申请日:2018-08-23

    Inventor: 张育国 朱红军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罐式集装箱、罐体及联动控制装置,联动控制装置包括操控件和限位组件,限位组件的第一限位件上设有滑槽,滑槽包括相接的第一弧形段和第二弧形段;第二限位件的活动端可移动地设置在滑槽中,固定端固定连接底部阀件。操控件处于关闭状态时,空气阀闭合,第二限位件位于第一弧形段中并被滑槽限位固定,以使操作手柄无法转动,使底部阀件保持关闭;操控件由关闭状态转动至打开状态时,空气阀的开关开启;此时第一限位件与操控件同步转动,而使第二限位件进入第二弧形段中,以解除对操作手柄的限位,操作手柄转动可实现底部阀件的打开,以保证装卸料阀开启之前空气阀的打开,确保罐体内部压力稳定,使装卸料作业顺利进行。(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罐式集装箱及其框架
    1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2912202U

    公开(公告)日:2013-05-01

    申请号:CN201220633339.1

    申请日:2012-11-2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罐式集装箱及其框架,包括前端框、后端框,以及连接于该前端框和后端框之间的顶侧梁和底侧梁;底侧梁上对应罐箱侧面底出料口的位置,设置有便于出料管引出的出料孔或出料缺口;出料孔或出料缺口处设置有满足强度要求的加强部件。加强部件包括,在出料缺口上设置有与底侧梁的腹板垂直的沿出料缺口分布的补强板,在对应缺口的底侧梁的翼板上设置有跨度大于出料缺口的加强管或垫板。解决了当前带有底侧梁的罐箱无法用于侧面底出料的问题,丰富了罐箱的侧面底出料结构。底侧梁的开孔或缺口处通过加强部件补强,满足罐式集装箱的强度要求。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