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169117A
公开(公告)日:2011-08-31
申请号:CN201010614128.9
申请日:2010-12-30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土壤生态系统及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模糊数学和典范对应分析方法(canonicalcorrespondenceanalysis,CCA)来评价转基因植物种植对土壤微生态影响的技术体系及其应用。本方案提供了一种综合考虑土壤微生物与物理化学指标的评价方法,应用该方法可有效评价转基因作物种植对土壤微生态系统带来的影响,对于我国乃至全球转基因植物释放前的安全评价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4450772A
公开(公告)日:2015-03-25
申请号:CN201410657429.8
申请日:2014-11-18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植物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药用天然产物的硬紫草转基因毛状根株系及其制备方法。该株系首先通过克隆一个硬紫草中的关键转录因子基因(LeMYC)并构建其植物过表达载体,然后将该载体转入发根农杆菌ATCC15834后,侵染硬紫草的无菌苗而获得。该转基因株系所产紫草宁及其衍生物的含量是直接用ATCC15834侵染硬紫草无菌苗所获得的毛状根株系的3.37倍。同时,该株系易于繁殖、生长迅速。本发明不仅可有效解决我国野外硬紫草资源日益短缺、人工栽培周期长、受气候及地理条件等因素制约问题,并且可高效大量生产硬紫草药用天然产物。该高产株系将为利用硬紫草毛状根工厂化生产硬紫草药用天然产物提供材料支撑,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8342465A
公开(公告)日:2018-07-31
申请号:CN201810180946.9
申请日:2018-03-02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C12Q1/6869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基于16S rDNA高通量测序检测不同作物根际土壤原核微生物的方法,由以下步骤构成:1.采集不同基因型作物在各发育时期的根区外或根系抖落土壤(作为系统对照)及根际土壤;2.从各样品土壤中提取微生物总DNA;3.用双标签引物法做PCR扩增上述总DNA中16S rDNA的V5-V7高变区片段以构建文库;4.对合格文库用Illumina Miseq平台做双末端300核苷酸模式的边合成边测序;5.得到纯净的成对READS后拼接,每样品产出至少4万条有效TAG用于聚类成可操作分类单元;6.据系统对照,准确测定各样品根际土壤原核微生物群落组成、结构、多样性、相对丰度显著性分析,并比较不同作物之间的异同。
-
公开(公告)号:CN105525025A
公开(公告)日:2016-04-27
申请号:CN201610089583.9
申请日:2016-02-17
Applicant: 南京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Q1/6869 , C12Q2535/122 , C12Q2525/19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土壤微生物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16SrDNA深度测序检测不同大豆根际土壤原核微生物的方法。该方法由以下步骤构成1.采集不同大豆在各发育时期的根系抖落土壤及根际土壤;2.从土壤中提取微生物宏基因组DNA;3.用双标签引物做PCR扩增上述DNA中16S rDNA第四高变区,以构建文库;4.对合格文库用Illumina Miseq平台做双末端250个核苷酸的边合成边测序,得到纯净READS;5.拼接,每样品产出至少3.8万条有效TAG用于聚类成可操作分类单元;6.物种组成、结构、多样性及相对丰度差异显著性分析;7.以根系抖落土壤作为系统对照,准确测定根际土壤原核微生物群落组成、结构、多样性、相对丰度,并比较不同大豆之间的异同。
-
公开(公告)号:CN102175487B
公开(公告)日:2013-01-02
申请号:CN201110004588.4
申请日:2011-01-11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G01N1/1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土壤及植物科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植物根分泌物原位收集的装置及其应用,在收集箱的下层,设置一个活动抽屉,使收集箱分隔成上下两层,收集箱上层的底部布满小孔,再铺上一层细纱网。收集箱上层使用土壤作为基质,下层抽屉中为去离子水或其他水溶液。上层种植的植物根系通过布满小孔的底部进入下层的抽屉中。本发明为定量研究根分泌物的种类提供了一个新型原位收集装置,对于研究原生态的植物根分泌物状况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2175487A
公开(公告)日:2011-09-07
申请号:CN201110004588.4
申请日:2011-01-11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G01N1/1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土壤及植物科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植物根分泌物原位收集的装置及其应用,在收集箱的下层,设置一个活动抽屉,使收集箱分隔成上下两层,收集箱上层的底部布满小孔,再铺上一层细纱网。收集箱上层使用土壤作为基质,下层抽屉中为去离子水或其他水溶液。上层种植的植物根系通过布满小孔的底部进入下层的抽屉中。本发明为定量研究根分泌物的种类提供了一个新型原位收集装置,对于研究原生态的植物根分泌物状况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634001A
公开(公告)日:2005-07-06
申请号:CN200410065589.X
申请日:2004-11-25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A61K31/122 , A61K9/14 , A61P31/04 , A61P3/10 , A61P17/02 , A61P35/00 , A61P37/04 , A61P15/06 , A61P5/1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纳米技术及中药制剂技术领域,主要方案是将适量的聚酯(PCL-PEG2000-PCL)和紫草素一起溶于一定体积的丙酮中,再将所得溶液缓慢滴加到高速搅拌的水中,微微加热,冷却后过滤即可形成紫草素纳米颗粒溶液。该紫草素纳米颗粒溶液在体外有缓慢释放的特性,在小鼠体内还有一定的靶向作用。可应用于制备抗肿瘤和保肝护肝的药物。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