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274802B
公开(公告)日:2010-06-09
申请号:CN200810024872.6
申请日:2008-05-19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C02F3/3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态环境工程技术领域,可应用于湖泊、河道等重污染水体的生态恢复工程。该发明由三部分组成:竹排式浮床构件、水下固定装置和浮床框内基质与植物组合。其中竹排式浮床构件由下至上共四层:由毛竹排列而成的竹排层;透水土工布层;用毛竹构成框架,内充植物生长基质层;和尼龙网片层。上下层之间用8号铁丝固定成整体结构。该发明结构稳定,抗风浪效果好,材料便宜且无二次污染,能起到净化水质和美化景观的双重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1274801B
公开(公告)日:2011-03-16
申请号:CN200810024871.1
申请日:2008-05-19
Applicant: 南京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态环境工程技术领域,可应用于大型水体的生态恢复工程。该发明由三部分组成:钵体、填充材料和挺水植物植块。钵体由玻璃钢制成,钵壁上按固定角度分布水流交换孔,内部填充砾石、碎石、土壤煤渣混合层及卵石,可作为挺水植物的生长载体。该装置抗风消浪能力强,既能为湖滨带生态恢复创造有利条件,同时还具有污染净化作用和景观美化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1313655B
公开(公告)日:2011-03-23
申请号:CN200810124132.X
申请日:2008-06-24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态环境工程技术领域,在对湖滨带进行生态恢复时,利用混凝土生态钵为水生植物的种植提供平台和基质。生态钵由钢筋混凝土制成,钵内分层填充3种材料,自下到上分别为砾石层,碎石层和泥土层。泥土层作为植物生长的基质,砾石和碎石可以增加钵的重量,降低钵的重心,提高其抗倒伏性能;同时具有净化效果。钵壁中上部设置有吊环,便于施工。根据当地的植物区系,在钵内配置不同的抗风浪植物,增加当地湖滨带生物多样性,恢复植被。为了适应不同的地形地貌,设计了A、B、C共3种类型的混凝土生态钵。可以将数个同一型号的钵组合成特定的形状来使用,既可方便施工,也更具美学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1704578A
公开(公告)日:2010-05-12
申请号:CN200910176250.X
申请日:2008-05-19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C02F3/3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20/40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态环境工程技术领域,可应用于湖泊、河道等重污染水体的生态恢复工程。该发明由三部分组成:竹排式浮床构件、水下固定装置和浮床框内基质与植物组合。其中竹排式浮床构件由下至上共四层:由毛竹排列而成的竹排层;透水土工布层;用毛竹构成框架,内充植物生长基质层;和尼龙网片层。上下层之间用8号铁丝固定成整体结构。该发明结构稳定,抗风浪效果好,材料便宜且无二次污染,能起到净化水质和美化景观的双重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1274802A
公开(公告)日:2008-10-01
申请号:CN200810024872.6
申请日:2008-05-19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C02F3/3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态环境工程技术领域,可应用于湖泊、河道等重污染水体的生态恢复工程。该发明由三部分组成:竹排式浮床构件、水下固定装置和浮床框内基质与植物组合。其中竹排式浮床构件由下至上共四层:由毛竹排列而成的竹排层;透水土工布层;用毛竹构成框架,内充植物生长基质层;和尼龙网片层。上下层之间用8号铁丝固定成整体结构。该发明结构稳定,抗风浪效果好,材料便宜且无二次污染,能起到净化水质和美化景观的双重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1274801A
公开(公告)日:2008-10-01
申请号:CN200810024871.1
申请日:2008-05-19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C02F3/3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态环境工程技术领域,可应用于大型水体的生态恢复工程。该发明由三部分组成:钵体、填充材料和挺水植物植块。钵体由玻璃钢制成,钵壁上按固定角度分布水流交换孔,内部填充砾石、碎石、土壤煤渣混合层及卵石,可作为挺水植物的生长载体。该装置抗风消浪能力强,既能为湖滨带生态恢复创造有利条件,同时还具有污染净化作用和景观美化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1659479A
公开(公告)日:2010-03-03
申请号:CN200910176256.7
申请日:2008-05-19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C02F3/3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态环境工程技术领域,可应用于湖泊、河道等重污染水体的生态恢复工程。该发明由三部分组成:竹排式浮床构件、水下固定装置和浮床框内基质与植物组合。其中竹排式浮床构件由下至上共四层:由毛竹排列而成的竹排层;透水土工布层;用毛竹构成框架,内充植物生长基质层;和尼龙网片层。上下层之间用8号铁丝固定成整体结构。该发明结构稳定,抗风浪效果好,材料便宜且无二次污染,能起到净化水质和美化景观的双重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1313655A
公开(公告)日:2008-12-03
申请号:CN200810124132.X
申请日:2008-06-24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态环境工程技术领域,在对湖滨带进行生态恢复时,利用混凝土生态钵为水生植物的种植提供平台和基质。生态钵由钢筋混凝土制成,钵内分层填充3种材料,自下到上分别为砾石层,碎石层和泥土层。泥土层作为植物生长的基质,砾石和碎石可以增加钵的重量,降低钵的重心,提高其抗倒伏性能;同时具有净化效果。钵壁中上部设置有吊环,便于施工。根据当地的植物区系,在钵内配置不同的抗风浪植物,增加当地湖滨带生物多样性,恢复植被。为了适应不同的地形地貌,设计了A、B、C共3种类型的混凝土生态钵。可以将数个同一型号的钵组合成特定的形状来使用,既可方便施工,也更具美学效果。
-
-
-
-
-
-
-