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6-(8’-氨基-3’,6’-二氧杂辛氨基)]-β-环糊精及其制法和在修饰碳纳米管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2775526A

    公开(公告)日:2012-11-14

    申请号:CN201210242389.1

    申请日:2012-07-13

    Inventor: 武伟 蒋锡群

    Abstract: 一种环糊精修饰的水溶性碳纳米管,它是由单-[6-(8’-氨基-3’,6’-二氧杂辛氨基)]-β-环糊精与羧基化的碳纳米管反应得到的、环糊精以1,8-二氨基-3,6-二氧杂辛烷用酰胺键与羧基化的碳纳米管连接的、β-环糊精共价修饰的碳纳米管。本发明的环糊精修饰的碳纳米管中环糊精分子与碳纳米管之间通过亲水性的缩三乙二醇二胺(1,8-二氨基-3,6-二氧杂辛烷)共价连接,环糊精分子与缩三乙二醇连接臂有效提高了碳纳米管的水溶性,修饰后的碳纳米管环境友好,具有很好的稳定性,而且制备条件容易实现、原料易得、成本较低。本发明有效提高了碳纳米管的亲水性、生物相容性。本发明公开了其制法。

    一种近红外二区发射的酞菁铱配合物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6731078B

    公开(公告)日:2025-04-22

    申请号:CN202210199810.9

    申请日:2022-03-02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nventor: 蒋锡群 周森森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酞菁铱配合物,所述铱配合物以四β‑烷基酞菁为主配体,以吡啶为辅助配体。本发明研究结果表明所述酞菁铱配合物及其纳米探针具有近红外二区发射,在乏氧条件下,具有更高的近红外二区荧光成像分辨率、更高的组织检测深度、更低的背景干扰,对于探究肿瘤的氧气输运与分布、诊断和手术导航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种激活型近红外二区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6874502A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310846351.3

    申请日:2023-07-11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激活型近红外二区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中间体a与烷氧基取代芳基硼酸在钯催化剂、第一碱的作用下,进行Suzuki偶联反应,得到中间体b;中间体b在BBr3的作用下,进行去甲基化反应,得到中间体c;中间体c与响应结构化合物在第二碱的作用下,进行缩合反应,即得激活型近红外二区荧光探针I。本发明的激活型近红外二区荧光探针中给体‑受体型荧光团骨架能够增加探针的光稳定性、具有较高光学活性,且响应后探针荧光强度随着浓度而增加,光学亮度显著提高。本发明制备的针对重大疾病微环境特异性响应的激活型小分子近红外二区光学探针具有较深穿透深度,能够有效提升信噪比。

    一种靶向分子探针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5028736B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210506251.1

    申请日:2022-05-10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融合蛋白大分子,由EGFR抗体、类弹性蛋白和含有RGD基序的多肽依次连接,或者,EGFR抗体与类弹性蛋白之间和/或类弹性蛋白与含有RGD基序的多肽之间通过连接肽连接,所述类弹性蛋白具有VPGXG组成的重复单元,各重复单元中X相同或者不同,X可以是除了脯氨酸之外的任意氨基酸。本发明还公开了所述融合蛋白与螯合剂偶联,并螯合金属离子制得的分子影像探针。所述分子探针具有良好的靶向能力,能够更多的集中到肿瘤部位,同时在肿瘤部位停留时间更久,具有优越的弛豫能力和成像能力,相对于商用的小分子探针,有效提高了肿瘤成像的信噪比。

    一种具有多嵌段侧链的聚合物分子刷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4805822B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110061532.6

    申请日:2021-01-18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多嵌段侧链的聚合物分子刷,聚合物主链上通过连接子接枝多嵌段侧链,侧链的每个嵌段具有不同的功能,如载体性、亲水性、靶向性、跨膜性等,所得到的聚合物分子刷集多种功能于一体,可以用于制备药物载体、生物探针、分子识别材料。本发明采用ATRP或RAFT聚合反应,依次聚合不同的单体分子,再利用click反应,将多嵌段侧链接枝于聚合物主链接枝。该制备方法操作简单,适用于制备具有多种功能的多嵌段侧链聚合物分子刷。

    一种聚乙烯基吡咯烷酮‑聚天冬氨酸自组装纳米粒子及其制法和用途

    公开(公告)号:CN104558623B

    公开(公告)日:2017-06-06

    申请号:CN201510016231.6

    申请日:2015-01-13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nventor: 蒋锡群 姚锡矿

    Abstract: 一种聚乙烯基吡咯烷酮‑聚天冬氨酸自组装纳米粒子,它是由β‑环糊精封端的聚乙烯基吡咯烷酮(β‑CD‑PVP)和金刚烷封端的聚天冬氨酸[Ad‑p(Asp)]通过环糊精端基和金刚烷端基的主客体作用自组装的纳米粒子。它可以负载顺铂药物,制备载顺铂的聚乙烯基吡咯烷酮‑聚天冬氨酸自组装纳米粒子PVP‑p(Asp)‑CDDP。载顺铂聚乙烯基吡咯烷酮‑聚天冬氨酸纳米粒子的形貌为球形,粒径较为均一,大小在100nm‑200nm,分散性好。本发明的载顺铂聚乙烯基吡咯烷酮‑聚天冬氨酸纳米粒子载药量可调,当CDDP/Asp=1时,顺铂包封率为66%,载药量高达50%。本发明的载顺铂聚乙烯基吡咯烷酮‑聚天冬氨酸纳米粒子,具有顺铂药物的缓释作用。本发明公开了其制法。

    一种基于主客体作用形成的纳米微球及其制法和用途

    公开(公告)号:CN104622813A

    公开(公告)日:2015-05-20

    申请号:CN201510016004.3

    申请日:2015-01-13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nventor: 蒋锡群 谢晨 张鹏

    Abstract: 一种以一端基为金刚烷的聚ε-己内酯或聚D,L-丙交酯为疏水核,以多个葡萄糖6位C上羟基修饰了多根聚乙烯基吡咯烷酮高分子链的β-环糊精为亲水部分,通过金刚烷与β-环糊精主客体作用形成的纳米粒子。其特征是:它的表面是亲水的聚乙烯基吡咯烷酮,内部是疏水的聚ε-己内酯或聚D,L-丙交酯,两部分通过金刚烷与β-环糊精的主客体作用连接。连接了金刚烷的聚ε-己内酯或聚D,L-丙交酯分子量为2000~10000g/mol,β-环糊精可修饰多根聚乙烯基吡咯烷酮,每根聚乙烯基吡咯烷酮的分子量为1000~10000g/mol。纳米微球的粒径分布为40~200nm。本发明的纳米微球具有良好的生物兼容性以及稳定性,可作为药物载体,具有缓释作用,本发明公开了其做法与用途。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